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兔业生产概况及2021年发展形势展望
2021-03-15武拉平秦应和
武拉平,秦应和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1 2020 年兔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近2 年来,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内外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给中国兔产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2018 年8 月非洲猪瘟的暴发造成猪肉供给短缺,拉动了兔肉需求,但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兔业产生巨大冲击。纵观2020 年,兔产业在上半年急速下滑,下半年逐步恢复。
1.1 2020 年兔产业发展特点
1.1.1 兔产业下滑放缓,产值恢复增长 多年来,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保护政策等影响,我国兔业发展趋缓。由表1 可知,2019 年我国兔业有所回升,初步估计2020 年出栏、存栏和兔肉产量分别达到31 944.3万只、1 3142.5 万只和50.0 万t,较2019 年分别增长1.98%、7.67%和0.6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兔肉产量下降30%~40%。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从第3 季度开始兔肉生产较快恢复。预计2020 年全年兔肉产量与2019 年持平。受兔肉等兔产品价格较高影响,2020 年兔业产值为278.22 亿元(图1),比2019 年增长4.55%,兔业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占比达0.92%。
图1 2011—2020 年中国兔产业产值及其在畜牧业产值中的占比情况
1.1.2 全年度内呈“U”型波动,獭兔和毛兔生产波动更加明显 2020 年我国兔产业深受三重打击: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4 月养殖户面临运输困难、饲料短缺和商品兔无法销售等难题,产业遭受第一重打击;7 月,饲料端全面禁抗,家兔生产性能下降,成活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较快上涨,产业遭受第二重打击;受全球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玉米每吨价格上涨近1 000 元,豆粕每吨上涨将近700 元,带动其他原料全面上涨,产业遭受第三重打击。综合2020 年各月来看,兔业生产总体呈“U”型波动,獭兔和毛兔更加明显(图2)。
图2 2020 年1—12 月中国兔产业指数(以2011 年1 月为基期)
由图2 可知,兔产业指数①兔产业指数由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2011 年建立,综合肉兔、獭兔和毛兔,考虑玉米和豆粕行情,最后由兔产品价格指数、饲料价格指数和兔业专家指数综合而成。指数以2011 年1 月为基期(即100),此后各月指数若高于100则表示好于2011 年,低于100 则相反,指数越高越好。在8 月之前呈显著下滑趋势,由2 月的124.78 下降到8 月份的104.64,总体下降16.14%。进入9 月后兔产业指数在波动中较快回升,10 月达115.80,11 月和12 月都在118.00 附近波动。可以看出,兔产业在2020 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下半年开始回升。回升势头强劲主要因为下半年肉兔、獭兔和毛兔都有较好表现。总体来看,目前整个兔产业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还没有完全恢复。
1.1.3 兔肉价格高位调整,兔皮价格低迷中波动,兔毛价格开始回升 2020 年度,兔肉价格总体为先降后升,由1 月的26.08 元/kg 波动下降至8 月的25 元/kg,8月以后在波动中回升,12 月达26.48 元/kg。肉兔活兔价格的波动趋势与兔肉类似。总体来看,目前兔肉价格处于过去5 年来的较高水平。獭兔活兔价格已持续近7 年下滑,但2020 年下半年后开始回升,2020 年底獭兔活兔价格为16.46 元/kg,高于年初的13.87 元/kg。2020 年兔毛价格总体回升,特别是粗毛价格,自2019年5 月(164.25 元/kg)以来基本维持缓慢上升的趋势,2020 年年底达到207.14 元/kg。剪毛统货价格基本在低位徘徊,2020 年底为123.21 元/kg,略低于2020 年初的128.69 元/kg。
1.1.4 由单纯注重养殖向养殖与加工并重方向转变 兔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兔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企业,但为提高养兔的综合效益,大量的规模养殖者也纷纷进行兔肉和兔皮加工。其中,肉兔加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专业兔肉餐馆不断出现,同时,休闲兔肉产品和真空包装兔肉产品也快速增加。獭兔养殖也开始进行屠宰加工,将皮、肉分开销售,以获得更高利润。为进一步解决兔毛库存问题,山东省出现了一些小型和中型的兔毛加工厂,兔毛加工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1.1.5 兔肉、兔皮和兔毛出口全面下滑 长期以来,我国兔产品的贸易格局是兔肉主要为出口,基本没有进口。兔皮则主要为进口,出口很少。兔毛主要为出口,但出口量在过去十年呈直线下降(图3)。
图3 1996—2020 年中国兔产品出口情况
①兔肉。自2015 年以来兔肉(HS 编码为020810)出口呈显著下降态势,2014—2016年出口量分别为1.280万t、0.813 万t 和0.640 万t,2017 年略有回升,达0.704 万t,但2018 年和2019 年又分别下降到0.596 万t 和0.490 万t。2020 年前3 季度兔肉出口0.305 万t。
②兔皮。我国兔皮贸易以进口整张兔皮(HS 编码为43018010)为主,同时出口少量未缝制整张兔皮(HS编码为43021920)。2019 年我国进口整张兔皮1.742 万t,同比上升74.2%,2020 年前11 个月进口1.551 万t,同比下降4.70%,2020 年预计进口1.690 万t。
