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关于姜亮夫先生研究的热点及展望共词分析
——纪念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诞辰119周年

2021-03-14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王 亚

(阿坝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所,四川 汶川,623002)

姜先生曾在回忆文章中自述:“民族爱国思想支配着我(姜亮夫)的学术研究”。这是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的姜先生用一生践行的最高学术信仰。姜先生之入室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2017年在《光明日报》联合撰文《姜亮夫:民族爱国思想支配着我的学术研究》,深情怀念恩师时讲道:“姜亮夫先生赓续恩师章太炎先生学问研究秉持的民族精神,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精神作为最高信仰”[1]。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姜亮夫先生诞辰119周年,5月19日是姜先生诞辰纪念日,我们在这里怀念爱国者、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遂成为本研究之现实缘起。本课题对国内姜亮夫先生研究热点作共词分析的研究,以飨对姜先生之仰慕者。

一、研究对象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依托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cn)为文献检索依据,设置关键词分别为“姜亮夫”和“姜寅清”(姜亮夫,原名姜寅清),设置检索模式为模糊检索,对检索到的关于姜亮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梳理,最终确定362 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二)研究框架设计

1.发表时间的统计与分析

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在不同发表时间的文献量走势分析与统计,有助于学界从时间维度窥见国内关于姜亮夫研究的不同时期发文量,契以探究国内关于姜亮夫研究的初始、发展脉络,预测未来发展走势。

2.核心作者的统计与分析

一定数量作者持续发表关于姜亮夫的研究文献,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是姜亮夫研究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持续产出研究成果,推动高质量研究成果输出的重要基础。有效推动姜亮夫研究进一步深入,助推姜亮夫研究领域成熟化、科学化,实现姜亮夫研究学派创立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支撑。

3.作者单位的统计与分析

作者单位是关于姜亮夫研究成果稳定产出的组织基础,并可以从空间维度窥见国内不同地区组织对姜亮夫研究的具体分布情况和地域特点,从侧面探究不同单位组织的姜亮夫研究成果分布情况。

4.期刊来源的统计与分析

不同期刊来源发表的关于姜亮夫研究的成果,能够客观反映不同刊物对姜亮夫研究成果的关注情况,一定程度上,通过不同级别来源刊物了解姜亮夫研究的文献质量。

5.研究主题的统计与分析

研究主题通过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体现,通过对姜亮夫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从纵向上探究关于姜亮夫研究主文献集所代表的各主题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厘清发展脉络,预测该研究未来发展走向。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分别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简称BICOMB 2.0)和SPSS24.0 软件为分析工具,采用研究方法为文献内容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研究数据分析步骤是:首先将文献录入BICOMB 2.0,并在BICOMB 2.0 建立分析项目,提取“发表时间”、“核心作者”、“作者单位”、“期刊来源”、“研究主题”等字段,之后对存在错误、乱码数据进行清洗,然后对不同字段进行频数统计,最后生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将相关字段使用SPSS24.0 进行聚类分析。

二、研究现状与数据分析

(一)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依托中国知网分别以“姜亮夫”和“姜寅清”为关键词,共检索出有效文献362 篇(见图1)。其中最早一篇文献发表在1962年,是李延陵发表在《文史哲》期刊上的《关于“山鬼”——和郭沫若、姜亮夫、马茂元三位先生商榷》一文。据姜先生在《在学术路上的第一变》一文自述,早在20世纪20年代,先生就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期间便作《到成都报家书》长诗,并在学校校刊上发表。为何中国知网能够检索到的最早文献全在20世纪60年代后?究其原因,始建于1999年6月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于建国前的文献整理和收录相对薄弱,在文献高级检索“发表时间”一栏的最早可选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今。亦不免造成了关于姜亮夫研究早期文献佚失之嫌,令人遗憾。由于掌握文献有限,姑且认为“中国知网”关于姜亮夫研究始于1962年,论文内容围绕1900年郭沫若所著《屈原赋今译》、1957年姜亮夫所著《屈原赋校注》、1959年马茂元所著《楚辞选》中“山鬼”进行比较,也就是在马先生最后一个完成著作的第三年关于楚辞学研究最新成果发表。

