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期间地理纪录片在地理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2021-03-15陈喻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外纪录片教师

陈喻韬

[摘   要]线上教学作为疫情期间的一种应急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地理线上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始终有所不及,而线上教学的普及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停止。文章先分析线上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接着针对线上教学的弱点,提出利用地理纪录片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学习,以达到弥补线上教学短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线上教学;地理纪录片;课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86-03

线上教学并不是刚出现的新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的初期就已经被提及,虽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未全面地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但疫情期间它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得到了加速推广。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线上教学的开展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终止,反而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普及开来。可以说,线上教学的势头方兴未艾。

虽然线上教学得到了教师、学校、政府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和信息反馈不流畅

线上教学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软硬件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大班额、无延迟沟通的水平,这就使得必要的教學信息传递的速率大大降低。首先,这会导致教师所教的内容信息无法保真、快速地传达。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直播,常常会因为网速、软件适配性和外接设备的问题使得教师的讲话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了一段之后,才发现自己没开麦克风的窘境。这就使得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不够流畅,甚至出现遗漏知识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其次,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存在隐患。总之,现阶段线上教学很容易使得本应该是师生双向交流的局面变成教师唱着“独角戏”、学生“口蒙胶布”的困境。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注意力易分散

线上教学期间,课堂呈现出“人—机—人”的教学界面,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异时空性。在此情况下,原本可以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的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高度依赖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教学方法无法顺利实施,而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迫于无奈,只能选择最基本的讲授法来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很可能由于网络延迟和教师教学水平等主客观因素,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游离在线上教学之外,学习效果因此与预想的效果有云泥之别。例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导向型的工业所选择的最优区位,最终达到让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某一地区工业区位条件的目的。但是线上教学由于小组讨论开展起来有较大困难,只能采用讲授的方法,所以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自觉性要求较高

在传统线下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口头陈述、教具展示、板书板画等方式说明地理事物、阐明地理过程、揭示地理规律,例如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认识经纬网,以及各大洲大洋在整个地球中的分布。在线上地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尤其是依赖传统地理教学技能进行授课的教师,不能够熟练应用新的教学平台,这导致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效率和有效性降低。因此教师需要熟悉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的各种功能及其应用。例如在讲解背斜和向斜判断方法的时候,如果能熟练使用教学平台软件中的板书功能,由褶曲中心向两翼做一条直线,并借此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就能快速有效地讲解完这一个知识点。另一层面,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隔着一块屏幕,传统课堂中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手段几近于失效,自觉性较低的学生很可能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行为。

由于以上一系列的原因,线上教学与按行政班级面授的教学相比,有效性相差甚远。

二、地理纪录片在地理课外学习中的价值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地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以尽可能弥补当前线上教学有效性相对较低的缺陷。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1]。其作为学习材料在地理课外学习中的应用能尽可能弥补线上教学的弱点,彰显出其独特价值。

(一)巩固以往课堂所教知识

与地理相关的纪录片介绍了丰富的地理事物,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地理过程,直观地揭示了地理规律。如果学生观看的地理纪录片恰好与以往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相吻合,那么将引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回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取大脑已经储存的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在初次学习后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可以减缓知识的遗忘速率。例如,学习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这一节后,指导学生观看《神奇季风》这一部与季风相关的纪录片,学生可以通过该地理纪录片,复习太平洋东岸季风气候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水热条件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到比较困难,从而丧失兴趣[2]。纪录片作为声音、图像、文字组合形成的信息载体,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课本来说,可以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风味人间》中的众多美食、《地球脉动》中各种奇特的动植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相对减少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3]。地理纪录片运用不同视角的画面,展示出不同区域尺度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与地球和谐共存的道理。 例如《冰冻星球:如履薄冰》通过记录全球变暖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揭示出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人类和地球应该维持一种怎么样的关系。

(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地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而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严谨的逻辑推理,也有宏观的归纳概括;既需要精确的计算,又需要在理解中记忆。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里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课本内的学科知识,而且还涵盖课本之外的知识。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任意穿梭,在精确计算和理解记忆中游刃有余。地理纪录片的拍摄并不会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它是将一个真实的世界呈现出来,所以包含了丰富的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观看地理纪录片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地球的起源》第二季第一集中引用了多位科学家的观点,展示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自然特征以及演变过程。而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地理部分的综合题恰巧就考查了相关知识。

(五)弥补线上教学短板

线上教学最致命的短板就是教师一对多时信息沟通的时效性较差。运用地理纪录片开展地理课外学习,就允许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同步。这一点类似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一对多的沟通时间可以相对减少,而个性化的一对一沟通可以出现在学生观看地理纪录片的前、中、后期。这一优点就可以弥补线上教学沟通时效性差、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短板。

三、地理纪录片在地理课外学习中应用的实施建议

(一)下好先手棋

1.打好预防针。在让学生运用地理纪录片开展地理课外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打好思想上的预防针。可以通过开视频班会或者群发信息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重视地理课外学习。只有事先筑牢思想的“堤坝”,才能夯实地理课外学习的行动基础。

2.筛选好资源。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的时代,网络上的地理纪录片良莠不齐。教师应该从专业的角度事先全面筛选符合学科特色的、逻辑清晰的、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地理纪录片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作品质量,可以先通过在影评网站上查询评分的方式进行初步了解。第二,可以通过百度百科查询地理纪录片的梗概,了解大致内容。第三,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内容,挑选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纪录片,最好既有复习巩固类的又有拓展类的。

(二)引导好过程

1.设置好问题。根据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学生带着教师事先布置好的问题去观看地理纪录片,效果比没有带着问题去看要好得多。教师事先设置好基于要看的地理纪录片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看地理纪录片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集中注意力,还能为检查观看效果提供重要抓手。例如针对纪录片《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教师可以事先设置这样的问题:东非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大规模动物迁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时间段说出东非野生动物迁徙的方向。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以及雨熱的时空分布。

2.协调好家长。在尽可能不给家长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寻求家长的帮助,监督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家校在学生地理课外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力,保障地理纪录片在学生地理课外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分清主与次,服务于课内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地理纪录片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材料并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时期所采取的非常规手段。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教师监控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能动性和随意性、创造性和破坏性容易相互转换。所以,教师在特殊时期,依然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线上教学上,分清课内与课外的主次关系,竭尽全力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延伸课内知识的课外学习,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和预习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纪录片在线上教学期间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材料,不仅可以弥补线上教学所存在的不足,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特殊时期过后,教师也可以将地理纪录片与学生的假期作业相结合,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思想动员、筛选资源、过程控制等方面花费较多的功夫。

[   参   考   文   献   ]

[1]  叶利莲.纪录片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223-228.

[2]  贾敬玲.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课外纪录片教师
Rough Cut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等待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