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文史当故事讲
——我教文史课的做法和体会

2021-03-15周文光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文史慈禧

□周文光

笔者在湖南湘西州老年大学讲授文史课已近20年,文史课一直是深受学员欢迎的热门课程之一。有人问:文史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有没有什么秘诀?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大致如下:

一、把文史讲成生动的故事,让学员喜欢文史课

要想让老年学员喜欢文史课,不但要看教师“说什么”,还要看教师“怎么说”。这个“怎么说”有时比“说什么”还重要。教师要想上课时吸引学员的注意力,首先得让学员喜欢文史课的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甚至还得喜欢教文史课的人。试想2节课90分钟的时间,一个活生生的教师站在他们面前,你的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你的仪态和语言是否让学员喜欢,能不重要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好的内容,学员没有兴趣也无济于事。所以,我努力把文史当故事讲,争取把真实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让学员都能听得懂、听得进。

每次上课前,我会先把详细讲稿写好,上课时极少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员的反映、课堂的实际情况,脱离讲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一气呵成讲下来。下课后,总有一些学员围着我问这问那,因为看了电影、电视上的“戏说”历史之后,他们都极想听听历史的“正说”。他们在课上、课后的提问,正说明老年学员听课后“脑动”“心动”了,这些正是师生互动的表现。

二、用历史故事增强学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文以载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特点。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讲古典文学必须“文史结合”。离开了“史”,就文解文,既违背了古典文学自身的特点,又不符合老年学员的求知要求。

每讲一个古典文学作品,我都要把与之相关的历史情况,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学术地位,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像讲故事一样介绍给学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中深层次的意思。同时,我还会加上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等,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如,讲李白的诗歌时,我会介绍李白生活于唐玄宗后期,那时玄宗已由一位明君变为沉溺享乐的昏君,李白不可能被重用。因此他在苦闷中写下了许多愤世嫉俗的优秀诗篇,才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不朽诗句。也正因李白不为皇帝所用,才有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才能写出《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许多壮丽诗篇。我在讲古典文学作品时,还特别注意缘文讲史,以史解文,文史结合。如,在讲到《长恨歌》的“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时,我就补充讲述关于杨贵妃的父亲、叔叔、三个姐妹,依仗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升官敛财的史实,以及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从一个县尉爬到京兆尹、御史大夫直至宰相的记载。这样把讲“文”同讲“史”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讲课的知识含量,使学员既受到“文”的感染,又得到“史”的熏陶。我注意到,每当补充这些相关历史故事时,学员们在课堂上立刻就会精神百倍。

三、用人物的生平故事还原真实的历史

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不同的历史代表人物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如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等;近代的慈禧、袁世凯、孙中山等。老年学员对这些历史人物虽然早有所闻,但对他们的为政之道、官场生涯、爱情家庭等,却知之甚少。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系列讲解,客观公正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评价,将历史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在学员面前,以他们的生平故事来还原真实的历史,可使学员印象深刻,学习文史的兴趣更为浓厚。

譬如在讲史时,我选讲“慈禧系列”是因为慈禧跟清史的关系太深太复杂,影响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有关慈禧的材料很多,尤其是近年来影视剧中也塑造了颇多的慈禧形象,观众对她很熟悉。但应该怎样给老年学员讲呢?我决定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从慈禧参选秀女,讲到慈禧“入宫斗智”,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像电视连续剧一样讲下去。我讲慈禧系列,不仅告诉学员慈禧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要让学员领悟到慈禧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和借鉴。慈禧虽然是满洲旗人,但她父亲官职太小,像她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子,怎么能够一步步成为贵妃,最后做到皇太后?慈禧不是长得最漂亮的妃子,怎么能够得到咸丰皇帝的恩宠,最后大权独揽?一个女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她的人性就在残酷斗争和人生搏击中得到了展现。我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慈禧和慈安的那些事儿,抓住人性的本质,就把慈禧这个人讲得鲜活了。就这样,以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中心,将相关的历史事件串连起来,把人物和事件讲得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果,情节曲折生动,一环扣一环,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员们更容易被吸引,从而增加了学习文史的浓厚兴趣。

四、谈古论今,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给学员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告诉他们借鉴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可古为今用,便能有效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如,讲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使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我联系到1997年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中国收回澳门,进行了今昔对比,使学员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能以“一国两制”的方针收回香港和澳门,根本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结果。学员们听后,都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而自豪。

另外,我发现老年学员社会阅历广,他们在学习文史时,对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许多自己的了解和感想,往往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他们多进行讨论,启发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让学员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文史慈禧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太后过年
重要启事
慈禧照相
文史春秋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