③兔毛。2019 年我国全年出口兔毛(HS 编码为51053910)179.250 t。2020 年前11 个月出口100.650 t,同比下降39.07%,预计2020 年出口110.710 t。可以发现,2020 年我国兔毛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在兔毛出口下降背景下,2018 年以来我国兔毛制品出口(HS 编码为61101920,包括织钩编套头衫、开襟衫、外穿背心等)增加。2019 年出口55.66 万件,比2018 年增长84.24%,但2020 年前11 个月出口8.46 万件,同比下降84.08%,出现锐减,预计2020 全年出口9.05 万件。
1.1.6 设施投入加大,兔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首先,伴随兔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家庭兔场养殖户也大幅增加,而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场户)多数经济实力较强,兔产业从业者的经济实力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次,养兔用工成本的提高给从业者带来较大压力,如何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人劳动效率成为从业者的重要考虑;另外,欧式阶梯母仔笼在提高工人劳动效率方面的效果得到普遍认可,湿帘负压纵向通风降温技术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也得到认可。综合上述3 方面原因,2020 年度从业者在扩大规模或者新建兔场时,多数都选择了欧式阶梯兔笼和环境控制设备及技术;同时新型环控大棚兔舍也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开,乐山、宜宾、泸州和资阳等地相继新建环控大棚兔舍,其降温、保暖和通风效果良好,环控效果和运行成本与欧式密闭舍相当,建造成本则显著低于欧式密闭舍。兔业设施设备及技术应用加快了我国产业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1.1.7 区域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兔业区域格局 随着行业利润理性化,区域优势的差异体现在产品成本的竞争力方面,经过多年地区结构调整,目前形成了如下特点:①东北和西北成为规模化养殖的原料供应基地,该地区气候干燥、阳光充足,是安全优质饲料原料基地。虽然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都有农作物秸秆等,但因气候容易导致霉变,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原料供应。但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寒冷,运输和能源成本较高,也会对其优势形成挑战,需特别关注;②四川、重庆、广东、福建等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兔肉消费地区,这些地区有多年消费习惯,个别县市的兔肉消费量惊人,一些地级市年消费活兔接近1 000 万只;③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逐步成为出口企业货源基地,这些地区现有肉兔除了供应出口以外,大多运到南方和川渝地区销售;④陕西、新疆等地区逐步成为国内新的养殖生产集聚区,这些地区气候适合养兔,避免了高温高湿限制养殖效率的问题。
1.1.8 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内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兔产业传统的外向型销售逐步转向国内。①欧洲兔肉消费逐步减少。欧洲消费兔肉群体主要是老年人,新一代消费兔肉较少,兔肉市场逐步萎缩。中国恰恰相反,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人们对于健康兔肉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劲。②国际皮草市场的萎靡促进肉兔养殖的稳定。东欧以及国内对皮草品质需求提高,肉兔皮草相对竞争力不强,曾经的肉兔市场波动因没有了皮的炒作而趋向平稳。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兔市场的产品将逐步由皮肉二元向单一肉产品转变。③近年来,受国内兔肉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15 年开始我国兔肉出口不断降低,出口兔肉在兔肉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降低。相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高质量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内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2 2020 年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兔产业宣传不够,兔产品营销能力不足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每年都会联合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举办“中国兔业发展大会”、“兔肉节”等活动,积极宣传兔肉的食用营养价值,但广大消费者对于兔肉的认识依然不足,对兔皮和兔毛产品的优良品质了解有限,对于“兔文化、兔产业、兔产品”的了解远远不够。由于兔产业体量较小,不容易获得政府部门重视,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体系中,兔产业基础信息的统计监测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1.2.2 兔肉加工滞后,产品创新不足 国内关于兔肉生产和加工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多数兔肉生产和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现有兔肉加工产品多属于粗加工,仅局限于爆炒、熏烤、风味肉干等中式传统种类,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一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缺乏。