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教师,老年教育才有美好未来
——加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初浅体会

2021-03-15徐剑元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校工作教育

□徐剑元

徐剑元校长为新聘教师颁发证书

教师,是办好老年大学的主导和关键。但老年大学教师难寻找、队伍难稳定,又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有的同仁将其称为老年大学“第一难”。如何解难?经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既收获了艰辛探索的甘甜,也有了对明天的思考和期待。

事业留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将老年大学打造成一方热土,以火热的事业吸引人才,才能留住优秀教师。

一是锲而不舍争取党政重视。这始终是老年大学第一位的工作。作为老年大学领导,应以“归零心态”,放下身段,发扬争取精神,主动走出去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江西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将老年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全市老年教育和市老年大学工作汇报;市老年大学享受市直单位同等发文待遇;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主任并分管市老年大学工作,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宜春学院校长和市老年大学校长为副主任,市直十多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的市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高位推动全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成员单位以发展老年教育为己任,主动作为,帮助老年大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市教体局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对接市老年大学,所聘任教师在老年大学的工作量同等计入原单位考核,使他们更无后顾之忧地躬耕老教讲坛。

二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宜春市委、市政府为老年大学破解发展瓶颈。1.帮助落实“有场地办学”。将市老年大学校舍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在紧邻市政大楼的“黄金地段”,无偿划拨土地60亩,新建园林式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将该项目定位为中心城区地标性建筑,2020年8月已正式开工,力争2021年底前竣工并交付使用。2.帮助落实“有钱办事”。从2017年开始,市财政率先在全省提高市老年大学学员生均补助标准,学校每年财政预算由学员生均补助标准、学员报名费全额用于学校办学之需、列水电及维修等专项经费、重大活动专项请示解决等“四大块”组成,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3.帮助落实“有人办事”。学校管理人员主要由公务员及参公编、政府购买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聘请有一定级别的退休老同志四种岗位构成。市委编委适时充实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2020年新增5个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近期有望增加正科级内设机构,并实现专职教师配备“零突破”。

三是激发教师热爱老年教育的情怀。通过对国情教育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教师深刻认识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教师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发展老年教育前景广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鼓励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积极投身于老年教育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在稳定“存量”的同时,扩大“增量”,“做功”与“唱功”并举,通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盟老年教育。2019年,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教师25名,并建立50余人的师资库。

感情留人,增强教师的使命感

老年大学教师普遍待遇不高,更需学校求贤若渴,以情留人,激发广大教师主人翁的使命感。

一是尊重教师。坚持教师办学主导地位,就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班委配备及学校重要工作部署等,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征求并吸收教师意见,与其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

二是关心教师。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与教师广交深交朋友,多做暖人心的工作,为教师排忧解难。如,教师生病住院,探望慰问;每年教师节及教师生日送上贴心祝福;组织教师开展联谊活动;坚持每年底由学校领导带队,带上感谢信和兼职教师业绩单,走访教师及其所在单位。以上这些做法都已形成制度。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校为教师办了三件实事——为全体教师发放疫情专项补助;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经过两周的培训,帮助教师实现由教师变成“主播”的华丽转身,引导带领学员进入“腾讯会议”平台,按课程表进行线上教学,每月按正常上课标准给教师发放课酬;给每位居家上网课的教师发放教具添置费。非常时期的“雪中送炭”,极大增进了教师对学校的感情。

三是激励教师。开展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活动,制定科学考评办法。每年教师节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在给予必要物质奖励的同时,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学校对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师们打破8小时内外的概念,将“微”课堂延伸到晚上,甚至节假日,传播了知识,融洽了关系,增进了感情,使师生们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

学校有位书法班学员,在家摔断腿无法继续求学,但仍念念不忘班上的师友,一定要让儿子用轮椅推着他到学校再看一眼。那天,当这位学员出现在书法班门口时,师生们大为感动,师生共叙深情厚谊,依依惜别,情景令人动容。京剧教师喻俊霞的老伴儿前两年去世后,在国外和国内一线城市工作的子女争相接母亲去养老,可喻老师牵挂班上的学员,考虑着一时找不到接替她的合适人选,至今仍孤身一人待在宜春,坚守三尺讲台。

待遇留人,增强教师的获得感

本文表述的待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课酬和福利,也包括教师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获得。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诚邀市领导来校向教师和学员骨干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望慰问教师,观看教学成果展示,让教师感受领导关怀,乐享精神层面的获得感。

二是优化工作环境。学校坚持工作重心向教学一线倾斜。装备一流教学设备设施,实行多媒体教学,更新课桌椅。坚持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政策培训教师。给每位教师订阅了《老年教育》杂志,在教师休息室配备电脑、电视设备等。第一时间解决教师提出的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到有呼必应,让教师享受工作层面的获得感。

三是增加课时报酬。学校勒紧裤腰带,自己过紧日子,让教师过好日子。短短几年时间,教师课酬由两小时每次课的几十元提高到100元,到2020年突破200元,居全省前列,让教师享受生活层面的获得感。

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学校举办公开教学、校园艺术节、重要节庆文艺演出及展览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汇演比赛等。特别是参加第五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学校推出的两个节目分别荣获金奖、银奖和优秀组织奖三项大奖,参演教师带着他们的团队满载而归。同年,又喜获首批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称号,让教师乐享实现自身价值层面的获得感。

学校虽然在待遇留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教师倾情倾心奉献仍不成比例,因此,需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关心教师”永远在路上。值得欣慰的是,在一系列举措下,学校收获的回报是丰厚的,这就是宜春的老年人在党和政府亲切关怀下,在教师们辛勤付出和帮助下,置身于温馨的校园里,开心快乐学习,安享幸福晚年。

体制留人,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老年大学教师难请到、难留住,有的甚至“三顾茅庐”而未果,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专职教师编制,所聘教师待遇偏低,因而队伍不稳定,尤其是高端教师,进不来、留不住。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理顺老年大学管理体制机制。我国老年教育发端于改革开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必须依靠改革加以研究解决。一是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拆除入学“门槛”,全社会老年人都享有老年教育的权利。老年大学服务对象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二是老年大学教育本质属性和功能愈加凸显,老年大学姓“教”的定性必然推动其回归教育本体。《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宗明义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明确老年教育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即“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这一表述,将教育部门列为五部门之首。江西省政府也发文明确,将全省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厅。都为老年大学理顺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教育部门职能与老年大学需求高度契合,上海市老年大学和江苏省的苏州、常州等五市由教育部门主管老年大学,学校硬件建设、师资、经费、管理等问题都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实现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我们在理顺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市里成立高规格的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校由“市老年大学办公室”更名为“市老年大学”,市编办给学校颁发统一社会组织代码,原办公室理顺为学校的内设机构;推动成立学校党总支、机关党支部、教师和学员班级临时党支部,隶属市直机关工委领导;推动各县市区老年大学校长由退休的原四套班子领导担任,为县级老年大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小环境”在体制方面的任何一点突破都是不易的。倘若从中央层面,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教育部主管老年教育,自上而下,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管理,则中国教育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老年大学教师的编制、职称评聘及硬件建设、办学经费、规范化办学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才是老年教育春天真正的到来。■

猜你喜欢

学校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