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时间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昭通市Z幼儿园为例

2021-03-14刘思来祖维玙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守时观念家长

刘思来,祖维玙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前言

对时间的知觉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前提,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对时间的知觉是一个由浅入深发展的过程,幼儿对时间的知觉由早期生理上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到逐渐形成了时间的概念。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阵地,自然而然将幼儿时间观念的结果归因于学校对幼儿教育的情况。那么,目前幼儿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影响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形成是否仅仅是幼儿园单一因素的结果?家庭的教育会对幼儿时间观念产生影响吗?幼儿对时间的知觉水平是否会影响到幼儿对时间的感知和时间观念形成?鉴于此,文章以昭通市Z幼儿园为例,对幼儿时间观念现状和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为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幼儿时间观念的现状,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时间观念的重视以及幼儿时间观念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幼儿园的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而家长是幼儿教育和成长的见证人。因此,本研究选取昭通市较有代表性的Z 幼儿园,以园内教师和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70 份,回收70 份,有效问卷 65 份,有效率为 92.8%。

三、幼儿守时行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时间的认知

关于幼儿对时间的认知调查中,40%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对时间具有认知能力, 16.9%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对时间没有认知能力,43.1%的教师和家长认为有一定认知能力,如图表1 所示 ;关于幼儿对作息时间点的活动顺序理解调查中,60%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能够理解作息时间点的活动顺序,32.3%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能够理解一部分作息时间点的活动顺序,不能理解的占7.7%;关于幼儿对哪个时间段比较熟悉的调查中,87.7%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对整点比较熟悉,4.7%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对半点比较熟悉,7.7%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对半点前比较熟悉,半点后比较熟悉的选项没有人选。这说明大多数幼儿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对整点更容易理解,半点理解比较困难。大多数幼儿对作息时间点的活动顺序有一定的理解,但对时间的真正含义理解并不深入。幼儿在3 岁以后开始具有时间观念,5-6 岁时知道具体的几点钟,幼儿对时间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1]。

表1 幼儿对时间的认知(N=65)

(二)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

对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调查如表2所示。96.9%的教师和家长认为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幼儿非常重要或者重要,3.1%认为不重要;50.8%的教师和家长会教幼儿认识钟表,43.1%的教师和家长偶尔会教幼儿认识钟表,不教幼儿认知钟表的占6.2%;在关于教师和家长是否会有意识教幼儿表示时间词汇的调查中,36.9%的教师和家长表示会有意识地教幼儿表示时间的词汇,50.8%的教师和家长表示偶尔会,12.3%的教师和家长表示不会;在是否有意识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调查中,55.4%教师和家长会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43.1%的教师和家长表示偶尔会,不会的占1.5%。从这次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时间观念培养很重视,在日常的生活或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和家长会有意识教幼儿认识钟表,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表2 对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N=65)

(三)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幼儿时间观念现状调查中,13.3%的人认为幼儿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47.7%的人认为幼儿有一定的时间观念,32.3%的人认为幼儿的时间观念较差,还需培养,认为几乎没有时间观念的占6.2%;关于去幼儿园是否迟到调查显示,27.7%的孩子去幼儿园不会迟到,偶尔迟到的占63.1%,经常迟到的占7.7%,1.5%的幼儿上学几乎都会迟到;关于幼儿做作业是否会三心二意的调查中,26.2%的幼儿做作业时会三心二意,30.8%的幼儿少部分时间做作业会三心二意,35.4%的幼儿大多数时间会,仅有7.7%的幼儿能够抓紧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如表3所示。

表3 幼儿守时情况(N=65)

这表明70%以上的幼儿上学偶尔会存在迟到的情况,仅有不到10%的幼儿能够按时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大多数幼儿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但在学习或生活中并未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

(四)性别与时间观念的差异

在幼儿性别与时间观念的关系调查中,49.2%的人认为幼儿时间观念跟性别无关,38.5%的人认为女性幼儿的时间观念更强,12.3%的人认为男性幼儿的时间观念更强,如表4所示。这表明,近一半的人认为幼儿性别与时间观念的强弱并无差异,但也有38.5%的人认为女性幼儿时间观念更强。一项关于3-6 岁幼儿生活自理行为与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女性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整体表现优于男性幼儿[2]。这可能与家长、教师对幼儿的性别期待、认同和性格差异有关,女孩子更加细心严谨,善于坚持,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时间观念。

表4 幼儿性别与时间观念强弱的差异(N=65)

(五)幼儿时间观念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幼儿时间观念的因素调查中,认为时间观念受幼儿对时间认知影响的有54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1%。其次是家长的时间观念、儿童的习惯和性格,分别占75.4%和73.8%,同伴的影响认为是最小的,占38.5%,如表5所示。在培养时间观念策略的调查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幼儿习惯的培养、家长对时间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是认同度最高的策略,分别占89.2%,86.2%和84.6%。这说明,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主要阵地是家庭和学校,其次是帮助幼儿感知时间和利用同伴的影响,分别占75.4%和66.2%。影响幼儿时间观念的因素是培养幼儿守时习惯的切入点,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结果,既有家庭和教师的因素,也有同伴和幼儿自身发展因素。赏罚并行选择人数较少,占44.6%,如表5所示。行为主义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表扬和鼓励在幼儿教育中仍然作为行为习惯塑造和改进的手段,不过随着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发展,对幼儿培养在关注行为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幼儿本身,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人文关怀和人本主义思想得到重视,惩罚运用不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是这一选项选择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

