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1-03-15万烨锋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万烨锋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校企合作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文章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并构建了校企合作的理论体系,以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1-0171-03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完善、人员培训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合理、校企之间缺乏深入合作等。为了进一步加快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该方案还重点强调需要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充分融合,坚持“知行合一”和“工学结合”的原则。为了尽快探索出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和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探索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新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注重“产学研”之间的深层次合作,但多数学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尚未研究出一套系统且层次较深的校企合作理论,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高校的校企合作陷入没有目标、缺少规划、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的尴尬状况。与国外较为先进的校企合作实践相比,我国的校企合作表现出明显滞后的问题。例如,我国校企融合形式单一,校企合作未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导致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总体来说,我国校企融合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大多数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与企业形成的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关系,主要内容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通常,校企合作有松散型合作和紧密型合作,而我国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模式仅停留在松散型合作层面,主要表现为学生打工式合作和订单式合作。打工式合作就是企业将学生视为工人,企业不会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知识经验的累积,让学生在流水线上打工为企业赚钱。订单式合作则为企业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以外包的形式让学校研究开发或者加工,学生在学校“打工”。根据我国实际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不佳,师资力量较差,很难吸引优质企业的关注和投资,合作模式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最终导致学校根本没有实力为企业服务,只能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缺乏深度的合作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白白消耗了我国的教育资源,严重制约我国产教融合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一些学校的领导层面,缺乏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意愿,没有考虑到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求;许多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专业岗位,对于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学校并没有认真研究和制订培养计划。企业和学校之间松散的合作關系,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的服务水平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两者合作的深度[1]。

1.2 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

国家针对校企合作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很多企业没有享受到,致使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合作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在有充分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合作关系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激励机制,只有充足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合作双方的积极性,但是大多数学校和企业之间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力度缺乏,不能持之有效。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为了满足股东的利益需求,势必要降低生产成本、人员工资及员工培训所需的时间成本,实现短期内的利益最大化。股东看不到利益的增长,导致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从学校方面来看,大多数学校师资力量较差,经济实力不够,无法提供庞大的校企合作经费支出。一些学校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偏向于聘请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教学工作,但是这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往往也是企业的骨干力量,精力有限,很难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学校—员工”三方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校企合作力度[2]。

1.3 校企合作的广度不够

校企合作的面比较窄,合作的企业都是小微型企业,缺乏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应该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因此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入沟通,学校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目前,职业院校的许多学生毕业后就会陷入迷茫状态,徘徊于人才市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未来工作规划的引导,学生也不清楚社会中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例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科目的知识和素养。此外,许多企业并不信任学校培养学生的水平,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在毕业生入职后,还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既导致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也使得国家教育资源被严重浪费。因此,校企之间应该减少盲区,要充分了解彼此的需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构建

2.1 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

为了落实校企融合模式中学校、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学校提供一些经济方面的帮助。学校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一些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和培训,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体验到将来的工作氛围,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平衡发展。

2.2 进一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对于学生而言,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学生可以在产学融合的过程中接触到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可以在实践中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补充知识,构建起属于企业的“第二课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工作的环境和企业文化,初步树立起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是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赢。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建议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经济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创办更好的办学条件,还可以让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同时,企业和学校应当设置一些讲座、实训课堂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3]。

2.3 共同构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理工类和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在实训基地中经过训练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学校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体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他们走出校门后就不会对岗位工作内容一无所知,甚至还需要企业进行再次培训。企业也应该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并提出指导意见,双方可以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如何优化实训基地的教育工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

3 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分析

3.1 合作要向更深层次发展

调整合作协议内容,使协议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学校除了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咨询、培训服务外,还要相互渗透,企业可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及让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等。

3.2 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力度

国家相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以此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也要转变思维模式和运作模式,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采用市场的思维和市场的模式进行管理,切实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此外,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措施积极联系当地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增加与这些大型知名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彼此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4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探索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提出提升驻校企业的服务功能、创建企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战略。目前,学校有驻校企业5家,企业学院10家,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71家,学校与索尔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合作的SMT教学工场被评为“苏州市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通过常年的摸索实践,目前可以将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校企合作实行“整体进入”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引入索尔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的现代电子生产实践基地。在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吸收和消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妥善安排教学计划,分批次和分阶段性地对学生开展实践培训,并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

4.2 校企合作实行“车间进入”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苏州米安电子有限公司約300万元的最新松下公司模块化SMT生产线,组成SMT教学工厂。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边生产、边教学,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同时,从2009年与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合作,成立江苏省电子学会SMT专业委员会“职业能力(学校)认证部”,全面开展对SMT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4.3 合作开发新专业

学校实现企业参与全程化,与苏州鑫隆太阳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了解苏州鑫隆太阳能有限公司的实际分工后,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对应的专业和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

4.4 共建联合实训室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西门子”、日本“沓泽”、“探索者机器人”等公司联合建成TIA、机器人工业技术、3D打印等具有先进文化与高尖技术的联合实训室,搭建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交桥”,助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4.5 国际化的校企合作

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2014年9月19日,在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 bbw教育集团携手共建中德技术培训中心。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为苏州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2019年6月18日,在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时,又成立了德国HWK考试中心和中德苏州高新区现代学徒中心,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合作。

4.6 创办企业学院

校企深层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与美即装饰有限公司成立美即装饰学院,全新演绎现代学徒制,企业参与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实现学校教学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之后,又成立了亚振商务企业学院、朗坤企业学院、固德电子学院、营财安保学院。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教学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已经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但缺乏理论上的具体指导,使得许多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存在合作深度、广度及力度不够的问题。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我国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 考 文 献

[1]祝静静.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8):95-97.

[2]刘宝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217-218.

[3]陈姗姗.面向2035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架构优化和调整——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J].继续教育研究,2019(6):63-68.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