APP下载

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

2021-03-15范锐平

先锋 2021年2期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成都发展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夺取“双胜利”成为我们最难忘的奋斗记忆,疫情防控总体战、复工复产攻坚战、防汛减灾突击战、郫都疫情防控遭遇战连战连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以全省36.5%的经济占比贡献了全省51.5%的税收收入,金融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62.6%、88.5%、85.4%的历史新高,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这一年,唱好“双城记”成为我们最重大的战略机遇,75项合作协议、236项重大项目引领成渝协同开局起势,公交轨道“一码”通乘、公积金互认互贷开启“双城”新生活,成德眉资产业协作、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助推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加速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聚势赋能作用全面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步伐愈发豪迈、信心愈发坚定。这一年,融入“双循环”成为我们最强劲的动力引擎,全市1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破茧而出、总量突破6000家、产值突破万亿元,45万家新经济企业、60万新职业人群成为激发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国际航线数量稳居全国第4,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总量占全国40%,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2.4%、高于全国20.5个百分点,链接全球、融通世界的门户枢纽势能愈发耀眼。这一年,建好“示范区”成为我们最光荣的时代使命,锦江公园绿道全线贯通、锦城公园联网成势、4408公里绿道串珠成链,天府锦城等10个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引爆新业态,66个产业功能区渐次成型、14个产业生态圈韧性彰显,轨道交通“五线齐发”、一次性开通160公里、总里程达558公里、成为全国地铁“第四城”,城市自然有序生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越走越宽阔。回首2020,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团结奋进中逆势而上,创新驱动能力和开放发展水平在主动作为中提速进阶,市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治理效能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彰显。惟艰难方显勇毅,惟磨砺始得玉成。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也饱含着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辛勤汗水、智慧力量。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过去一年,市政协始终与中共成都市委风雨同舟、同心同向同行,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工作有声有色、成绩可圈可点、事业出新出彩。坚持服务大局、积极建言参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夺取“双胜利”等重大部署,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53篇、征集提案929件,贡献了大量真知灼见,以肺腑之言、务实之策促进中心工作落地落实。坚持履职为民、倾情服务民生,深入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协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走访和帮扶小微企业6500余家、市民群众1.7万多户,协调解决资金和捐款捐物合计12.5亿元,为增进民生福祉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认真履行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开展协商、调研、视察等各类活动1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2125条,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積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依归和行动指引。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作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就是要为市场主体创造蓬勃发展的新机会,为新兴产业培育广泛应用的新场景,为青年人才搭建筑梦圆梦的新舞台,为广大市民提供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我们将致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让市民收入更加丰厚、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我们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优先发展目标,近五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5缩小至1.84。“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创造更多高收入就业岗位,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层次和竞争力,多渠道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城市富裕度与居民钱袋子“水涨船高”。

我们将致力创新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让公共产品更加优质普惠、更加共享可及。高质量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五年全市新增学位25.5万个、是“十二五”时期的3.5倍,新增文化和体育设施超过建国以来总和,公共服务评价指数位居全国第3位。“十四五”时期,成都将继续保持人口净流入态势,公共服务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们将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深入推进学区制管理、新增学位30万个,推动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加快十大公共文化地标建设,高水平举办大运会、世运会、园博会等国际重大赛会,让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阳光点亮市民美好新生活。

我们将致力厚植生活成本竞争优势,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生活成本的竞争力彰显的是城市的亲和力、包容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我们持续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优势,房价收入比位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15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较2015年分别下降0.1、1.4个百分点。面向“十四五”,我们将着力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构建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给体系,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计划,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买全球卖全球”网络,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新场景,全面彰显优雅时尚的独特城市生活美学。

我们将致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让职住更加平衡适宜、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交通是要素流动的“血脉”,是民生关注的热点。我们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五年来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44.61%,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较2015年增加17%。目前,成都常住人口1680万、居全国第4位,机动车保有量550万辆、居全国第2位,我们将更好平衡城市整体通勤效率和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以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促进职住平衡、缩短通勤距离,以“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强化交通运能、分化出行流量,以TOD综合开发优化通勤体验、涵育新型业态,以天府绿道串联新型社区和产业功能区,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

我们将致力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家园,既要有“颜值”、更要有品质。我们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等“五大行动”,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1274户、城中村改造58510户、老旧院落改造4321个。“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创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金角银边”打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重大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让市井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我们将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让市民在大都市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全市新增公园面积42.99平方公里,建设强度和新增面积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6.5%、较“十二五”末提高17.9个百分点,锦江水生态治理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创造更多普惠生态产品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要内容,是营城聚人之根、美好生活之本。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加快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勾勒绿道蓝网、城园相融的城市界面,营造诗意栖居生态场景和多元体验生活场景,让广大市民身憩公园、乐享生活。

我们将致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对市场主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我们坚持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为评价标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政务服务审批事项100%网上可办、100%最多跑一次,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市场准入“非禁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场监管包容审慎、惠企利民政策可及可得,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鲜明标识。

我们将致力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向阳而生、成就未来。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舞台,是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最大关怀、最高礼遇。我们率先推行“先安居后就业”、“人才开发券”等人才新政,吸引41万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来蓉就业发展,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新一线”城市。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构建高质量发展平台和高品质生活平台成就青年梦想,大力培育政产学研用开放协同的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交流展示、传播推广、培训孵化、创投融资全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涵盖创业安居、婚恋社交、运动休闲各领域的青年社群,打造創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

我们将致力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让城市治理更加有序、更富活力、更可持续。智慧、韧性、安全和可持续描绘出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我们深入实施社会重大风险等“三张清单”攻坚化解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三年持续下降28%、33.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2.7%,三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当前成都实际管理人口已突破2233万人,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500万,呈现出人口高度集聚、要素快速流动特征。我们将统筹安全与发展,全面实施城市安全大体检、隐患大排查,健全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做强“城市大脑”、“末端神经”,让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市民。

我们将致力建设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让孩子开心成长、老人舒心长寿、社会友善和美。全龄友好、开放包容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十三五”时期,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5%,养老机构、床位数分别增长40.7%、40.4%,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残疾人服务保障覆盖率达99.41%。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加快构建与人口相适应的托育服务体系和儿童公共空间体验网络,持续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特殊人群全周期托养、教育、康复、援助服务链,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感受到城市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桥梁纽带和强大力量。面向新征程,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一切工作的总纲,善于通过民主协商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履职尽责强担当,围绕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建好“示范区”、办好“大运会”四件大事,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多建睿智之言、多谋务实之策。要民主团结聚合力,更加密切同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联系,助力党委政府及时纾困解难、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最大限度把各方智慧力量汇聚起来,不断巩固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委决策程序,多为政协解难事、办实事,让政协政治有地位、建言有机会、出力有舞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向、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2021年2月3日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