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水源置换工程 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2021-03-14靳虎刚
◎靳虎刚
(作者系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运城市水资源十分紧缺,据运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5.7 mm,全市本地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量为13.34 亿m3(其中地表水5.87 亿m3,地下水9.99 亿m3,重复计算量为2.52 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7 m3,约为全国人均2 100 m3的1/8,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的危险警戒线。受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8.10 亿m3,其中地表水2.44 亿m3,地下水6.62 亿m3,重复计算量为0.96 亿m3。由于本地水资源的天然不足,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不得不连年超采地下水。
一、运城市地下水超采状况
根据2015 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运城市划定了汾河谷地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和涑水盆地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两个大型超采区,超采区面积达3 987 km2,其中:运城市汾河谷地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 114 km2,为一般超采区,分布于新绛县、稷山县、河津市,为区域性大面积超采;运城市涑水盆地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面积2 873 km2,分布于永济市、盐湖区、临猗县、夏县、闻喜县和绛县一带,为区域性大面积超采;严重超采区面积725 km2,分别分布在工业较集中、人口密集的盐湖区以西,盐湖区以北至夏县一带,以及凤凰垣以南绛县一带。
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在山西省考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运城市积极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涵养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号召,突出市委“项目为王”的精神,运城市水务局结合黄河流经运城8 个县(市)的有利条件,提前布局、科学谋划,科学坚持节水优先,科学配置水资源,发挥骨干工程调水效益,充分利用黄河水和当地地表水置换超采区地下水,开展地下水综合治理工作。
2019 年通过竞争立项,争取中央水利资金2.6 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的1/3,开展了盐湖区南山水源置换工程、夹马口引黄东扩牛杜片灌区水源置换工程、河津市小梁黄河水源置换工程、新绛县古堆泉保护及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和万荣县里望乡水源置换工程(西范东扩干渠取水)5 个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分别由运城市夹马口引黄服务中心和盐湖区、河津市、万荣县、新绛县4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项目实施后,可关停水井348 眼,压采地下水2 490 万m3。
2020 年又争取了2.58 亿元中央水利资金,开展了永济市尊村引黄灌区姚温片区水源置换工程、夏县尊村引黄灌区裴介庙前水源置换工程、闻喜县北赵东扩工程水源置换工程、河津水源置换工程和平陆县茅津电灌站提升改造工程等5 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分别由永济、夏县、闻喜、河津和平陆5 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项目实施后可关停水井140 眼,压采地下水1 463 万m3。
2021 年争取中央水利资金1.65 亿元,开展了2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其中盐湖区冯村乡等乡镇超采区水源置换工程0.85 亿元,闻喜县2021 年城乡供水水源置换工程0.80 亿元。效益目标为关井129 眼(盐湖区80 眼、闻喜县49 眼),压采地下水1 500 万m3(盐湖区800 万m3、闻喜县700 万m3),分别由盐湖区、闻喜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预计2022 年6 月底前全部完成。
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效果
运城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主要是发挥沿黄泵站效益,加大黄河地表水的供水量和供水范围,进行水源置换以促进关井压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对待,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一是对供水保障率高的区域,采取封填措施,彻底封死;二是采取断电停用的措施,对水井进行封存,以备特大干旱时启用;三是通过加大地表水的灌溉,减少水井的开机时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目前,2019 年和2020 年地下水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2019 年项目共关闭水井286 眼,形成压采能力1 990 万m3。2020 年项目共关闭140 眼水井,形成压采能力1 463 万m3。2021 年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争取了中央投资,发挥了灌区效益,实惠了农民百姓,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临猗县的牛杜、楚侯两个乡镇的19 个行政村,土地平整,土质肥沃,但由于该区域无地表水,农业生产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打了大量深井,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实施夹马口引黄东扩牛杜片灌区水源置换工程,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如杨中村,长期以来,灌溉用水难、浇地时间长,该工程实施后,引黄覆盖面积达到该村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为杨中村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也让村民们对实现脱贫致富、奔向全面小康充满了信心。2020 年9 月23 日,在临猗县牛杜镇杨中村的田间地头,村委会主任周保山的脸上绽开了花:“引来黄河水,灌溉就有了保障,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奔头。”
夹马口引黄东扩水源置换工程已累计运行150余d,上水650 万m3,浇地9.3 万亩,灌区农民年增产粮食100 万kg,水果500 万kg。如今,东扩水源置换工程已经从设计蓝图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从群众向往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美好现实。伴随着工程扫尾的逐步完成,未来迎接临猗县群众的将是“水清渠畅、林丰果茂、产兴业旺、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