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型深加工基地缺乏,深加工产业整体水平较低。高性价比、方便烹调的兔肉半成品或多样化的便于储藏的高质量产品在市面上还十分鲜有。此外,加工产品保鲜技术落后,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1.2.3 良种成本高,供种能力不足 随着兔场规模化发展,大家对优良种兔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是优良种兔价格相对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兔核心育种场或祖代场供种能力不足,优良种兔采购难度大、价格偏高;另外则是多数中小规模兔场依然采用土办法,自己换种或购买一些地方性、区域性的等级不高的种兔,使一些大型现代化种兔场的市场规模没有达到应有的经济水平,从而对种兔场和一般的兔农都不利。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兔产业的良种保障率为50%~60%(2017—2019 年平均为56.17%)。
1.2.4 生产成本上涨,养殖效益下滑 2020 年度,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各种原料全面涨价,饲料厂已三次全面调价,均价上涨幅度在250~300 元/t。在饲料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端全面禁抗使养殖户雪上加霜,养殖效益下滑。
1.2.5 兔场应对风险的措施不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尽管各个兔场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应对,但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政策措施仍然不能很好地保护兔产业的发展,只能由兔场自己承担,而诸如保险、风险基金等金融手段目前还很不够,需要政府给予应有的重视。
2 2021 年兔产业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又经历了“手拔毛”事件、无抗养殖、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我国兔产业实现了较好的升级转型,整个产业的韧性增强,2021 年兔产业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2.1 肉兔产业将呈现波动中增长 从兔肉行情来看,肉兔产业在2015 年年终就进入上升通道,即使近年来面临多重冲击,兔肉价格依然维持波动中增长的态势。从肉兔产业指数来看,目前也处于较高水平,2020 年12月已达到117.04,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图4)。
图4 2016—2020 年中国肉兔产业指数及兔产业指数变化情况
2021 年肉兔产业预计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兔产业整体发展也将持续上升。原因如下:①兔肉对猪肉和牛羊肉的替代仍将持续,同时在多数消费者逐渐适应兔肉消费并了解兔肉的健康营养后,将会呈现一定的依赖性,从而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②新疆等地的一些大型家兔养殖企业不断开辟新的养殖区域,有利于推动肉兔养殖和兔肉消费普及;③在脱贫后,兔产业将继续得到政府(特别是原贫困地区政府)的相关支持,在政府和兔业企业的“推动力”及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共同作用下,2021 年肉兔产业将持续上升。
2.2 獭兔产业持续调整,将呈现止跌回升 獭兔产业自2014 年以来,总体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獭兔皮价格一直在波动中下滑,由2014 年初的52.7 元/张一直下降到2020 年12 月的7.5 元/张。但是在兔肉价格的拉动下,獭兔活兔的价格近5 年来一直维持在17 元/kg左右,支撑着獭兔产业在波动中调整。兔肉价格的继续上涨对獭兔养殖将会产生拉动,同时,由于在丹麦等国发现水貂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貂皮供给将受挫,再加上2020 年的寒冬又会使皮衣服装的需求增加,这些会对獭兔皮的需求产生刺激和拉动作用。在“兔肉价格”和“兔皮价格”双双拉升下,预计2021 年獭兔产业将可能止跌回升,虽然回升幅度短期不会很大。
2.3 毛兔产业回升加快,增长动力逐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兔毛积压较多,兔毛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力度加大,这将提高兔毛产品的供给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在长毛兔扶贫方面,一些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养殖增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帮助企业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开拓兔毛产品市场为毛兔产业发展逐步探出了路子。从粗毛产品来看,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2020 年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剪毛统货相对疲软,但基本也接近110~120 元/kg 的长期底线。预计2021 年毛兔产业将开始回升。
综合整个产业来看,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国外还处在较大爆发阶段,全球兔产业的不景气必然导致全球兔产品供给相对不足,而早已恢复的中国兔业将为世界兔产品市场提供重要的产品供给,这也将是拉动中国兔产业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
