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现象分析
2021-03-15郭晶晶
郭晶晶
(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合肥 230000)
我国自2012 年开始进入经济“新常态”,增速 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因此,许多产业的问题也在意料之中暴露出来,其中各个产业当中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2015 年,中共中央在会议中指出,一定要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将治理产生过剩等相关问题作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任务。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成本、补缺短板、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动态平衡”等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突显了我国产能过剩相关问题的治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虽然产能过剩的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较少,对于产生过剩现象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以及又该如何应对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描述出产能过剩问题的内涵。
一、我国产能过剩背景分析
(一)我国工业产能总体情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实力大幅度提升。 在目前全球600 多种工业制品当中,我国有280 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表1 2017 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能及比重
2018 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的利用率达到了81.5%,但是不少产业产能的利用率较为堪忧。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21 个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9%,其中8 个产业的利用率在70%以下,属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范畴;并且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也开始从传统的重工业过渡到新能源、光伏等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当中(见表1)。
(二)几个重要的产能过剩产业分析
1.钢铁产业
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 亿吨,首次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钢大国。 并在2000 年之后,开始逐年上升,到2012 年达到了年产9.245亿吨,占据世界总产量的51%,是日本总产量的10倍,美国的12 倍,印度的14 倍。 2016 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下跌了2.5 个百分点。 从产能过剩的角度来看,粗钢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我国在2018 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5.2%,相较于2010 年下降了将近20 个百分点(见表2),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状态[1]。
表2 中国及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统计表
2.煤炭产业
2014 年我国煤炭总产量39.2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9.5%,占据世界总消费量的52.5%,位居世界第一(见表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从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 年我国煤炭总产量为37.2亿吨,煤炭总销量达到34.49 亿吨,全年纯进口的煤炭总量为2.01 亿吨,我国库存增加超过4.01 亿吨。 国家煤炭协会的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6 年底,我国煤炭总产能为59.5 亿吨,行业利用率下滑至63.5%。
表3 2014 全球煤炭产能一览表(前三)
3.水泥产业
2014 年,我国水泥总产量达到25.8 亿吨,占据世界总量的62.4%。 但是宏观经济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增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在经济压力巨大的时期,水泥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尤为突出。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2015 年水泥总产量达到了22.5 亿吨,同比下降了4.8%,是20 年以来首次发展停滞且负增长。 在此基础上,水泥的总产能达到了29.5 亿吨,利用率约为75.6%,并且由于投资额度较大、次数较多,整个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见表4)。
表4 我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产量(万吨)
(三)国内宏观背景分析
1.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并且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提到,未来的资本市场是通过世界市场来扩大的,并且资本是基于市场经济而形成的,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市场资本来说,其是发展的主要源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每一个产业乃至国家都带来了更新的机遇,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架构和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统一化,导致市场的资本向不同国家进行扩散,而在相关经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最大程度刺激经济增长,企业需要通过发售股票进行资金的筹集,很大程度上使得产能过剩,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密切往来对每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2.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一个产业的经济波动会对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体系进行冲击,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利用好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有利条件。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市场需求量变大的同时无法通过现有的企业进行需求的满足,就需要保证更加合适和平衡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提高相关产业的生产能力。 所以,相关产业或者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就需要把握好更加平衡和稳定的市场供需关系,从而把握更大的市场机遇。
3.市场经济改革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架构的完善阶段,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产业发展极为迅速。 在此基础上,如何处理好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平衡,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系,由国家进行主动引导,在重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具有绝对优势,并且相关部门也不断发布相关政策,对一些产业提供大力支持,这也就使得市场中的部分产业存在重复建设,很大程度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二、我国产能过剩现状
(一)产能过剩充斥各个行业
我国最开始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是传统工农业,在此基础上,其他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愈加严重。 我国处于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对重工业存在数额巨大的需求量。 如果行业之间产能过剩扩散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情况会更加复杂,从而遏制一个产业以及相关附属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剔除工农业等传统制造业,我国在新兴产业方面也出现了程度较大的产能过剩,在如今十分火爆的新能源产业当中表现得更为剧烈。 许多新兴产业由于初期原始资本的积累,随着其他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而蔓延到我国相关的产业当中。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布局并没有一定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进行着盲目、重复且无用的投资,从而使得相关领域步入到产能过剩的问题之中。 对于所有产业来说,如果以一种毫无目的和规划性的发展模式,在没有预测相关市场的需求量时进行极大规模生产,会造成很大的产能问题,从而导致供需水平极度不均衡。 如果不能及时彻底地解决相关问题,整个社会的经济就会被拖垮[3]。
(二)新兴和淘汰产能不均衡