由于蒙华铁路中条山隧洞涌水排向盐池,不仅给盐池造成影响,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实施盐湖区南山水源置换工程,利用蒙华铁路中条山隧洞排水置换大渠水厂和解州片区部分水源井地下水。工程受水区主要为盐湖区西北城区和解州片区,城区供水过度依赖地下水,导致中心城区范围内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城区已形成了严重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地下水水质急剧恶化的严重问题,如在解州镇西园村一带,由于取水量的加大,已经出现了盐池和硝池苦咸水逆向补给承压水的现象,致使村内90%的浅井由于水质变差而无法饮用、浇灌;解州西片、席张等乡镇及盐湖附近白家庄、董家庄、常平、曲村等村庄,因盐湖倒灌等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出现水质较差等问题。工程实施后将现状25 眼生活地下水机井进行封闭,年可置换地下水开采量260 万m3,减少涑水盆地地下水位下降,改善水生态环境,不仅缓解盐湖区目前面临的城乡供水水源严重不足的局面,还一并解决了盐湖以南一带相关村镇的饮水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古堆泉域内大量开凿岩溶井,尤其是上游补给径流区集中凿井、连续开采,严重袭夺岩溶水向下游排泄量,造成古堆泉水不断衰减,同时补给区大量挖煤、采矿、排泄泉水,破坏了岩溶水的补给能力,也进一步造成下游水环境的恶化。1980 年泉水流量为0.715 m3/s,1998 年锐减到0.15 m3/s,1999 年泉水断流,此后水位逐年下降。尽管禹门口东扩引黄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泉域周边部分村庄的农业灌溉问题,但是因水利设施的缺失,不少村庄仍然面临着地表水源不足的困境,依然采取机井灌溉的措施来保障农业用水,致使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态势,目前泉口水位埋深80 余m。新绛县古堆泉保护及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九原山泵站工程、席村泵站渠道配套工程、工业供水工程三处工程,利用禹门口东扩工程引入的黄河水,替代古堆泉域和新绛县汾河谷地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保护古堆泉水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促进地下水量汾河谷地新绛县域地下水量采补平衡。目前工程已完工并正常运行,每年可为高义钢铁公司和轻纺园提供工业用水1 139.3 万m3,改善农业灌溉面积2.7 万亩。
茅津电灌站位于茅津古渡东侧500 m,原是平陆县红旗灌区水源工程之一。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以黄河三门峡水库为水源,通过泵站提水,灌溉茅津等村6 000 余亩土地,由于设备老化失修等原因已不能发挥工程效益。为了解决项目区水源问题,县茅津电灌站提升改造工程于2020 年4 月10 日开工,2021 年6 月12 日至7 月5 日通水试运行期间,累计运行356 h,向红旗一库、红旗二库累计注水18 万m3,泵站、蓄水池、管道、机电及自动化设施系统运行正常,提水量达设计要求标准,满足了灌溉提水需求,工程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工程实施后泵站提水能力达1 764 m3/h,年可提引黄河水654 万m3,灌区总灌溉面积达到2.4 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受益行政村20 个、受益人口2.79 万人(受益贫困人口1.67 万人),可置换优质矿泉水改善城乡6 万人饮水质量。受益区年增加粮食产量262 万kg,增加经济作物320 万kg,年水利经济效益868.41 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755.35 元。
四、多措并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1.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为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进度,我市将项目列为运城市委市政府“1311”重大工程项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就项目建设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并召开会议对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体谈话。同时,还赴部分项目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
2.组织保障,督导推进。为推进项目顺利开展,运城市水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工作领导组”。制定了《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指导督查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领导带队,有关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的分组包片指导督查组,推进项目进展。
3.厘清职责,强化落实。明确项目所在县(市、区)的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个协议,八个承诺”,即:供水水源保证协议、土地征用承诺、配套资金承诺、工期保证承诺、质量保障承诺、安全生产承诺、关井压采效益承诺、中央投资无重复承诺和廉政承诺,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4.严格审查,及时批复。由省市县三级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省级专家对每个项目的方案进行了优化指导,对材料的选用提出了建议。会后督促各项目单位尽快根据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各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完善上报后,第一时间对方案进行批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投产达效。
5.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从项目初期全程介入监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项目推进中就评标办法、建设进度缓慢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和推动。加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协调沟通,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力量,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快速推进。
6.注重效益,关井压采。为保障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取得实效,我们扎实开展关闭水井信息登记工作,要求各项目单位完善关闭水井信息登记工作,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关闭的水井与取水许可证台帐系统中水井进行对照复核,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关闭的水井严格登记,做到一井一策。
7.及时统计,鞭策鼓励。建立周报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项目每周每天都要有进展。督促各项目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大人员技术力量,加强协调推进,加快施工进度。印发《运城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简报》,对进展快、做法好的项目单位进行宣传表扬,对进展慢、管理差的项目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五、工作建议
一是关井压采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给予重视,多部门协调。由于关井工作,涉及到井权所有人的财产和利益问题,关井工作难度较大,进展缓慢,尤其是农业灌溉井,建议县政府和乡政府加强协调,供电部门大力配合。二是供水水源保障是项目发挥效益的首要问题。从这两年的项目实施情况来看,部分工程项目因水源问题,不能正常供水,造成关井压采未能开展。如万荣县里望乡水源置换工程因西范东扩干渠东畅隧洞段和河运高速渡槽未完工,导致工程无法通水,造成本工程无法供水,关井压采任务也无法完成。同时,配套工程项目要完善,保障供水到达田间地头,才能顺利开展关井压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