图1 不同时间发文量统计

1990-1998年迎来首个姜亮夫研究文献增长期。年均发文量8.4 篇。期间,1990年、1995年作为两个重要时间节点,1990年适逢姜亮夫90 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双喜临门之际,浙江省、杭州大学(浙大前身)、全国各地相关学者开展了庆典和学术交流活动来祝福姜先生[3]。1992年《职大学报》开创“楚辞研究”栏目[2]。第二个时间节点为1995年,在12月4日93 岁高龄姜亮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前后的九年期间,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之势,学界或祝福或缅怀,多种感情交织助推了姜亮夫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03-2006年出现了第二个姜亮夫研究文献次规模增长期。4年期间,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10 篇。2004年开始逐年递减,2002年由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浙大古籍研究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发起的“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会暨汉语史、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借以缅怀姜亮夫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敦煌学研究的卓越贡献以启来者,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学者参加会议并相关论文。这一年,也是纪念姜先生完稿《莫高窟年表》60周年之际,姜先生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仅2003年发文量就达21 篇,直至2006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2007-2017年出现了距今最近的一次姜亮夫研究文献的中规模增长期。11年期间,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13.64 篇。之后基本保持年均10 篇以上稳定增量。一个重要因缘是,中国屈原学会先后在2007年7月、11月,在湖南溆浦、浙江杭州举办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等多场楚辞研究会议。之后,2011年,在福建漳州举行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2013年,在河南南阳举行河南西峡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中国屈原学会依托学苑出版社在《中国楚辞学》分多期集结出版不同时期研讨会收录的研究成果。每一次研讨会都加深学界对姜先生楚辞研究卓越成就的不断认可,同时姜先生作为研讨会主办方的中国屈原学会的主要创建者并担任首届会长,不同时期研讨会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产出,是对姜先生楚辞研究丰硕成果和学会建设呕心沥血的生动诠释,以上事件作为姜亮夫研究文献中规模增长期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2012年开始,姜先生出生地云南省昭通市各界开展了关于姜先生研究的系列工作,2012年8月当地政府重建姜亮夫故居并对外开放,占地200 余平米,故居现存庭院、正堂、东厢房、耳房、厨房等设施,增建展览陈列室。2014年昭通学院开始定期举办“姜亮夫大讲坛”,截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五届“姜亮夫大讲坛。2017年昭通学院“姜亮夫研究院”成立,挂靠人文学院。

(二)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核心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群是一个研究领域形成的重要标志,核心作者群成员是有力推动本研究领域持续研究成果产出的中坚力量,同时亦能提升发表期刊的综合影响力[3]。使用BICOMB 2.0 发文量大于或等于3 篇的作者列为核心作者,并形成核心作者群。其中,姜先生的学生——江林昌(现年60 周岁)发文最多,共计12 篇(占比2.99%),江林昌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献发表在《云梦学刊》《浙江社会科学》《荆州师专学报》《中国图书评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文献》《文史知识》《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的《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简论》《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楚辞文化渊源及其与南北文化关系新探》《<切韵>系统诸韵书的复活——读姜亮夫先生<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楚辞>异文考例》《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读殷光熹<楚骚:华夏文明之光>》《关于<离骚>创作时地研究的综述》《个别分析,综合理解——读姜亮夫先生<重订屈原赋校注>》等9 篇文献。同时,江林昌以二作身份的研究文献发表在《东岳论丛》《民族艺术》《文学遗产》刊物的《<楚辞>句法分析及其对文本的阅读——再读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取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等3 篇文献。时间跨度25年,始于1990年直至2015年,知网累计下载量2893 次,这与江林昌1988-1994年期间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姜先生门下攻读硕、博学位关系密切,也体现浓而不散的师生情。其后,依次是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的楚辞研究学者周建忠(现年66 周岁)发表的研究成果9 篇(占比2.45%),因而,关于姜亮夫研究成果产出亦是情理之中。紧接着是徐广才(现年41 周岁)发文6篇(占比1.63%),供职于哈尔滨师大是东北地区楚辞研究的青年学者,其博士论文《考古发现与<楚辞>校读》,也是知网数据库唯一一篇涉及姜亮夫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姜亮夫、翟振业(现年83 周岁)、黄灵庚(现年78 周岁)、汤漳平(现年75 周岁)、傅杰(现年60 周岁)、孔志超(现年54 周岁)等6 人发文均为4 篇(各占比1.09%)。值得注意的是,4 篇研究文献作者署名为姜亮夫先生本人。其中2 篇,一篇是1980年发表在《文献》上的《姜亮夫自传》;另一篇是1984年发表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上的《<昭通方言疏证>选录》,均为姜先生在世时独作或合作的研究成果。是知网数据库中仅录的两篇姜先生本人署名的研究成果,十分难得且弥足珍贵。另外2 篇研究文献,系姜先生辞世后曾参与的相关研究成果,署名以表贡献。一篇发表在《职大学报》上的《姜亮夫先生的亲笔题辞及口述祝辞(重印)》是姜先生在病榻上为《职大学报》开设的“楚辞研究”栏目题词——“研究屈原作品,弘扬民族精神”,经由周秉高和《职大学报》编辑部托名发表,以示姜先生对该刊物持续开展屈原研究的殷切希望。另外,发表在《国新书目》上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该书是王力主编、马汉麟执笔、姜亮夫和叶圣陶审校的4 次修订本成果发布。陈亮(现年40 周岁)、王魁伟(现年73 周岁)、萧兵(现年88 周岁)、张来芳(现年82 周岁)、潘啸龙(现年76 周岁)等5 人发文均为3 篇(各占比0.82%)。以江林昌为代表的14 名作者形成了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核心作者群,但是核心作者群的年龄结构中,年轻学者相对较少,产出关于姜亮夫研究的成果主要来自60 周岁以上的作者。

