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21-03-15俞中虎倪海坤
俞中虎 倪海坤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小学生都有作文心理障碍。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加大学习力度,提升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愿意写作;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乐意写作;加强平时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写作。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75
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每当谈到写作文,小学生们的反应无异于“谈虎色变”。一些小学生甚至有了很严重的作文心理障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疏导,就会使小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遏制和减缓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惧怕与自卑的心理
笔者在我校三到六年级800多名小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针对问题“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是什么?最不喜欢的语文作业是什么?”,有80%以上同学的答案是相近的。同学们一致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生字词和阅读,最不喜欢的语文作业就是写作文。问其原因,学生如是说:抄写生字词,不用动脑筋思考,只需要认真去书写就可以了;阅读不但轻松,还能通过读书获得精神的享受;但写作文就不一样了,需要动脑审题,还要精心选择素材,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一定能够写出成功作文。另外,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比较随意。小学生自以为辛辛苦苦写出的作文,应该能获得教师的好评,结果教师的评价尺度偏高,自己的作文却全是毛病,甚至遭到教师的批评,不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致小学生写作兴趣全无,对作文失去信心。再加之部分语文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为学生提供的范文大都是满分作文,更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与教师的范文相差甚远,写作文的信心全无,产生自卑心理。
(二)厌倦与被动的心理
由于小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兴趣,于是对待作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据调查,很多小学生最讨厌上作文课,因为部分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做深入研究,作文课缺乏具体的指导,往往是将作文题目在黑板上一写,明确字数要求,要求学生下课上交作文,就完事了。好多小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落笔,不知道从何写起,学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只能套用自己平时阅读的优秀作文去写,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出现部分同学遇到作文课就请假或者逃课现象。以至于小学生从不喜欢作文课,过渡到不喜欢语文教师,导致语文成绩出现下滑趋势。
(三)功利与盲从的心理
毕竟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分值较大,为了获取理想的成绩,虽然不喜欢写甚至不想写,但没人敢“不写”。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了,它却成为小学生获取高分数的一种手段。在这种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教师与学生不再研究如何去写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文,而是关注怎样才能使写出的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于是剑走偏锋,教师找满分作文,让学生背诵作文;或者摘抄名言警句作为作文的开头结尾,让学生背下来,考试时“灵活”运用;或者传授所谓的“写作秘诀”,套用作文格式等等。这样,小学生在写作时,不会写作之道却精于考试之道。为了在考试中能迎合教师,博取阅卷教师的同情,要么使自己出现身体残疾,要么使自己的家庭出现悲剧,胡编乱造一些坎坷经历;还有的同學为了取悦教师,获取理想的作文分数,在作文中编造一些感人情节等等。这种功利与盲从心理的存在,致使小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现象。
二、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层面
1.教师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己本身的知识面不广,写作理论知识掌握不多,不重视平时的作文教学。每当给学生布置作文时,自己都无法写出较为理想的下水作文,怎么能要求学生写出成功作文呢?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具体详细的指导,而是孤立地给学生传授貌似一些“高大上”的写作技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使学生觉得作文可望而不可即,作文兴趣丧失,致使写作文成了应付差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2.对学生要求过高。小学生的作文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做到文从字顺,就是成功作文。但是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不自觉地拔高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过多地强调作文技巧。比如怎样处理开头与结尾,怎样从整体上安排材料,怎样处理前后照应问题,怎样深化作文中心等等。这样让知识面本来就较窄的小学生认为作文比登天还要难。一年级的学生只需要能按照要求写一句话,可是教师却让学生写一段话;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写一段话,教师却让他们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试想: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思维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教师就过早地提出要求,拔高要求,学生怎会不产生畏难心理?
3.指导写作比较随意。小学生写作,应该有系统性、分板块、有梯度地进行训练,不能过于随意。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完整的主题,写作当然要围绕阅读主题展开,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却忽略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常常是随便拿来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有些题目脱离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没有新意可言,使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展开写作的翅膀。有时,教师会用报刊上设计的一些较为前沿的命题,让学生去写。这些命题虽然具有时代意义,但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表达,增加了作文的心理负担,挫伤了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导致作文步入“假、大、空”的误区。
(二)学生层面
1.素材缺乏,无米可炊。小学生积累少、素材缺乏,是导致他们产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再加上他们缺乏观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事物不关注,不去用心、用脑观察,渐渐形成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习惯,造成作文素材积累缺乏。另外,小学生读写能力较弱,也会导致素材缺乏。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多读会写”。通过多读,才能从别人的文章中积累写作方法和素材,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作文当中,两者结合才能写出好作文。。
2.要求太高,无从下笔。当前,小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不知从何下笔”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太高,有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或者要求学生在写人记事时,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在字数上要求过多;或者给定的命题作文与学生的实际脱节等。由于文题不贴近生活,没有正确的作文指导,对作文的要求过高,导致小学生写作无从下手。
3.兴趣不高,信心全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展开作文教学,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先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然后选择典型事件展开叙述,接着围绕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等等,对每一环节在字数上的要求都有硬性规定。这种程式化的作文模式,抹杀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写作,写作信心完全丧失,这是导致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直接因素,不仅不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还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解决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对策分析
1.提升水平,让教师会教。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业务培训,敢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掌握习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小学生作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不断地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另外,学会赏识教育,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自信。针对学生的习作,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要鼓励他们,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
2.降低要求,让学生愿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敲定写作要求与目标,有意识地降低写作要求,让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成功作文,来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写作,而不是教师强迫他们去写作文,学生的写作劲头自然就上来了。
3.丰富生活,让学生乐写。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能積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积累较为丰富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上街找错别字、参观红色基地、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有意地进行观察,返校后进行交流,根据活动内容和交流感受,尝试写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会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才能让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加强阅读,让学生会写。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词汇,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以读促写,借鉴写作技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克服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要实现小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需要一线教师认真分析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使他们抛弃畏难情绪,从而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叶伦香.克服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探析[J].江西教育,2018(33).
[2]张卫勇.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形成与矫治[J].小学教学参考,1999(6).
[3]李风军.论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适[J].学周刊,2013(6).
[4]卢笑影.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