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2021-03-15钟庆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钟庆珍

[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提问设计,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方式和内容,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3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互动和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师生的互动,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提问方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1.提问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结合文本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指向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并不注重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缺少设计,随意性比较强。部分问题过于浅显,以致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问题又过于復杂,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问缺乏合理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举手回答,以避免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而“出丑”。也有些教师是先点名,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样做使得学生容易紧张,不能够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有些教师会一次性提出多个问题,但是没有给学生留足讨论的时间。这便使得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提出时机,以致问题难以发挥其作用。

3.预留的思考时间不足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会给学生时间思考,但是他们普遍控制不好这个时间的长短,以致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解答。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给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比较少。这便使得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难以做出全面的解答。教师这样做,会使课堂提问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次数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强调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背景下,课堂提问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的次数,一些教师缺少合理认知。一部分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常提问。这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正常互动和交流。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多。这便使得学生只顾回答问题,缺少深入思考,不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1.有层次地提问,深入感悟课文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层次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降低问题思考的难度,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和引导,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课文为基础,设计连环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光看文章标题,你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语是什么吗?为什么不将标题命名为“北平的秋”?“故都的秋”有着什么样的特色?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为之后的深入感知做好准备。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展现秋味?在写故都的秋时,为什么要写南国的秋?作者由此想到了北国的哪些景物?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相应的总结:作者笔下所写皆为故都秋天的代表性景物。这便是从细小处入手,从平凡中写出不平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连环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提出联想性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联想性,致力于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避免客观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主观情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教师可通过具有联想性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并鼓励学生有效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便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联想性课堂问题,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索。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古今文人描写荷塘的有很多,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认为月下的荷塘是怎样的?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及掌握的知识,发挥想象和联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月下荷塘。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联想:月光下的荷塘,像是古人所作的一幅水墨画。它有着满池的青翠,而那淡淡的红则掩映其中。当月光倾泻而下,满池的荷叶上便铺满银光,这使得它们充满神秘的色彩。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再结合这开头的第一句,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觉得作者这几天经历了什么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教师还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经历以及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便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开展相应的联想活动,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且有效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情境提出问题,丰富学习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有效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体验式问题,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蕴藏的作者情感。语文教师需要在研究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的基础上,有效设计情境,并结合情境提出问题,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滕王阁序》是一篇文言文。由于创作的年代距今较远,在学习和理解时便有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滕王阁的景色图片;然后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将此句描写的情景展示出来;最后和着《渔舟唱晚》的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一句。教师这样做能够有效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感知这一句的内容。教师在有效设置情境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此篇序中,作者通过描写洪州的地理风貌、三秋时节滕王阁的自然景观及宴会盛况,表达内心的苦闷。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为人们所称赞。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呢?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4.提出拓展性问题,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课堂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以文本为基础,以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一些课文的哲学性比较强,理解的难度大。因此,教师可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拓展性问题,以使课内外知识有效结合,进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和感知。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热爱生命》是一篇哲学性强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语句:“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为了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读,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课堂问题:此篇课文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但是,作者却表示自己随时准备告别人生,并且毫不惋惜,这是不是和文章主题相悖?学生对此产生了困惑,因此更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了線索,如“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了史铁生、桑兰以及海伦·凯勒等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面对生活的不幸,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更加乐观地生活,并且活出了人生的价值。之后,教师提出“说一说,你要怎样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深层次地去探究课文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推动他们的发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了解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提问的层次性、开放性、联想性和拓展性,从而有效发挥提问的作用,使得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8):242.

[2]  唐方翠.让有效问题促成高效课堂: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22-2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