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用电话招募缓解血液紧缺
2021-03-15梁立阳
——陈 洋 梁立阳 李 彬 余 梅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20年1月24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导致团体献血“熔断”及街头采血量急剧下降。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南宁中心血站紧急启动了电话邀约[1]应急招募,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临床用血供给紧张状况。
表1 电话招募被拒原因统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2月3日-3月13日,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筛选符合条件的既往献血者,通过拨打电话,以接到招募电话后15天内成功捐献全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电话招募对象选取 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既往献血者作为招募对象,要求符合以下条件:(1)末次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合格;(2)年龄在18周岁~60周岁;(3)距离末次献血间隔期≥6个月。
1.2.2 电话招募沟通要点 重点宣传疫情防控期间血液保障的意义,普及无偿献血和疫情防控知识,了解未能继续献血的原因,消除献血顾虑,动员其再次参加献血。
1.2.3 电话招募模板 根据疫情期间应急献血招募的特殊性,制订标准的工作脚本,包括针对成功或不成功结果的招募流程;新冠病毒相关健康状况特殊征询要求;可能出现的献血顾虑应答话术等。
1.2.4 工作人员选择 挑选已取得采供血上岗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电话招募员,以语言表达清晰、有亲和力的女性为主。招募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1.2.5 电话招募过程管理 要求工作人员使用统一脚本、话术,与目标对象进行沟通,实现电话招募标准化,并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招募结果。对招募成功对象进行跟踪,统计实际应约情况;对招募不成功原因进行记录并分析,以便及时总结和调整招募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基本情况
统计时段内,合计献血10 329人,献血量18 638.5U。其中,电话招募4 652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45.04%;献血量8 738.25 U,占献血总量的46.88%。
2.2 电话招募被拒原因
统计时段内,共拨打电话41 407人次,26 780名献血者接听了电话,电话接听率为64.68%。26 780名接听电话的献血者中,16 789名表示不愿意参加献血。其中,其他原因(直接拒绝、委婉措辞拒绝、需再考虑等)占32.60%,暂不居南宁市、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时间忙分别占23.50%、20.40%、16.28%,见表1。
2.3 献血者自身因素对电话招募的影响
统计时段内,接听电话的26 780名献血者中,有9 991名表示愿意献血,许诺应邀率为37.31%。许诺应邀献血的9 991人中,15天内前来献血2 442名,15天内实际应邀率为24.44%。
2.3.1 献血者性别 电话接听率男性(65.47%)大于女性(63.35%),χ2=19.04,P<0.05;许诺应邀率男性(25.28%)大于女性(22.01%),χ2=33.62,P<0.05;15天实际应邀率男性(6.22%)与女性(5.34%)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2.3.2 献血者年龄 电话接听率最高的是46岁~60岁组(69.21%),许诺应邀率最高的是36岁~45岁组(39.76%),15天实际应邀率最高的是46岁~60岁组(28.64%)。电话接听率不同年龄段比较χ2=405.10,P<0.05;许诺应邀率不同年龄段比较χ2=117.59,P<0.05;15天实际应邀率不同年龄段比χ2=69.16,P<0.05。这反映了年龄段越低,电话接通率、许诺应邀率、实际应邀率占比越低。究其原因,疫情期间低年龄组承担了更多防控任务,受工作时间限制,无法响应应急献血。
2.3.3 献血者职业 电话接听率最高的是公务员(72.55%)、教师(68.52%)和职员(68.23%);许诺应邀率最高的是公务员(43.69%)和职员(42.63%);15天实际应邀率最高的是教师(31.27%)和公务员(29.67%)。电话接听率不同职业比较χ2=273.59,P<0.05;许诺应邀率不同职业比较χ2=219.14,P<0.05;15天实际应邀率不同职业比较χ2=49.01,P<0.05。公务员占比最高。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这类人群以居家隔离生活为主,时间较充裕,且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既往作为献血主力军的学生、医务人员、军人、农民等占比较低。这是因为疫情期间适逢假期,学生较少;医务人员因需承担医疗救治任务,无法参与献血;军人因战备及疫情防控需要不能随意离开军营;作为疫情管控重点,乡镇、村屯道路封闭,阻碍了农民群体参与献血。
