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人民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探讨
2021-03-15马丽萍刘贺明郑歌孙甜甜
马丽萍 刘贺明 郑歌 孙甜甜
摘 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景观设施老化、功能退化,急需进行改造提升。2019年衡水市政府提出对衡水市人民公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在对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本次改造掌握公园的发展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园林景观氛围,实现了公园的功能提升、景观优化和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城市公园;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景观改造;衡水市人民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与人们日常休闲、活动、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同时具有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公园是“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其本身就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1]。在景观设计中,常采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其文化特征通过设计语言进行提炼和归纳,符合城市文脉与发展方向,使其与场地本身的“场所精神”达到一致和相互加强,再现当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风土人情,展现地域特征之下深厚的历史文脉[2]。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景观功能退化,设施老化,景观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突显,急需进行改造提升,在景观改造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扬地域文化,为周围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休闲环境,营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3]。本文以衡水市人民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为案例进行探讨。
1 项目位置及现状
衡水市人民公园(见图1)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市区,西至榕花街,东与居民区相连,北至人民路,南至胜利路,现状公园占地面积12.7 hm2,其中水面面积4.12 hm2。人民公园始建于1988年,是在一片废弃水洼地上修建的,衡水市最早的一座综合性公园。经过时代变迁,公园内的绿地、道路、建筑、小品及附属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破损现象,亟待改造提升,以满足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2019年市政府提出对人民公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2 項目主题
衡水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溯源至周,成于儒士,得名于褉礼。儒家文化已经成为衡水重要的城市名片,汉代大儒董仲舒、唐代大儒孔颖达都是衡水人,而当代衡水更是国内著名的儒学研究高地,因此,拟选定“儒家文化”作为人民公园改造的主题理念,赋予城市公园人文精神,使公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4],传承和延续衡水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同时唤起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
3 项目总体设计
3.1 场地现状分析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公园内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例如现状道路系统混乱并且与周边道路连通性差,南侧出入口景观单一,公园内的水系基本枯竭,水岸线景观较差,古亭需要修复,断桥需重新修葺,公园内中心岛屿已荒废需要重新设计。
总体上虽然人民公园问题比较多,但是其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适宜赋予公园新的文化内涵,建设成以“儒家文化”为主题,集城市形象及文化展示、休闲游乐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3.2 设计方案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兼顾城市发展与城市风貌的现状,对公园内的土地使用功能、城市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水系设计、滨水游憩活动空间、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打造滨水休闲、文化娱乐、亲水平台等空间,供游人观、游、赏、用。
此次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将全园分为“一带、两心、三区”。“一带”是公园西侧邻水区域,“两心”是现有古亭景观、新建儒乡园景观区,“三区”是南北入口区域、公园内中部山体区、西南侧湿地区域。建园风格为中式传统园林,充分挖掘衡水市儒家文化,融于园林建设中。
1)对公园内的交通组织进行重新梳理,贯通公园内的道路;2)为保障消防的需要,将主园路拓宽至4 m;3)对公园内破损严重的种植池、木平台、园路、园桥、景观亭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栏杆进行改造提升;4)改造硬质水体驳岸;5)将林下裸露地面根据游人需求进行铺装,增加游人的活动空间;6)新增监控系统、音响广播系统、紧急求救系统;7)新建儒乡园、五孔桥、南入口牌坊等。
3.3 主要景观节点改造提升
人民公园景观节点改造提升主要分为五部分:1)贯通全园交通组织游线;2)新建儒乡园;3)南广场区域改造提升;4)新建五孔桥,修缮园内其他园桥;5)利用废弃物修建木亭1座。
3.3.1 贯通全园交通组织游线
通过实地勘察,贯通了园内的道路交通体系,拓宽主园路,公园西侧沿水体道路改造成木栈道,并且使其与园内主环路(一级路)连通,形成回路。公园中心儒乡园区域的园路,通过对景观桥进行改造提升与主路相互连通。对公园内次路、支路进行修缮、靓化。为了达到景观效果的一致性,全园风格形成中式园林风格,在次路、支路两侧设置低矮竹篱笆栏杆,突出公园的园林特色。
3.3.2 新建儒乡园
儒乡园位于人民公园中心区域,公园主山南侧,公园内中心岛屿。原位置建有仿古建筑中心大殿,此殿已荒废成危建,为了重新利用该区域,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修建儒乡园(参见图2、图3),充分展示衡水的儒乡文化。儒乡园包括寒门习礼区、书院致知区、归园田居区三个区域:寒门习礼区缘起儒家少年寒窗求学、习艺明礼的典故,以松竹为背景,展现学子求学的场景;书院致知区是儒乡园的核心区域,围绕池水布置厅堂、亭廊、水榭、山石,展现衡水的大儒风貌;归园田居区取义归田合道的儒家思想,利用草堂、柴扉结合微地形和植物种植(芦苇、观赏谷、小菊等),形成田园归隐的环境氛围。
主要的园林景观有:寒门习礼、礼正厅、明礼山堂、禊手榭、临溪草堂、知水亭、乐山亭、书卷墙。书卷墙法帖图案均由衡水学院美术学院老师根据儒家文化亲自画稿,交由专业师傅雕刻而成。园内的铜像组合、花街铺地、建筑匾联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定夺。
3.3.3 南广场区域改造提升
南广场位于儒乡园南侧,与胜利路相接,以前景观单一,现对此处进行了景观改造,与新建儒乡园形成统一的整体,南广场的形状由“鼎”演化而来。南广场入口新设有石牌坊一座,该牌坊作为人民公园南广场的标志,凸显中式造园风格与儒乡园的整体风格统一。
3.3.4 园桥
新建五孔桥(见图4)。五孔桥位置原是公园水体内的断头路,现修筑五孔桥打通了园内与公园西侧绿地的联系,成为市民进出公园重要的交通节点。五孔桥材质为汉白玉,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柱头石狮子形式多样,体态变化丰富。
对公园内所有的园桥均进行了翻新修复,更换栏杆,刷漆,桥栏板的纹样由衡水学院美术学院老师设计,标志以桃花为底,中间以“园”字为形,成为人民公园特有的标志(见图5)。
3.3.5 修建木亭
原人民公园中心大殿废弃木材经过重新打磨,从中选取可用的,新建一座极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木亭,取名“陋亭”,选意于孔子“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第九》)。
陋亭对面是浣溪叠石,叠石水坝层层流水,别具田园风情。
4 结语
本设计对衡水市人民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准确判断,在对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掌握公园的发展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园林景观氛围,实现了公园的功能提升、景观优化和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樊蕊.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探讨——以西安市莲湖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05):154-155,220.
[2] 朱建宁,马会岭.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12):52-55.
[3] 袁冬颜,闫慧,徐森森.基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研究——以许昌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50-151.
[4] 史维纳.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2):87-88.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