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油画构图及色彩的情感性表达
——以籍里柯《梅杜萨之筏》为例
2021-03-15陈添清
陈添清
(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007)
浪漫主义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的文艺创作方式。康德指出,浪漫主义对人权的宣扬及对自由个性人格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思想深度及社会价值。 探究浪漫主义油画的情感性表达,具有反映画家思想、透析时代情绪以及为现代浪漫主义油画发展提供借鉴的重要价值。 《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油画流派的代表作品,并创作于浪漫主义思想的起源地——法国,因此,以《梅杜萨之筏》探究浪漫主义油画流派构图及色彩的情感性表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浪漫主义油画概述
(一)浪漫主义油画流派的起源及发展
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18 世纪末),其在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下产生,与现实主义相对,崇尚非理性主义思想下的个人感觉与情绪释放。 在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以德国文学、英国音乐、法国绘画为主的浪漫主义创作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油画流派由此产生。 法国作为浪漫主义思潮的根源,其国内的浪漫主义油画创作具有跨地域及跨时代的代表性。 由此,浪漫主义油画流派以法国为起点,逐渐发展到英美、东欧甚至俄国地区。 18 世纪末到19 世纪中期,是浪漫主义油画流派发展的鼎盛时期。 其中,法国画家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及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西班牙画家戈雅《查理四世一家》等作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发展,浪漫主义油画在20 世纪中后期开始在我国盛行,并相继出现李铁夫《革命烈士蔡廷锐就义》、徐悲鸿《奴隶与狮》等优秀浪漫主义油画作品。 如今,浪漫主义油画已经尝试与其他画派进行结合发展,强烈情绪的表达逐渐式微。
(二)《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背景概述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由籍里柯于1819 年创作,是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四十周年绘制的历史画卷。 1819-1820 年,法国政权更迭,人民的反抗情绪激烈,但却为浪漫主义油画流派发展的有利时机。 在此背景下,画家以“梅杜萨号失事”作为母本,以独具时代性的技巧创作《梅杜萨之筏》,表达其对贵族的批判、时代的反思。 籍里柯的创作主题“梅杜萨号失事”发生于1816 年7 月,“梅杜萨号”因舰长指挥错误导致船只失事搁浅,船上高级官员只顾逃生,撇下近150余名游客在临时搭建的木筏上。 游客经历三次暴动,仅十人幸存。 路易十八政府却对此次特大事故予以隐瞒、包庇贵族,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及籍里柯的关注。 籍里柯通过走访生还船员,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并去海边研究海与天空的色彩构图,历经十八个月创作出《梅杜萨之筏》。
(三)《梅杜萨之筏》的后世影响概述
学者夏尔波德莱尔提出,浪漫主义并非随意的取材,而是创作者对某类事物进行研究后,经由自己感觉而进行创作的表达方式。 籍里柯通过对现实的取材,以极具艺术性、强烈表现张力的构图及色彩对此进行诠释,在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同时,激发民众情绪,对后世影响深远[1]。 当时,许多画家都受到浪漫主义画派艺术的影响,有“浪漫主义雄狮”称号的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便受《梅杜萨之筏》的影响而创作出《自由引导人民》这一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 除此之外,《梅杜萨之筏》的出现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绘画流派对法国艺术界的束缚,并以其色彩张力及强烈情感力度,影响了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等流派,拓展了油画艺术的维度。 另一方面,学者徐寒指出,《梅杜萨之筏》在情感表达中带有“政治的引喻”,对当时和后世时代的社会政治具有重要价值。 恩格斯也提出,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相较于启蒙思想下浪漫主义的华丽感让人失望,从侧面肯定了《梅杜萨之筏》类画作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由《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背景及后世影响可知,其特殊的时代性及表达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浪漫主义油画流派构图及色彩的情感性表达模式探析
(一)强用色对比下创造性情感释放
