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福号
2021-03-15邹希宽
邹希宽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2号,有一店铺,面积虽不很大,但一块醒目的招牌,让路人不由得迈入店铺,回头客更是数不胜数。这块悬挂在门楣之上的响亮招牌名为“天福号”。这里是“天福号”的西直门店。“天福号”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酱制技艺,成为“中国酱肉第一家”。
地摊偶得天福号牌匾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不久,山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顿使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小店以此命名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刑部一位官员当场吃过后,却连声称好。刘抵明如法炮制,结果大受欢迎。此后,刘抵明就在这锅肘子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相传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贡品。后世在京城享有“乾隆酱汁传百年,慈禧腰牌通天下”之美誉。
黝黑表皮内有乾坤
黝黑的表皮,切开之后肥瘦相间,正可谓“相貌平平,却内有乾坤”。这也成为了天福号肘子的特点之一。
天福号酱肘子,所用的原料,是精选过的肉满膘肥的猪肘子。制作前拔净细毛,反复洗刷。每百斤配以大盐四斤、桂皮二两、生姜五两、大料一两、糖色八两、料酒八两、花椒一两。下锅后,先用旺火煮1 小时。把油煮出来之后,取出肘肉,用凉水冲洗。同时,把锅内的浮油撇出,将煮好的汤过两次罗,把锅底的肉渣捞净。接着把已经煮过一次的肘肉放在原汤里,用更旺的火再煮4小时,然后还要用微火焖1 小时。肘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煮和焖,汤已成汁,煮出来的油也渗入肉内。一阵阵的肉香飘出,酱肘于是就制成了。
天福号的绝活在配料和掐汤上,肘子进锅煮一个小时后开始掐汤,这就需要随时掌握火候,此外就是收汁出锅。天福号酱肘子选料严格,精工细作,生产工艺一丝不苟,虽叫酱肘子,可没有一点酱或酱油,肘子上的色是糖色。出锅时要让皮贴在肉上,提拉起来不碎不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到口酥嫩。浓香醇厚、风味独特的酱肘子在京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靠的就是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与选料、加工的精准到位。
老手艺新气象
解放后天福号几经变迁, 从西单牌楼东拐角迁至西单路口西南侧,而后又在西直门落户,旧牌匾也不知下落,现牌匾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淑亮题写。但无论店址、牌匾如何变化,天福号酱肘子的传统制作方法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建国后,“天福号”传承了独特的制作方法, 凭着精湛的制作工艺,取得无数荣誉,它重新焕发青春,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早在1994年前,“天福号”在西单复兴路22号拥有一个150平米的门市,员工23人,日生产500斤酱肉制品。1994年7月与西城区肉食加工厂合并。1995年5月西城区肉食加工廠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西城区肉食加工厂门市部更名为天福号分号。
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原西城区肉食加工厂)有两个加工生产车间,一个坐落在西单安福胡同,占地2600平方米;一个坐落在西内马相西巷6号,占地1600平方米,其所设门市就是西直门内大街“天福号”老店的前身。
西直门内大街“天福号”原有两个门店,一家老店、一家新店。老店坐落在西直门内大街123号,坐北朝南,面积有80多平方米。在西内大街路北,西内大街与北草厂胡同交叉路口东北角,自西单店拆迁后,本店便为“天福号一号店”。2013年4月,天福号西内店(路北)整合拆迁闭店。
新店在西直门内大街132号,西直门内大街天主教堂西侧,面积90平方米,专营天福号的各种中西式熟肉制品。2006年7月28日开店至今。
由于天福号食品厂(原西城区肉食加工厂)地处市中心,多年来经过老城区改造,道路改造,企业改革,企业整合,在西城区的“天福号”的门市就只有西直门店一家了。自西内大街与北草厂胡同交叉路口东北角这家“天福号一号店”拆迁,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已不再设置一号店,西直门内大街天主教堂西侧店,经完善、改建,已取代老店,成为“天福号”新门店。
“天福号”食品厂1999年底在顺义空港工业区购地19亩,建造了新的厂区,成立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如今的食品加工基地,供应门市各种食材。
270余年的历史赋予了今天“天福号”独特的古法秘制酱艺和深厚的酱道文化内涵,在中华数千年的美食文化长卷中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京都几百年来饮食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更是京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都几百年来,民风民俗,特别是饮食习惯变迁历史的一个缩影。天福号传承历史之长,文化底蕴、制作技艺之淳朴、产品影响之广泛,海内皆知,不愧“中国酱肉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