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对应政策解决相关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但是在效果上差强人意。 我国目前解决产能过剩的方式在于淘汰较为落后的产能,同时减少库量、扩大消费者需求等。 具体的解决措施是通过对不同企业进行不同规模的限制,均衡产能的支出。 例如,通过对大型企业产能进行限制,对小型企业进行开放,能够很大程度上平衡新旧产能达到均值。 相关政策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一定方面却存在问题。 例如,玻璃行业在我国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全球范围内被淘汰的企业远少于新建立起来的企业;并且由于相关政策的推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当中对于玻璃等产品的需求量,从而使得玻璃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另外,对于新旧产能的平衡并没有一定的计划性,每年通过新增、淘汰相应的企业,很大程度上不能将二者平衡。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仍然需要时间。
(三)产能过剩形成与改善极具挑战
由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产业当中已经成为常态,所以相关问题的产生也极具复杂性。 产能过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波动、投资额度等,而基于这些方面,产能过剩的分型也分很多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周期型、结构型、体制型等。 从煤炭、化工、冶金等产业上来看,产能过剩的问题都具有长期且顽固的特性,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部门治理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产能过剩有了更深的定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我国相关产业的治理,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并且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等相关问题。 基于此可以发现,我国在产能过剩的解决过程中仍具有很大的挑战。
产能过剩的相关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既需要迎合国家相关政策对相关产业的经济结构进行革新,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经济的稳定布局和统一规划,进而实现市场、产业的多元化。在我国步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开始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转变。 而对于产能过剩这一大问题来说,将会影响到相关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所以,如果想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方面进行革新。 在革新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各方利益冲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此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从而进行更加完善的治理。
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生产力、消费力之间的矛盾
笔者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我国产能过剩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社会生产力和消费力进行深入探析。 消费力是以市场情况为基础进行分配的,并不是绝对来自生产力,也不绝对来源于消费力。 在一定的消费程度内,一部分经济的支出被用作投资。 当此方面的投资额度增加的时候,相应另一部分的消费就会减少。 即使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是也不能够完全保证两边的消费水平就会均等,从而直接导致了相关产业对于投资的依赖程度加大。 收入以及消费的差距越大,导致平均消费的倾向就会越小。 除了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的因素还包括消费群体将相关额度的资金存入到银行当中,以便未来进行相关投资,如学习、看病等。 这个现象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在基础设施服务上面的投资较少,一般都是将资金投资到高收益回报的相关产业当中,但是这些产业并不属于低收入人群的专属。 综上所述,消费人群的消费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力,从而产能过剩的现象愈加明显[4]。
(二)相关产业生产比例失衡
除去上述提到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生产过剩的问题,还有生产比例失去平衡导致的产能过剩的相关问题。 在目前相关产业当中,部门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但是在大的环境下仍然进行着优良运转。 投资的加大会导致不平衡的加重,从而导致部分的生产部门生产比例失去平衡。 其中包括,相关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更高额的利润回报,加大力度投资建厂,从而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市场消费需求跟不上,从而就会导致生产过剩;其次,相关技术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内会受到欢迎。 有能力的企业就会通过相关的产业,对未来可能有前景的产业投资,从而使得相关产业生产过剩。 由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会通过不同途径对相同的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从而直接导致生产比例的混乱,生产过剩问题的频发。
(三)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断
相关企业在投资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当前的产业向前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供需平衡却愈加难以捕捉。 在分离生产销售等其他后续环节的基础上,生产者对于市场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更加难以把控,并有甚者还会被市场虚假数据所蒙蔽,从而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同时,无法将产品销售出去,直接导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市场投资的规模是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的产能有关的,有的生产商将产品卖给中间商抑或经销商,但并未了解中间商是否将相关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对于此类信息的缺失,就会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
(四)信用体系不完善
信用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且因为信用体系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生产的作用,从而将其作为过度投资的标准。这是因为信用体系在相关产业运营过程中,会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资本前来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大生产的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扩大[5]。信用体系之所以能够被绝大多数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原因,从而导致再次加大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拉动经济,反而有所下降。 在市场资本的驱使之下,使得信用体系在重工业产业的投资加大,从而导致相关产业进行重复的建设,致使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6]。
上述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我国产能过剩相关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无论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相关产业、企业对于市场上相关产品的需求度和消费能力认知不清晰,从而导致加大规模进行产业革新和产品生产过后,并无相对应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力;二是新旧产能交替速度不统一,从而导致在新产能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速度较慢,而被淘汰产业的产能在数日内就可完成资本的抛出,从而很大程度上使得双方的规模不平衡[7]。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期出现产能过剩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治理难度较大且较为成熟的相关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合规的决策,并要针对不同行业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对于各个地区、各个产业的解决机制,需要在保有当地大型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根除,从而站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通过产能过剩的现象来看待相关问题,否则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8]。
四、结语
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在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使得相关的整治手段并不是十分有效,这也需要未来根据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略。 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产能过剩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我国部分行业的现状进行简单探讨,从而对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结合当下分析了产能过剩出现的因素,以期相关问题能够在未来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