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病案管理工作者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措施探讨

2021-04-03冯欣欣李西英张超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案病历医疗机构

——冯欣欣 李西英 李 妍 李 明 李 姗 张超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该病于2020年1月20日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人群普遍易感[1]。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同患者密切接触,属于高危人群。病案管理工作者因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需回收、整理、装订、编目、检查、归档、复印、借出病案等,与病案密切接触,病毒可能随病案带入,导致其职业暴露风险增大。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防护措施执行,减少职业暴露,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1 病案管理工作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原因暴露在某些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活动过程中受物理、生物或化学等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3]。病案室是各种病案管理、储存的场所。病案作为流通资料容易成为新型冠状病毒宿主,再加之多数医院病案室工作环境差[3],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不够,防护意识不到位,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暴露危险情况的发生。

1.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热、光、声、电磁波等。病案室复印机和病案纸张产生的粉尘容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会造成呼吸系统功能损害,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疫情防控期间,病案室经常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若使用不当会损伤眼角膜、晶状体等。病案管理工作者在回收、整理病案工作中随时可能被纸张或钉子划伤,如未按规范要求对伤口及时清洗、消毒和包扎等,破损皮肤极易引起感染。

1.2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暴露是指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感染或接触传染性患者引发的感染[4]。病案形成主要在医疗场所,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有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患者血液、唾液、粪便和尿液中可分离出活病毒[5]。因此,从隔离病区送出的纸质病案极大可能存在病毒污染,如回收病历未经有效消毒处理,病毒会直接传播给病案管理人员,引发院内交叉感染。

1.3 化学因素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1]。但这些化学消毒剂易挥发、刺激性强,直接吸入或接触会损伤呼吸道粘膜和皮肤粘膜。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要用大量化学消毒剂消毒,长期接触易出现头痛、眼睛烧灼感及记忆力差等症状[6]。还有部分工作者对临床常用胶皮手套中的乳胶过敏。

1.4 社会心理因素

病案室办公场所环境较差,多缺乏通风及消毒隔离等基础设施。病案复印接待中,需复印病案种类和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7],工作人员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造成工作状态不佳。为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复印病案患者必须进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登记并测量体温,等候时间延长,有些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容易引起矛盾,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

1.5 自身因素

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未采取严格防护措施,暴露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缺乏对消毒知识的了解,且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常出现防护过当,如加大消毒剂浓度,对自身机体造成损害。

2 防护措施

2.1 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增强病案管理工作者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标准预防观念,高度关注病案消毒、工作整理、医疗废弃物回收等环节,时刻注意防范,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同时,病案管理工作者应自觉学习新冠肺炎相关防护知识,强化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依据国家颁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规范使用口罩、防护眼镜、面屏、手套等[8],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此外,应重视个人保健,注意均衡营养,进行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2.2 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针对常见职业暴露问题,建立严格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并予以监督和指导。疫情防控期间,还应按照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9]要求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并根据具体工作制定科室防护要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2.3 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

首先,围绕疫情防控期间职业暴露问题,利用网络、微信、宣传手册、视频等展开防控应急培训,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促使其加强自我防护。其次,定期开展针对性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人人知晓、科学防控,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者职业防护能力。再次,医疗机构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病案管理工作者的异常心理并及时疏导,使其以健康、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2.4 坚持全面消毒和标准预防

全面消毒包括病历消毒、人员消毒以及环境消毒。隔离病区病案应该消毒后再送至病案室,病案室指定专人接收,并集中统一消毒,然后再归档。相关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纸板上存活24 h,在不锈钢及塑料上存活72 h[10]。因此,病案管理工作者在病案签收、整理和归档时应做好防护。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对病案室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和布局,做好清洁消毒管理[11],房间内的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1 0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同时注意开窗通风;定期使用紫外线灯为房间消毒[11],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空气消毒机24 h消毒[12]。同时,医疗机构应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到位。

2.5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13]。各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本院实际的纸质病案的保管和交接流程,临床科室及时书写病历,逐级进行文档签署、提交,然后利用数字化存储病历进行复印。大力推广微信预约获取完整病历服务,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只需使用智能手机访问医院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自行操作,既缓解了病案室压力,又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聚集。可以借鉴部分医院已开展的PDF格式电子病历推送模式,为患者提供电子版住院病历,进一步降低因人员流动造成的感染风险。

致谢: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李金娜主任对本研究的指导。

猜你喜欢

病案病历医疗机构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强迫症病历簿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