(三)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作者单位分布

文献发表单位是关于姜亮夫研究国内空间分布和研究区域情况的重要指标。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作者单位以高校为主体,根据发文数量多少,从高到低依次为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昭通学院、云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复旦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西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浙江省社科院、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30 所高校。其中,以高校二级学院中的文学院作为研究的主要实施机构。进一步对作者单位区域分布,统计得知,华东地区高校发文最多,占比33.33%,以姜先生生前供职的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发文量最多,其后依次是:华北地区占比23.33%,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文量最多;西南地区占比13.33%,以姜先生出生省份的云南大学、出生户籍地的昭通学院发文量均为8 篇最多;东北地区占比10.00%,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华南地区地区6.67%,以广西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华中地区占比6.67%,西北地区占比3.33%,香港地区占比3.3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姜亮夫先生题行书校名的昭通学院,作为云南省昭通市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主动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创新以姜亮夫先生、赵声良等昭通籍名人为代表的的昭通文化的光荣使命,是姜亮夫先生出生地高校的专门研究阵地。昭通学院曾令云老师创作长篇小说《姜亮夫》;成立“姜亮夫研究院”,其活动范围包括姜亮夫先生的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理论讲习、文献编辑、省内外文化交流等,旨在通过研究姜亮夫先生的生平和学术,弘扬先生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学术方向,促进姜亮夫先生家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负责人唐靖积极推动昭通地区姜亮夫研究,唐教授于2017年、2021年先后在《昭通学院学报》发表《姜亮夫与章太炎师承关系述论》和《姜亮夫家世渊源与昭通地方社会转型关系考略》两篇文章。此外,昭通学院2014年正式开始定期举办“姜亮夫大讲坛”,先后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澳门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云南诗词学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书法》杂志社、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等组织知名学者和个人担任主讲人。截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五届“姜亮夫大讲坛。从某种程度上说,昭通学院成为继姜先生生前供职的浙江大学(前身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之后,关于姜亮夫研究的又一重要核心单位。

图2 不同作者单位发文量统计

(四)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期刊来源分布

相关研究核心来源期刊是研究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研究文献质量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期刊质量,二者相互作用。另外,期刊设置专门栏目这是建立稳定研究阵地的关键指标。使用BICOMB 2.0 发文量大于或等于3 篇的期刊列为关于姜亮夫研究核心来源期刊。共计22 种期刊。其中,发文最多的是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中国楚辞学》,其后,从多到少依次是:《昭通学院学报》《汉语史学报》《云梦学刊》《职大学报》《浙江社会科学》《文史知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学术前沿》《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职大学刊》《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化研究》《文学遗产》《东岳论丛》《辞书研究》《文史哲》(见表1)。排名前四刊物发文量大于或等于10 篇。另一方面,除了以姜先生典型研究成果为主题的研究刊物《中国楚辞学》外,《职大学报》从1992年开始设置“楚辞研究”专门栏目,2012年第4 期共发表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5 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昭通学院以《昭通学院学报》为阵地,开办“姜亮夫研究”专栏,以2017年6月第三期集结并刊发“第四届姜亮夫大讲坛”出席专家赵声良、王魁伟、张涌泉、卢敦基、陈野等5 名学者的5 篇研究论文为标志,并刊发在“姜亮夫研究·回顾与思念专辑”栏目上[4]。同年第6 期、2021年第1 期均发表有专题研究成果。同时报道“姜亮夫大讲坛”开讲情况[7]。

表1 不同期刊来源分布统计

序号期刊名称数量 占比15中国文化41.09%16职大学刊41.09%17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41.09%18中国文化研究30.82%19文学遗产30.82%20东岳论丛30.82%21辞书研究30.82%22文史哲30.82%

