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风险隔离探讨
2021-03-15李明江
李明江
摘要:2020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GDP增速放缓,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承担80%就业人口的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各项成本开支和债务信用危机压力,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成为摆在政府、企业和个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从2020年的经济现状,探讨市场经济主体对外建立风险隔离墙的必要性,从三方面分别论述市场各参与主体在经营管理风险过程中应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共渡难关,尽快能走出经济疲软带来的阴影。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企业;风险隔离
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纷纷扛不住经济下行和GDP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也因为缺乏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机制措施,过度依赖于外部环境,缺少自身独立性和风险防控机制。如何有效建立起一道防范风险的隔离墙,这是摆在目前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论证:事物的发展有主观和客观因素构成,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内部力量起主导性作用,所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上,一直以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企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外部的客观环境,但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况且我国的金融市场所经历的历史并不长,不像英国那样已经存在百年以上的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对市场杠杆的运营方面已经具备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广大企业对于财务杠杆运用的熟练程度欠缺,对于市场风险的把握上更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对于金融风險隔离墙的作用和防范意识观念比较淡泊。
一、历史经验教训
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而盲目对外负债融资,而根本不顾自己是否有今后的风险承受能力。当时的银行信贷系统是一个逐步紧缩的过程,企业被压贷、抽贷之后逐渐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许多中小企业因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越来越薄,逐渐放弃了本来擅长的主营产品业务,对外融资没有合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所融资金并没有专款专用,使用在实体经营方向,而是投向市场风险大利润率高的资本市场,开始踏上高风险金融市场的不归路,并美其名曰“资本运作”......直至血本无归,剩下一堆不良资产和无法归还的欠款记录。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从2008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一大批企业倒下,新上来的一大批民营企业还是继续走着这条被血的经验教训所经历的路。去杠杆成为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一条重要举措,在去杠杆过程中强调了建立风险隔离墙的必要性。企业风险管控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个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防范市场经营风险,必须对财务杠杆的运用慎之又慎,正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综合信用实力,是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墙的第一步,把握自身内部经营与外部资源利用的距离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屏障。
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困境,普遍是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过度依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缺少自有资本基础来承受杠杆应用风险。当外部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就陷入财务危机,究其根本是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的观念,没有正确评估自身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过度运用负债杠杆,而风险承受和管理能力薄弱,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隔离措施,来保障当外部环境因素波动带来的影响。
评估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并不在于市场经营形势好时能取得多大的业绩,而应该是在市场处于疲软和不景气的环境下,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同样行业、产品、规模的企业,在处于同样的市场经营环境下,对于杠杆运用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差别是很大的。
其实,这道良好的风险隔离墙,“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勤俭持家”、“靠人人倒,靠山山倒,靠自己最牢”“百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扎实”等祖训,这也是市场经济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结合当前的市场经营环境,在2020年以后如何建立有效运行的风险隔离墙,来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分别从民企、个人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来缓解经济下行趋势带来的影响。
二、民营企业层面
从民企角度,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承担着80%的就业人口,中小企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就业市场的不稳定。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稳定的根基第一来源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量入为出,合理规划好各项成本开支,努力拓展产品收入来源渠道,谨慎合理控制好财务负债杠杆的运用,逐步建立起适合于自身的有效风险隔离墙。
目前中小企业主要经营压力来源于,一是债务的还本付息;二是工人的工资薪金费用支出;三是房租等其他固定资产费用。至于原材料以及应收账款,目前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上下游融资政策,保障生产制造环节的循环连续。
大量的人工费用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大任务,广大中小企业应充分转变市场经济的用工观念。中外经济学家所著的《零工经济》,书中论述了新的劳动用工模式,企业与员工不再是雇佣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以完全合作者的关系。什么叫“完全合作者”,就是零底薪、员工直接以业绩拿提成的合作模式。这样,一方面大量节约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调动了员工合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以业绩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在这里,企业提供的不再是支付工资薪金的场所,而是为广大就业者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这样的平台目前在我国市场已经有不断上升之势,如支付宝、微信、淘宝、京东等,都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收入来源平台渠道,大大小小的企业平台经济将成为今后就业市场的主流方向。
三、个人层面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就业方向,自由职业将取代传统的就业模式,自由职业者与企业平台建立起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构筑起平台经济的大厦基石。在这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在市场中选择一家或多家企业平台进行合作,充分整合个人各项资源,在平台经济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方向。
四、国家宏观政策层面
首先,应充分发挥国企的作用,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对经济结构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国营企业起重要引导作用,在承担稳定市场风险方面起基础作用。国企应在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市场风险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稳定市场风险方案措施。
1. 不良资产处置,对今后出现的民营企业陷入困境和破产的民营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兼并重组和处置,以择优劣汰的原则,不仅稳定了民营经济的力量,同时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组合了良性资产资源。
2. 对于今后短期处于困境而行业产品较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国企可以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从技术、产品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应收账款的及时支付甚至提前支付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通经营过程中的产业链和资金流通障碍,尽量缩减民营企业的支付成本,扩大民营实体的盈利能力和产品发展空间。
3. 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担保措施,在民营企业需要金融机构扶持而缺少相应的担保抵押措施时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作用。
五、结语
2020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GDP增速放缓,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受到较大影响。经济风险向社会传导,一旦处理不及时,应对不果断,就有可能传导到社会领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催化剂。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经济风险引发我国经济风险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引发经济风险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当然,我国目前发生系统性經济风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局部性,区域性、行业性的经济风险仍然有可能存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信心尤其重要,只要应对得当,无论是个人、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以及政府,都能力所能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共渡难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摆脱市场疲软的阴影,重新展现出一个更有朝气和吐故纳新的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梁琪,刘笑瑜,田静.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意见分歧与股价崩盘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41(03):46-55.
[2]张军,石庆焱,石婷,张国洪,李婧婧,胡晨沛,郝悦.世界经济同步放缓 衰退风险不容忽视[J].全球化,2020(03):40-52+133.
[3]李健铭.浅谈金融经济的风险及防范措施[N].科学导报,2020-05-22(B03).
[4]胡红杰.正确对待风险挑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N].河南日报,2020-06-05(005).
(作者单位:安徽省弄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