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面向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大学新课程体系

2021-03-15□刘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机构课程

□刘 川

【内容提要】老年大学新课程体系应具有“五化”功能,即娱乐化、健身化、技能化、新知化、示范化。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现有课程体系的优劣,文章提出了构建老年大学新课程体系的具体途径:构建新的老年教育统筹机构,设置新的老年课程方案,实施新的老年课程教学。

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截至2018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浙江省老年人口达1122万,老龄化程度达到22.43%,其中80%左右的老年人在60~79岁之间。为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年教育工作。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强调:“建立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院所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因此,“面向积极老龄化”从当初的一个学术概念,早已变成我国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面向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大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与功能

1.1 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我国老年大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服务离休干部,具有安抚慰问性质。经过三十多年发展,老年大学已经成为退休公民的基本福利之一,普及到几乎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而且区级城市和部分农村乡镇也逐渐设立老年大学分校,甚至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村老龄者也开始享受老年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2012年2月28日,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条明确提出:“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换言之,老年教育从此变为国家教育体系中八种教育形式之一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一法律指明了我国老年教育的性质。

鹤发童心的文学班学员

1.2 新课程体系的功能。美国老年教育学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教授将老年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应付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在我国语境下虽然表达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一样。换言之,满足退休老年人的需求,就是面向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大学新课程体系应有的功能。那么,未来的新课程体系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呢?

笔者认为应有以下五大类功能:首先,该课程体系应满足退休者因闲暇时间的增多而大大增加的娱乐需求;二是应满足退休者祈求身体健康、心智正常、家庭幸福的自然伦理需求;三是应满足退休者为适应时代发展而掌握新的生活技能的需要;四是应满足退休者追求新知识的高层次精神需要;五是应满足或促进退休者在家庭内部和社会外部传承优良价值观、引领社会高尚风气的示范作用。这五项功能简称“五化”,即娱乐化、健身化、技能化、新知化、示范化。其中,新知化、示范化正是新课程体系不同于目前课程体系的显著区别。

二、国外老年大学课程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世界各国老年教育基本上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二战以后,其中德国、韩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开展老年教育的时间均比我国早,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提升我国老年教育水平是有益的。

2.1 德国老年教育课程。德国的老年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途径:正规学习、旁听学习、长者学习。正规学习,就是公立大学提供正式的学位课程,让60岁以上老年者注册学习,其要求与在校学生一样;旁听学习,是正规大学提供旁听课程供老年者选择学习,无学分和学位,来去比较自由;长者学习,主要由社区大学提供老年领导者课程。在课程特色方面,德国老年教育提供“高级专家项目”,即由政府出面组织退休高级专家(包括技术人才和经理)去亚非拉等国家支持对口项目,政府出资比较多;另外,提供“代际项目”,组织老年者与小学生、中学生及青年人合作互动,老年者传授经验,青年者活跃气氛,类似我国的“关工委”活动,其持续时间以学期或学年计算。

2.2 美国老年教育课程。美国老年教育的特点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同行,多元教育机构与丰富课程共存。美国老年者可以免费参加公立大学(学院)的日常课程,也可以旁听或选修课程获得学位。他们也可以参加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银行、基金会等机构提供的免费和收费课程,其课程数量众多。美国老年教育的特色课程范围较广,包括:物理、生物、科学、自然、跨文化、乡土文化历史及社会热点等课程。课程时间为6至15周。有的大学还在校园附近修建老年寄宿学校,或称“老年村”,供老年者攻读学位课程或选修课程,如耶鲁大学修建了500个床位的老年寄宿学校。

2.3 日本老年教育课程。日本老年教育体系由福利部门、教育行政、高等学校、民间机构组成。其中,福利部门的“东京都世田谷方式”(二年制)“兵库县印南野学园”(四年制)“老年志愿者”“海外志愿者”等很著名。一些大学提供函授教育(学分制)和公共讲座(与在校生一起)。日本放送大学即开放大学,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全科、专科、选修课程、讲座听课等形式,目前在校本科生中60岁以上者最多。日本老年课程门类包括:人类文化、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类。

三、我国现行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概述

我国老年大学课程体系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各地党委组织部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建立。最初是为了满足离休老干部的娱乐康养,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其规模和内涵得到很大扩充和提升。下面挑选几个城市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作为分析样本,以窥全貌。