学者郑丽斯指出,冷暖、明暗等不同的色彩,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籍里柯在创作《梅杜萨之筏》时,采用大量同色系但不同色调的色彩,作为整体色彩的基底:木筏的深黄色、船桅的棕黄色、天空的金黄色及部分衣物的淡黄色和橘黄色,整体构成昏暗的黄色调基底,体现出绝望、萧索及破败的情绪观感[2]。 在创作时,为配合整体背景色调展现受难者的惨状,籍里柯特意找到许多黄疸病人做模特,因此,木筏上的受难者也整体呈现或昏暗或苍白的黄色调肌肤。 在画作整体苍茫、昏暗、诡异的“末日色调景象”中,幸存的受难者挥舞着黄白红三色交替的衣服,正在沉思的人们也有部分穿着大红色的衣物,这与其他或奄奄一息或已经死亡的受难者的白色衣着色调和暗黄色裸体肌肤形成鲜明对比,也与海洋和天空的整体色调完全相反。 学者李雯指出,籍里柯强烈大胆的对比性的用色方式,在整体悲剧色彩的浪漫主义美学中,体现出“悲壮之美”。 学者何琳则认为,明暗不同、具有冲突性的色彩表现,是《梅杜萨之筏》的点睛之笔,体现出创作者积极的情感色彩。 由此可见,不同于理性主义画作的整体协调性,具有强烈色彩对比的《梅杜萨之筏》体现了籍里柯具有创造性的情感表现力,在艺术美学中释放了创作者情绪的同时感染观者情感。
(二)金字塔构图法下情感冲击力度
《梅杜萨之筏》以层级三角形金字塔的构图形式,营造出急迫且对立的景象氛围,不断冲击观者的情感,体现了浪漫主义油画在情感表达的共鸣特点(见图1)。 首先,画面中心点为“船帆、木筏、木筏上的幸存者”,其以三角形金字塔的构图形式进行展现。 观众映入眼帘的便是在此三角范围内破败的船筏和受难的群众,使观众的情感受到第一层级的冲击;其次,船上为求生而摇旗挥舞的几个人,又构成第二层级的三角形金字塔形态。 第二层级的金字塔,突破了第一层级金字塔的稳定性,且第二层级金字塔上呼救的人,和第一层级金字塔上陷入沉思或奄奄一息的人形成了“希望与绝望”的强烈对比。相较于第一层级金字塔构图中以“船帆、木筏、木筏上的幸存者”形成的稳定三角形局面,第二层级金字塔的构成是由受难者一个推一个,人体堆叠形成的“不稳定三角形”。 然而,相较于第一层级稳定三角形的构图形态,第二层级非稳定性金字塔的构图观感,更富有激情,能够激起观众对于希望情绪下“生”的情感性共鸣[3];最后,在第二层级金字塔构图上,被人推到最高处摇晃红巾求生的人,构成了金字塔的顶点,升华了整体图式的紧迫感。 观者通过金字塔构图的层级情感冲击,得以体会到作者绘图时强烈的情感表达,并产生共鸣心理。
图1 《梅杜萨之筏》三角构图层级展示
(三)光影明暗晕染中时代情绪表现
在《梅杜萨之筏》中,籍里柯大量使用光影晕染技法,表现出肢体的立体感和场景的真实感。 除挥舞红巾求助的黑人,木筏上的其余受难者的肤色虽相近,但色调却有所不同。 一是为表现出“活人与死人”的肢体区别,二是为表现出“绝望的人和充满希望的人”的不同情绪。 学者郄良臣指出,色彩的明暗能够表现画作中物体或人物的不同情绪。 《梅杜萨之筏》画面中已经死去的人的肢体,较正在求助的第二层级金字塔构图中的人,肢体较暗,无明显亮色,而坐着沉思和发呆的两名身着红色衣物、类似传教者的形象,在肢体上晕染的光影较为黑暗。 画家借其明暗的反差对比体现个人的情绪——既绝望,又充满了一丝希望。 画作中的“希望”体现在天边的一抹船影,船影以黑色暗色调进行展现,与远处天空的明黑色相交叠,让人分不出虚实。 因此,内心充满希望的人相信其真实,内心已经绝望的人认为这是幻境。 籍里柯以光源交叠、主次分明且聚散有理的光影明暗晕染,将其自己甚至民众对时代政府和当时代社会的复杂情绪表现完全[4]。
三、浪漫主义油画流派情感性表达下多元价值
(一)情感色彩内美学表达借鉴价值
哲学家黑格尔《美学》一书中提出,浪漫主义要表现的对象为“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 籍里柯对色彩、光影明暗的表现,将自身观点及情感直观表达,对其他油画流派“在美学基础上表达情感”的方式具有借鉴价值[5]。 学者李雯在探讨《梅杜萨之筏》的美学价值时,认为其在遵循对比及平衡的美学原则下,增加了作者赋予作品的创造性情感,而这类色彩呈现的情感,则更加促进了作品艺术美感的表达。 相对理性主义与古典主义中“真理即是美”的统一标准,以《梅杜萨之筏》为主的浪漫主义作品,不仅突破了美学的传统表达方式,更将美学的标准多维拓展,使“美学与艺术”融入性更加明显。
(二)圆形情绪下画派多元发展价值
浪漫主义油画根据绘画主题及表达情感的不同,分为直面现实、批判社会的积极浪漫主义和逃避现实、对社会抱以绝望心态的消极浪漫主义。 而籍里柯在《梅杜萨之筏》中对受难者的不同描写,则体现了其相对于单一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不同情绪表达,即类似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圆形人物描写手法的圆形情绪表达[6]。 在画作中,籍里柯不仅通过金字塔层级构图法,在同一画作中表现出既消极、又积极的两种情绪,更是通过天边虚实无法分清的另一艘船,直观表现作者复杂的情感活动,突破了浪漫主义油画流派下的单一“正反情绪分类”,具有发展浪漫主义油画流派的多元拓展价值。
(三)情感激发下社会文化促进价值
作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的代表,安格尔认为《梅杜萨之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死尸样的人物、解剖学的表演”。 新古典主义画派对浪漫主义的批判,不仅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直观对立情绪,并且直接证实了浪漫主义相对守旧古典主义的不同表达手法,在刺激“守旧派情感”及激发浪漫主义受众情感下,促进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7]。 新古典主义守旧派在浪漫主义油画的冲击下,不得不在固守其“真理至上”的主题中,考虑民众情感。 许多新古典主义画作为吸引受众,也借鉴浪漫主义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 而以《梅杜萨之筏》为主的浪漫主义油画,则在激发民众自由及反抗的心声,以民众舆论情感促进政府革新及社会发展。 由此,黑格尔曾言,浪漫主义作为“精神溢出物质”的美学表现形式,其内容(表达梅杜萨事故的现实事件)与形式(浪漫主义绘画手法)的不协调性,却是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艺术表现情感的“最高发展阶段”。
四、结语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中的构图及色彩,具有在艺术美学、社会发展及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画派的情感性表达作为艺术表现情感的“最高发展阶段”,具有跨时代的社会意义。 其余抽象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新古典主义等不同画派,也可在借鉴浪漫主义油画流派对色彩和构图的表现手法中进行交融发展,以此拓展不同流派画作的美学价值及情感表现,升华画作的社会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