3 2021 年兔产业发展建议
2021 年我国兔产业发展有诸多有利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的冲击会传递到2021 年。在2020 年2月和11 月,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分别对全国300 多个养殖场户进行了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结合对产业的监测和实地调研,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3.1 继续加强兔产品宣传推广,采取多种形式开拓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发生的影响,消费者对在外就餐和旅游等消费还持谨慎态度,其对兔肉的餐饮消费会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兔肉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改变以往宣传推广策略,主动引进专业营销公司,利用微信、抖音和快手等互联网自媒体,打造网红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未来主要消费群体关注。
3.2 关注国际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出口 在国内市场受挫以及其他兔业主产国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应特别关注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国际市场,适当增加兔产品出口,稳定国内生产。
3.3 强化对兔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巩固兔产业扶贫成果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将家兔养殖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在新疆、贵州等地区,兔产业在消除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后,兔产业如何升级成为各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政府的扶贫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企业和农户”联合体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几点:①密切关注龙头企业发展,避免扶持了贫困农户,拖累了龙头企业;②政府对于依靠兔产业脱贫致富的地区继续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
3.4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强化产业发展动力 政府应继续加强兔产业育种技术、饲料营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兔产品加工技术等技术研发,特别是育种技术,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部署实施保种和生物育种工程或专项,以及遗传改良计划。同时,对于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已研发出的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未来应不断加强这些技术的整合配套和推广使用,从而提高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另外,积极加强与国际兔产业的联系,特别是育种企业应积极布局全球发展,通过相关配套技术和资本整合,在饲草饲料和水电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家兔标准化养殖,从而在国际兔产业价值链中占领主动权。
3.5 警惕兔产业疫病爆发,做好疫病防控 目前,无抗养殖政策已经在全国实行,但是兔业界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兔业生产一线具备执业兽医师资质的技术人员凤毛麟角,养殖场需要加强规范用药指导和监督。2020年4 月四川爆发2 型兔瘟,虽然事发兔场已经扑杀,但再次发生2 型兔瘟的概率依然存在。疫病复杂多发的现状需要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密切监测兔病发生情况,早做预案,尽早控制疫病的流行。
3.6 积极应对产业风险,减缓对产业的冲击 养殖业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多,包括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在我国兔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应全面研究兔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保险政策,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大灾救济和保险等政策,减缓大中型兔场(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市场销路不畅等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市场和产业监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7 企业积极采取节本增效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 2020年玉米和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2021年预计会有一定回落,但玉米的总体供给面并不宽松,未来草粉价格也不会太低,为此,需要养殖场(户)科学养殖,节本增效。对于中小规模农户,积极开辟饲草资源,对于大中型养殖企业适度推进机械化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推进标准化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