3.1 上海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该体系是目前我国最完整、最全面的老年教育体系,是由老年大学系统、上海远程老年大学、九所高校老年大学(对外招生)联盟组成,另外还有公共文化系统、企事业单位、干休所及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统筹在一起形成的老年教育大平台,累计课程580门,规划编写老年课程教材100种,建立示范基地100个,建设标准化学习点1000个,培养学习团队10000个。上海市老年大学主校区课程网站公布的比较有特色的课程有:外语类30门,包括英语、日语等不同层次的课程;文史类40门,包括新概念哲学、中外文化精选、人类社会与宗教文化等特色课程;计算机类29门,包括实用工具软件、W7基础;游学系11门,包括世界遗产赏析、百年上海掠影;学历教育集中在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此外,复旦大学老年大学对外招生,课程有50多门,其中特色课程包括:专题文化讲座、越剧、沪剧、钢琴小奏鸣曲7门和Photoshop等。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对外招生,课程有42门,特色课程包含人物速写画、人物高级画、五线谱与乐理、二胡演奏。

3.2 天津老年大学课程体系(ibid)。该体系由五种系列机构支撑,包括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系统(已经延伸到街道、社区、村)、普通高校的老年大学(6所)、大型企业的老年大学、远程老年大学(电大系统)、社会文化机构(文化宫、少年宫)老年大学。以规模最大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为例,该校提供课程350门以上,远程课程71门,其中特色课程包括历史人物评说、宝玉石鉴赏、日语、法语、西洋画、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中西文论比较、西方文学史、新派家常菜、西餐西点、中医经典、中医外治、伤寒论、中医内科、中医儿科。天津大学北洋老年大学2019年课程有13门,其中特色课程有形体芭蕾。

3.3 宁波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老年大学系统和开放大学系统分别支撑,已经覆盖到区、镇、街道及部分村。其中老年大学市本部提供了118门课,特色课程包括西洋画、证券与投资、工艺制作、孙辈教育、老年心理学、甬剧、越剧、京剧、外语歌咏、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世界简史。宁波市开放大学的课程总数在50门以上,特色课程包括越剧、实景话剧、葫芦丝演奏、故事荟、宁波帮历史。区级老年大学也有西点制作、王阳明介绍等特色课。

3.4 对上述课程体系的评价。上述课程体系体现了目前我国老年大学课程体系的整体特点和较高水平,对其他中小城市老年大学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对全国近70所老年大学主要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书画、舞蹈、保健医疗、声乐、计算机五大类课程被誉为老年大学的传统课程,加上文学类、旅游类和新潮类(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这几大类课程基本满足了新课程体系五项功能中的娱乐化、健身化、技能化要求。但相对于积极老龄化趋势来说,上述课程还未能满足新课程体系的新知化和示范化功能。对比国外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我国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程体系的主办机构仍显单一。主要依靠20世纪80年代最早举办的各地老年大学系统及电视大学或开放大学系统。特大城市的普通高校内设老年大学和政府部委老年大学,已经发挥了辅助作用(主要招收本单位职工及家属)。但公共文化机构,如文化馆、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还很少参与。大型企业、银行、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机构涉及老年教育的则更是凤毛麟角。

第二,课程设置范围狭窄。虽然比早期有了很大拓展,但严重缺乏自然科学、哲学、世界文化、工业科技、当代国内外时事热点等方面的课程。

第三,缺乏较高水平的课程群。上海老年大学仅有四个音体美的本科学位,应属特例或试点。即便是老年大学及开放大学的热门课程(如文学历史类),其实际提供的知识水平也偏低。

第四,吸引高文化层次的退休者较少。笔者发现,市级老年大学及开放大学的学员中,较少有退休的大中学教师、医生、工程师、律师、记者、大中型企业老总、县局级及以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等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学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老年大学课程门类狭窄、知识含量偏低等问题。

第五,未能很好地发挥退休者的社会示范和引领作用。目前课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代退休者几十年来积累的优良价值观、工作能力、知识储备、人生追求等精神财富,忽视了他们对后辈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忽视了老年人群体对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巨大潜力。因此,一部分退休者或多或少地丧失了积极的精神生活与正常的理智判断,甚至丧失了在中青年群体、少年群体中德高望重的形象,其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构建老年教育统筹机构

借鉴国内外老年教育经验构建新课程体系,首先应突破现有单一办学模式的瓶颈,即“探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院所举办老年大学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赋予老年教育办学机构以综合权限,这是提供丰富优质课程的关键。在目前条件下,这一重要任务不可能仅由老年大学或开放大学自行解决,必须有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

4.1 构建老年教育统筹机构的重要性。既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的战略任务,且已把老年教育列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那么扩大现有老年教育单一办学模式的任务理应由政府机构,即教育部和各级教育厅(局)来承担和落实。但目前的老年教育机构(老干部局系统老年大学、教育局系统开放大学)各自为政、分散管理,不便于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也难以提高办学水平。因此,我国老年教育迫切需要一个统筹机构来进行改革和调整。