2.3.4 献血者学历 电话接听率最高的是研究生学历(66.86%),许诺应邀率最高的是研究生学历(42.05%),15天实际应邀率最高的是中专学历(25.18%)。电话接听率不同学历比较χ2=10.21,P<0.05;许诺应邀率不同学历比较χ2=33.11,P<0.05;15天实际应邀率不同学历比较χ2=1.52,P<0.05。一般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更容易对无偿献血有更高认同感[2]。本研究学历分布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电话接通、许诺应邀占比越大。但高学历人群多分布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推测因工作及疫情防控原因,故其15天实际应邀率并不是最高的。
2.3.5 献血者类型 电话接听率、许诺应邀率及15天实际应邀率最高均为固定献血者(10次以上),分别为71.67%、49.87%、35.36%。电话接听率不同类型献血者比较χ2=214.29,P<0.05;许诺应邀率不同类型献血者比较χ2=322.24,P<0.05;15天实际应邀率不同学历比较χ2=193.69,P<0.05。献血类型分布以固定献血者(10次以上)为主,其次以忠实献血者(4次~10次)占比较高,表明献血者参与应急献血意愿与献血次数存在关联。献血次数越多,越有热情及意愿接受电话邀约。既往献血情况分布也显示,献血间隔时间越短,保留成为忠实、固定献血者可能性越大,参加应急献血意愿也越强烈。
3 讨论
实现无偿献血招募的“精准营销”[3],对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能够掌握献血者的姓名、血型、年龄、单位、献血时间、次数等信息,可以在应急状态下,依据血液需求,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紧急招募献血者[4],这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电话招募提供了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既往合格献血者,通过电话联系及沟通是疫情期间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选取符合条件的献血者进行电话邀约,了解其顾虑并主动解决[5],是电话招募的重点。本研究表明,疫情期间,献血者的意愿与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既往献血情况等相关,通过电话邀约了解特殊时期献血群体特点,便于制订一套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宣传招募策略。
《欧洲献血者管理手册》指出,没有一项黄金规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献血者保留工作,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6]。受疫情影响,既往献血主体的低年龄人群以及学生、医务人员、军人等职业群体无法参与应急献血,因此,南宁市无偿献血招募转变固有思维,把邀约对象调整定位为男性、高年龄组、高学历、公务员、教师、职员以及忠实献血者、固定献血者。为此,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南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支持,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血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疫情期间采血工作,做好宣传发动,严密组织人员献血,为献血者出行及献血车通行提供便利条件;(2)进一步优化献血服务流程,落实精细化管理[7]。推出“一对一”采血服务模式,向通过电话“精准招募”的有献血意向的献血者提供“上门接送”及“上门采血”服务[8];(3)加强采血场所卫生安全保障。对所有的献血场所、车辆均进行严格消毒,工作场所全时段开启空气消毒设备,进入人员都要戴口罩、鞋套,测体温以及手部消毒。为避免人员聚集,开通网上填表和预约[1],分批次、分时段献血,为献血者营造安全、便利的献血环境;(4)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覆盖多年龄、多职业民众[9],提高其对疫情期间应急献血重要意义的认识[10-11],激发献血热情,特别推出疫情献血“感谢状”,激励献血者疫情期间参与无偿献血。
综上,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供血机构应认清形势,建立特殊时期的献血者招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献血者忠诚度和追随度[12],建立一支稳定的献血者队伍[13],从而确保特殊时期血液采集的安全。同时,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应秉承“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以顾客为导向的大数据统计分析、精准营销理念、互联网+思维[14]的新媒体招募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方法[15]。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步入新媒体时代是必然趋势[16]。因此,采供血机构应借助“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平台制定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宣传策略,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影响力,进而确保临床用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