表5 影响幼儿时间观念的因素(N=65)

(六)幼儿时间观念与守时归因之间的关系

关于幼儿时间观念的现状与幼儿守时情况归因的交叉分析表明,认为幼儿时间观念很好的教师和家长,倾向于把幼儿不守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家长,认为是家长不重视导致的结果,占88.9%;认为幼儿时间观念一般的教师和家长,倾向于把幼儿不守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幼儿同伴或环境的影响,占58.1%;认为幼儿时间观念较差的教师或家长,更倾向于把幼儿不守时的原因归结于学校引导和教育的缺乏、同伴或环境的影响上,分别占81%和52.4%;认为幼儿没有时间观念的教师和家长,更倾向于把幼儿不守时的原因归咎于家长不知道怎么引导和教育、学校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以及幼儿的生理特征几个方面,分别占75%,50%和100%,如表6所示。由此可以了解到,认为幼儿具有一定时间观念或时间观念强的教师和家长,归因比较单一,更倾向于将幼儿不守时原因归结于家长不重视和同伴、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家长重视程度是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对幼儿时间观念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同伴或环境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影响是重要因素,幼儿在与同伴嬉戏和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同伴的感染和影响。有人认为幼儿时间观念较差或没有时间观念的老师或家长,归因比较多元,认为幼儿不守时跟家长重视程度与教育引导、学校教育引导和教育方法以及幼儿的生理特点都有关系。

表6 时间观念与守时情况之间的关系(N=65)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昭通市Z幼儿园幼儿对时间的认知情况、对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幼儿的时间观念现状、性别与时间观念的差异、影响幼儿时间观念的因素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幼儿对时间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整点更容易理解,大多数幼儿对作息时间点的活动顺序有一定的理解,但对时间的真正含义理解并不深入。

2.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很重视。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时间观念培养很重视,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会有意识地教幼儿认识钟表,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大多数幼儿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但在学习或生活中并未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70%以上的幼儿在上学时出现过迟到现象,仅仅10%以下的幼儿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抓紧完成学习任务。

4.女性幼儿的时间观念更强。近一半的人认为幼儿的时间观念跟性别无关,但也有近四成的人认为女性幼儿的时间观念较强。

5.影响幼儿良好时间观念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结果,既有家庭和学校因素,也有同伴因素和幼儿自身发展因素。父母的言传身教,幼儿习惯的培养、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

6.认为幼儿具有一定时间观念或时间观念强的教师和家长,倾向于将幼儿不守时原因归结于家长不重视、同伴和环境的影响,归因比较单一。认为幼儿时间观念较差或没有时间观念的教师和家长,倾向于将幼儿不守时原因归咎于家长重视程度,家长的教育引导、学校教育引导和教育方法以及幼儿的生理特点等方面,归因比较多元。

(二)建议

1.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对时间的管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有条理并且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幼儿日常起床、穿衣服、刷牙,叠被子和做作业等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幼儿在规定时间有序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但在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是注意交流的方式和语气。譬如,家长可以通过优美声音提醒幼儿临近做事的尾声。显然,“快点,限你两分钟把鞋带系上”和“加油,宝贝,把鞋带系上,我来给你数数打气……”这两种督促幼儿的方式意思一致,但效果却截然不同。二是合理利用表扬进行反馈。当幼儿认真完成任务时,家长给予相应的奖励,能让孩子及时得到反馈。三是增加制度时间的弹性。幼儿园时间制度是幼儿园管理的一部分,规范时间将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从而让幼儿园的工作有章可循[3]。但应尽可能增加制度时间的弹性,体现制度柔性的一面,让儿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2.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建立协同培养机制

影响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习惯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还有幼儿同伴和环境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日常行为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做好榜样和引导教育。学校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阵地,占据了幼儿日常教学或活动的大量时间,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时间观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社会为幼儿成长提供了一个综合的隐性环境,同样也不能忽略。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

3.重视幼儿“事件时间”的体验

幼儿对时间的知觉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幼儿对成人的“钟表时间”具有一定认知能力,但对时间的意义并不能完全理解。除了成人为中心的“钟表时间”,幼儿还有自己的自然时间观念,幼儿的“内部时间表”不但引导幼儿创造自己,而且还给幼儿心灵赋予了主观性、真实的时间体验[4]。一项国外研究表明,幼儿时间观念的发展主要因素是成熟,而不是训练[5]。因此,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能完全以成人钟表时间训练为中心,而应回归幼儿本身。现代的计时方式包括事件时间和钟表时间。然而,儿童可能更多地依赖事件时间,因此在事件的背景下研究守时能力或时间感的发展可能是有利的[6]。上述所说的事件时间和幼儿内在自然时间观念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幼儿时间观念培养中,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灌输“钟表时间”,完全用成人对时间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和训诫幼儿。而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辅以一种情境性的体验,重视幼儿的“事件时间(内在时间表)”,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时间的感知、体验和认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守时观念家长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家长请吃药Ⅱ
守时的朱小美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