(五)关于姜亮夫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抽取于文章的题目、摘要或正文,最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核心思想[8]。依据文献计量学观点,关键词出现频率是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和重点的有效指标,并能有效预测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通过对无效数据清洗,本研究的362 篇文献共得出关键词1502 个(不含重复出现的关键词),研究将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5的关键词界定为本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涉及25个词组(见表2)。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姜亮夫、楚辞(楚辞学)、敦煌学、屈原作品、王国维、郭在贻、《诗经》、游国恩、国学大师(与关键词“汤炳正”、“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并列)。

表2 高频关键词排名与统计

序号高频关键词数量占比19闻一多50.33%20张涌泉50.33%21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50.33%22刘永济50.33%

之后,将以上高频关键词形成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24.0 进行组间聚类分析,得出高频关键词聚类知识谱系图(见图3)。国内关于姜亮夫研究的主题可以细分为以下4 类主题。(1)以姜亮夫楚辞学研究成果为中心的研究主题聚类。(2)以姜亮夫敦煌学研究成果为中心的主题聚类。(3)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姜亮夫师生关系研究的主题聚类。(4)以姜亮夫所处典型空间为延展中心的主题聚类。

图3 高频关键词聚类知识谱系图

聚类1 以姜亮夫楚辞学研究成果为中心的研究主题。包括:对姜先生所著的《楚辞通故》《屈原赋校注》《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屈原赋今绎》《陈本礼楚辞精义留真》《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及屈原、宋玉其他作品(《九章》《九辩》《九歌》《涉江》《九章·悲回风》《天问》《九歌·东皇太一》《离骚》《高唐赋》)、海外交流(日本楚辞)研究基础之上的再研究。姜先生研究成果与宋代汤兴祖《楚辞考异》《楚辞补注》,清代王夫之的《楚辞通释》,闻一多著《楚辞校注》,刘永济屈赋研究成果等开展的纵向研究。特别是与姜先生《楚辞通故》被盛赞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所奠定的楚辞学研究地位密切相关。继而创建并升任中国屈原学会首任会长。安徽师大潘啸龙教授认为:“姜先生是百余年来楚辞学界,与游国恩、闻一多齐名的,现代楚辞学研究宗师”[9]。

聚类2 以姜亮夫敦煌学研究成果为中心的主题。以姜亮夫先生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密切相关。包括姜先生留学期间在巴黎、伦敦、罗马、柏林、莫斯科对海外敦煌资料的收集整理,立足姜先生《瀛涯敦煌韵辑》《敦煌韵书卷子考释》《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敦煌学论文集》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研究。姜先生战乱期敦煌学研究、举办全国高校敦煌学讲习班的考证、回忆方面的研究。以及立足语言学、儒家思想开展敦煌学研究视角的再研究。

聚类3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姜亮夫师生关系研究的主题。姜先生所著《思师录》曾写道:“于学似略有所得……皆诸大师之教也……其实如梅贻琦、赵元任、吴检斋,蜀中之廖公、李公(植,字培甫),初亦在回思之列,而简涩无以为说,故姑以林、龚、梁、王、章、陈六先生声音笑貌之深有存于心者,略记之已耳”[10]。姜先生谦虚地将一生取得成就归结为“大师之教”,师生关系亦成为关于姜先生研究的重要主题,其中包括对姜先生作为学生与其老师、同事之间的师生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夏承焘等。例如,王国维先生指导姜先生作《诗骚联绵字考》往事、姜先生学术研究方法对王国维之继承研究。同时,也包括姜先生作为老师与其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研究,特别是作为国学大师的研究。包括郭在贻、张涌泉、陈野、傅杰等人。例如,2017年出版的《国学大师——姜亮夫》,2020年姜门弟子傅杰编录的《姜亮夫论学集》等。