4.2 设置多位一体的统筹机构。笔者认为,应保留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主体资格,同时由教育部系统牵头设立各地“老年大学协会”,对新课程体系开展业务指导、咨询、服务。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统筹机构应纳入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公共文化机构、各部委老年大学、各大学职工老年大学。如浙江省宁波市于2020年11月10日成立了“宁波市老年教育共建共享联盟”,这是由该市开放大学发起,并联合了市内高校、各区县教育局主管的老年教育机构。未来还可以把其他社会力量,如民政部系统的慈善总会和基金会,各大公司、银行等机构,统一纳入全社会的老年教育办学力量。

4.3 普通高等院校是重要的主办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普通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参与是完成或满足新课程体系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现有机构和条件比较完善,且许多大学已经设立成人教育学院,由它们承担老年教育的部分任务并不困难。譬如,允许老年学员选修或旁听大学课程或中专课程,吸收老年学员参与在校学生的部分活动,允许老年学员完成部分专业的学位课程,这将极大拓展老年教育的范围和影响。高等学校可以担任大中城市老年教育的主力军,职业高中可以担任县区乡村老年教育的主力军。随着电讯网络发展和交通便捷,城市老年教育的资源也可流向县区乡。

4.4 公共文化机构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机构。公共文化机构包括“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大型游乐园等,是我国大众文化的基地,目前主要从事阅览、展示,及针对儿童的宣传活动。但其文化潜力和社会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参与者不普遍、活动种类不多、知识水平不高。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中,理应让其服务老年教育。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大都设有专职研究员队伍,完全有知识、有能力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专题系列学术讲座或课程,而且也基本具备开办老年教育的物质条件。

书法班学员展示作品

五、设置新课程方案

基于国内外经验以及目前教育资源的分布,新课程设置可分别由现行老年大学及开放大学、普通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公共文化场馆三类机构来承担。但各机构设置课程方案应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那就是本文前面提出的新课程体系的“五化”功能。

5.1 老年大学及开放大学新课程方案。根据上述的“五化”功能,笔者建议设置新的六大课程门类:娱乐休闲、医疗健身、生活技能、人文历史、科学技术、时事热点。

5.1.1 人文历史类课程。虽然目前各校课程表均列出文史类课程,但其“文”基本上是绘画、文学、戏剧三种。其中,绘画类细分课程最多,文学课仅限于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唐诗宋词。戏剧(表演)课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宁波等少数地方比较活跃,而宗教文化课仅有上海老年大学等极少数学校开设。其“史”则几乎限于中国历史一门,连开设世界历史课的学校都很少,极少数学校开设了本土历史课。为此,在保留现行课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史”类课程群的新增参考目录(部分):

(1)绘画类增加:速写、水彩画、丙烯画、西洋油画、当代题材画、绘画艺术史。

(2)文学类增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导读、现代中文诗词、乡土文学、外国文学、欧洲文学、宗教文学、游记文学、传记文学。

(3)戏剧类增加:中国传统剧本阅读、中国现当代剧本阅读、外国剧本阅读、话剧表演、曲艺创作及表演、电影电视剧研究。

(4)文化类增加: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二十五史概论、中国教育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对外交流史、中国食品服饰史、新中国经济史、新中国外交外贸史、世界文明史、欧洲文明史、文艺复兴史、世界经济史、世界医学史、世界农业史、工业革命史。

(5)哲学宗教类增加: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世界宗教、世界伦理、世界佛教、世界基督教、世界伊斯兰教。

5.1.2 科学技术类课程。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的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等大部分一级学科及部分二级学科,都可通过概论讲授的形式进入老年大学课程目录。新增科学技术类课程目录(部分)如下:

(1)自然科学类:中国科学技术史、世界科学技术史、自然辩证法概论、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中医学概论、西医学概论、园艺学概论。

(2)工程科学类:机械工程概论、电气工程概论、电子工程概论、材料科学概论。

(3)工艺技术类:家电维修、服装剪裁、计算机编程、木工、陶工、金银工、雕刻、雕塑、玩具制作、技术发明。

(4)经济学类: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中国当代经济研究。

5.1.3 时事热点类课程。开设这类课程的难度并不大,但对提升老年学员的心理健康、保持认知能力、保持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具有显著的效果。推荐部分时事类课程如下:

(1)美国概况、北美概况、欧盟概况、俄罗斯及独联体概况、东亚概况、阿拉伯概况、非洲概况、南美洲概况、大洋洲概况。

(2)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当代国际人物研究、世界五百强研究、著名跨国公司研究、诺贝尔获奖者研究、国际组织研究、第三世界研究、大英百科全书研究、世界科技前沿追踪。

(3)中国五百强研究、当代经济人物研究、中国两院院士研究、家庭理财投资。

(4)国内热点评论、电影电视剧研究、当代文化名人研究、中国民俗研究、中国地方文化研究。

5.2 普通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开放老年教育课程

普通高校及中职学校设置或开放老年教育课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创新之举,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利于我国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升中华民族智慧水平、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战略性举措,而且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办学方向。

5.2.1 开放学位课程。学位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位课程有12个学科门类、88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根据老年教育的特点,原则上七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大部分一级学科(64个)及小部分二级学科(119个非理工农医类)的学位课程都可以开放给老年学员攻读获取;而且理工农医类的个别一级学科(譬如“科学技术史”)及少数二级学科的学位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及观赏园林”)也可以开放,因为这些学位课程(学士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至八年)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听课、阅读、思辨、考察、写作为主,比较适合老年学员。对于提供学位课程的高校院系来说,不需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不需要什么额外开支。另外,中职学校也设置了许多课程专业班,不少是容易学习的应用型专业班,譬如家电维修班、计算机应用班、烹饪班等,同样可以开放给老年学员。

5.2.2 开放必修课和选修课。首先是开放必修课;第二是开放选修课程,以听课、阅读、写作、少量计算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大部分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及少量理工农类课程都可以开放给老年学员。

5.2.3 开放学术讲座。目前,各大学都频繁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这些都可以开放。大学内部的讲座多半介绍某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成果,是最富有时代先进性的学术活动,讲座人也常常是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即便按最低标准算,每所大学(全校)每周仅举办一次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那么一个学期积累起来至少也有16次之多。对于老年学员来说,参与大学的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并不费力,且对其家中晚辈,对提升社会风气和正能量的传递,甚至对校园的年轻学子,都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产生积极影响,而主办院校在这方面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开支。

5.3 公共文化机构设置老年教育课程

“三馆”及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大型游乐园等可能提供的课程,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及少数自然科学技术类,如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戏剧、艺术史、科学技术史、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图书采编、哲学文学社会科学名著阅读、科普知识等。中心城市的文化机构重点针对具有中高级文化的退休者,可以开设专业水准比较高的研究性系列专题学术讲座,大致相当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水平;县乡镇村机构针对中下级文化的退休者,可开设大众性、娱乐性、生活性的系列讲座及活动。

六、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教学应在功能“五化”的引导下,进行有特点、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6.1 教师来源。除了继续聘任在职或退休的大中学校教师外,应大量聘任或邀请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商务外贸企业、金融企业、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大型农业合作社、公共文化机构、外事外宣等机构的在职干部或退休干部,以此充分体现课程的“新知化”。

6.2 授课时间。要根据不同主办机构的特点安排授课时间。在老年大学及开放大学,授课时间可设为每周一次,且时间宽松;在普通高等学校及中职学校,授课时间应遵守学校通行习惯;在公共文化机构的课堂,授课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或其他时间。对于一些研究性、新知性很高的课程可以安排隔周授课,而且这些高级课程教师的课时收入可按普通课程的双倍薪金发放。

6.3 课堂教学。应广泛采取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老年学员的愉悦感和参与感。关于布置作业,目前娱乐类、技能性课堂的作业情况比较好;未来,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学科、社会热点类的课程也应适量布置作业,包括问答、讨论、书写作业、读书报告、学术论文,充分体现课程的“示范化”。

6.4 教研督导。市教育局老年教育处或各个老年课程主办机构,应定期召集授课教师举办教学艺术研究会,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总结和推广比较成功的授课方法。可以参阅普通高等院校的方法,建立全市性或开办课程院校内的教学督导巡视组,不定期地在老年大学、开放大学、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公共文化场馆等开办老龄教育课程的单位巡视、督查和指导。

6.5 新课程教材编写。这主要涉及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公共文化机构。本文第五节推荐的大多数课程没有现成教材,因此,组织各行业专家和任课教师编写新课程教材是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编写新课程教材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突出“五化”中的新知化和示范化,主要展示各个学科的主要原理、主要成就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精简而充实,篇幅少于普通大学生或研究生教材;压缩繁琐的学科原理论证、计算程序、实验过程;重视介绍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或行业最新动态。编写新教材的形式,可以是正式出版教材,也可以编写内部讲义,对于某些时事热点和研究性课程,允许采取PPT课件、个人讲稿或讲课提纲等多种形式进行。■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机构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