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1-03-15杨玉萍

学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杨玉萍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数学并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而是与所有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要改变原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究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30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在运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时,小学生无法理解数学概念想要表达的意义,导致他们不愿意上数学课,更没有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观念,缺乏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教师讲课态度端正,也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之后,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整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在传统模式下,小学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最关键的内容是教材,所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材,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而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向教师进行提问,使教师能够和学生进行交流,找出需要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1]。

(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旦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自觉地进行数学的相关学习,通过和同学进行沟通,自己进行自学,或向教师提问等方式,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无形中增加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进行创新,从而认识到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各个学科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虽说小学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加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教学时的教学内容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即使运用了先进的设备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只是通过PPT、多媒体来呈现教材的内容,导致小学生无法了解数学最为核心的要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仍处于谈数学色变的状态,不愿意听数学课,更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小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教学时虽然使用了先进的设施,却要求小学生在上课时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声音影响教师上课,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课下询问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主,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除此之外,小学生自身也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进行数学学习时,很难一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没有进行学习的观念,自控能力比较差, 在下课时就和同学一起休闲娱乐,不愿意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也有小部分小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具有进行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仍然没有将其当作一种习惯,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2]。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只有当学生具备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在进行现实的教学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有很多,现列举一些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让其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加强和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传统模式下进行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负责听和背,缺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很难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时间一久,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不愿意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甚至在上課时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的现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探讨,勇于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不会在讨论问题时交流和数学无关的内容,并且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统一讲解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会觉得数学课程非常枯燥,再加上小学生自身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于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学生不愿意配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理想目标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本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常比较常用的是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时,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确保小学生能够理解。目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误解,认为数学是脱离生活的,再加之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习难度比较大,导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对学生而言,数学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是不正确的,没有持全面的观点看待数学,教师应该拨乱反正,留意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找出生活中的数学,并给学生进行举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有设备作为支持,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能够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到具体的某一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进行掌握。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进行联想,从而集中自己的精神加入到数学教学中,营造出更加自由、开放、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通过学习喜欢上数学,有效地提高學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进行发散教学,让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

小学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也会涉及一些比较困难的几何知识的基础性内容,而学习几何需要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立体的空间。为此教师应该进行发散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明白立体几何的构成。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找出最合适、操作简单、效果好的方法[3]。

(四)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但是,之前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在上课时能够讲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大幅缩短了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甚至于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教师就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学生习惯了这一讲课模式后,就不会独立地进行思考,导致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现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快乐地进行数学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在长期的主动学习中,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对于学生进行的数学学习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并不具备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有相关的能力也比较薄弱。为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客观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勇于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尺度,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分层次地公平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持有自己的个人主观感情,对学生产生偏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作用,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收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教师在对于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小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必须要通过各种措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中华.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41.

[2]杜秀花,张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以江苏省靖江市某小学中年级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5):65.

[3]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115.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