聚类4 以姜亮夫典型生活空间为延展中心的主题聚类。姜先生生活的典型空间包括:姜先生工作近50年的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故乡云南省昭通市。1953年直至1995年去世,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成为研究姜先生的重要地理坐标,作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创建者,第一任所长。姜先生在此期间的教学、研究实践等成为重要主题。另一个是,姜先生19 岁离开的出生地,但是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能够看见,为这方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对姜先生所著的《昭通方言考》《昭通方言疏证》学术著作的研究,还包括出生地政府对其故居修复、宣传等,昭通学院设置“姜亮夫大讲坛”、姜亮夫研究院、《昭通学院学报》开办“姜亮夫研究”专栏、形成唐靖为代表的专门研究团队对姜先生开展的系列研究。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自20世纪60年代起,后继学人和家乡人民对姜先生在国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和高尚人格的思念和研究从未间断。并形成了以江林昌、周建忠、陈亮为代表的姜先生研究核心作者群,为深入开展姜亮夫研究、持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供重要人力、智力支撑。形成了以高校为姜亮夫研究核心单位组织,跨越国内华东、华北、西南、华北广大范围的姜亮夫研究重要区域圈层。形成了以《中国楚辞学》《昭通学院学报》《汉语史学报》《云梦学刊》为姜亮夫研究核心刊物矩阵,《职大学报》“楚辞研究”专栏,《昭通学院学报》“姜亮夫研究”专栏为核心的姜亮夫研究核心栏目。形成了以姜亮夫先生的楚辞学、敦煌学、师生关系、典型空间格局为中心的研究热点。但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姜亮夫研究的现有成果来看,当前关于姜亮夫研究亦存在以下不足:(1)关于姜先生研究核心作者群年龄结构亟待优化,年青学者较为不足,极易出现研究者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窘态,影响姜亮夫研究核心作者群稳定性;(2)关于姜先生研究区域分布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姜先生生前工作和出生的地区,中部地区单位开展的研究相对不足;(3)关于姜先生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小学研究相对不足,对普及、宣传姜亮夫等国学名人不够;(4)聚焦姜亮夫楚辞学、敦煌学成就的研究较多,关注姜亮夫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训诂学、工具书编纂等方面建树的研究较少;(5)关注姜亮夫学术风范、高尚人格、爱国热情的研究相对不足;(6)立足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宏大视野开展的姜亮夫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据此,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单位广泛开展姜亮夫研究,繁荣光大姜亮夫研究事业;以姜亮夫广泛的学术成就为核心,广泛辐射姜亮夫研究领域;立足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宏大视野,创建姜亮夫研究团队。

(一)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单位广泛开展姜亮夫研究,繁荣光大姜亮夫研究事业

基于对目前文献分析,关于姜亮夫先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姜先生工作所在地、出生地等相对孤立的片区,其他地区开展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特别是姜先生楚辞学、敦煌学研究中的卓越成绩,作为楚辞的重要发源地湖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作为敦煌所在地的甘肃省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等应立足当地的优秀文化,主动加强和深化姜亮夫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立足姜亮夫为代表的著名学者的研究,丰富对地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实现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繁荣。另一方面,针对姜亮夫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小学校相对不足等问题。应立足中小学教学属性,积极加强姜亮夫科学研究成果的教学转化过程,姜先生文献学、语言学、工具书编纂等方面的成果可以成为通过编撰科普读物、乡土教材、校本教材等开展选修与必修结合的课程,实现以高校为主导的姜亮夫科学研究成果,同以中小学为主体的姜亮夫研究成果教学转化的有效衔接,实现姜亮夫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繁荣光大姜亮夫研究事业。

(二)以姜亮夫广泛的学术成就为核心,广泛辐射姜亮夫研究领域

姜亮夫作为二十世纪的著名楚辞研究学者。[11]姜亮夫先生“博览以见异说”、“贯通以求重点”(系统学习)、“温故以寻流变”、“比较以得是非”的学术风范,让姜亮夫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已有关于姜亮夫研究大多聚焦在姜先生楚辞学、敦煌学方面,但是对姜先生在文献学、训诂学、语言学、工具书编纂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势必窄化姜亮夫广泛的学术成就,弱化姜亮夫研究的推进力度。因此,需要以姜亮夫广泛的学术成就为核心,广泛辐射姜亮夫研究领域。语言学相关专业学者可以依托姜亮夫的《中国声韵学》开展“音之产生基础”“文字与声韵学”“声的历史概述”“韵的原理与分析”“四声五声说”“古韵”“反切”等研究。文学专业学者可以依托姜亮夫的《古文字学》开展“汉字字形源流”“汉字结构”“古汉字”等研究……通过以姜亮夫的学术成就为核心,拓展目前的关于姜亮夫研究的领域。

(三)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大视野,创建姜亮夫研究团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比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突出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先后与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在不同场合引用《论语》《人间词话》等古典名句,为继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应立足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大视野,创建姜亮夫学派可以形成强大的姜亮夫研究科研力量,聚集年轻学者和前辈学人,结成强有力的姜亮夫研究生长纽带。为姜亮夫学派创建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关于姜亮夫研究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首先,立足姜亮夫研究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姜亮夫研究的顶层设计。其次,整合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学历、研究领域等背景,以繁荣姜亮夫研究为共同志趣,有意识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共同体。最后,以姜亮夫广泛研究成果为基础,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依托不同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理论,形成姜亮夫研究不同领域的特色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