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

2021-03-14赵生魁

山西水利 2021年8期
关键词:太原市保护区用水

◎赵生魁

(作者系太原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既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而不能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供给和服从于增长的无价资源,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太原地处山西省腹部,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位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黄河流域面积6 374 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1%,海河流域面积625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9%,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根据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全市1956—2016 年地表水资源量为2.012 4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444 3 亿m3,重复计算量为0.810 9 亿m3,水资源总量为5.645 8 亿m3。2020 年全市供用水量8.056 1 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234 8 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2.249 2 亿m3,非常规水源供水量1.572 2 亿m3。2018 年,太原市水资源总量61 539 万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39m3,约为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3,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16,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64。曾一度时期,由于煤炭过度开发,对地下水过度开采,用水量远超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枯竭断流、地面沉降,水已经成为了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特别是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重点围绕泉域保护,突出压减地下水开采,通过实施水源置换、泉域保护、关井压采等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多措并举,同向发力,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太原2020 年第四季度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同比上升3.17 m,在全国108 个地市中排名第4 位。2021 年3 月25 日,我市万柏林区窊流村一座沉寂已久的老井内,汩汩清水从井口涌出。省水利厅专家现场调研,确定为浅层井自然出流现象。11 月16 日,晋祠难老泉水位标高799.95 m,距离泉口水位埋深2.64 m。

一、坚持精心谋划,做好项目储备。以《山西省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和太原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主要依据,按照“用足黄河水,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涵养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原则,立足保障太原市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标地下水管理先进经验做法,合理管控地下水资源,围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情况,结合晋祠泉、兰村泉水位变化,组织业务专家深入一线调研,定方案,议措施,组织编制了《太原市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做到了项目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为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加强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压力。为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组织领导,在市政府层面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专人对接项目手续办理、道路占用、补偿标准、协调推进事宜,严格落实各县(市、区)政府承担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市水务局总牵头,做好支撑,提供参谋;县(市、区)水务局积极跟进,最大限度调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积极性,精心谋划,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落细落实。

三、落实刚性约束,严控地下水超采。一是严格取用水管理。持续深入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切实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2018 年,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九部门印发了《太原市“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对县(市、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工作,各县(市、区)用水总量、万元GDP 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生产值用水量降幅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编制完成《太原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完成时限、治理措施及各项工作进度等。争取中央资金3.57 亿元,开展晋源区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等9 处水源置换、泉域保护工程。2016—2020 年,全市共关井407 眼,压采地下水量7 779.28 万m3。三是注重精细化管水。注重分表计量,分户计量,全市超采区范围内820 套水量、水位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基本实现水资源费税应收尽征;安装智能远传水表,实现智能化、全过程管理;实施精细化管水、用水模式,在冬浇春灌期间,严格定额管理,计价收费,杜绝大水漫灌,逐步引导群众树立节水惜水的意识,人人争做保护水资源的践行者。

近几年来通过关井压采、实施地表水置换、推进中水利用等工作,地下水位近年来连续上升,多年来地面沉降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关井压采工作的实施不仅大大缓解了地下水超采的不利局面,充分发挥了引黄工程效益, 而且使水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浅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大,效果明显。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泉域保护。一是划定保护区范围。全力推进晋祠、兰村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界矢量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完成了晋祠、兰村泉域确权定界,共埋设界桩330 个,树立界碑386 个。强化了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限制,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严格审(核)查机制。严格按照《晋祠泉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对项目建设用地、采矿探矿权与泉域重点保护区重叠情况进行核查,严格控制在晋泉、兰泉一级保护区内涉及的探矿、采矿、建设项目审查批准工作,基本实现了在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开山采石、采矿,严禁高耗水高污染项目落地。三是加强地下水许可管理。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行审批,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实行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和取水许可验收。取用地下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对新增取用地下水建设项目限制审批;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对新增取用地下水建设项目暂停审批;泉域范围内高耗水或对水资源有污染的项目停止审批。

五、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把“水利行业强监管”落实到水资源管理尤其是地下水管理中,努力破解地下水看不见、摸不着,水位下降的难题;市水务局适时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通报、会商、约谈等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实效。一是开展泉域内煤矿专项检查。针对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内存在在产煤矿压占保护区的问题,我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能源局进行全面摸排整治,共核实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存在19 座煤矿。整治关闭煤矿4 座(白家庄煤矿、西峪煤矿、大川河煤矿、煤园永兴煤矿);重新划定煤矿采矿范围15 座,矿界按照要求切除了与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相重叠并外推一定保护距离的面积,重新换发了15 座煤矿采矿许可证。并对以上煤矿加强监管,不定期对在产煤矿进行检查,确保矿井采掘未进入泉域重点保护区、取水符合要求、矿坑排水重复利用。2019 起,我局集中组织相关县(市、区)政府对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涉及的煤矿开展联合检查,确保矿界切实退出泉域重点保护区。二是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进一步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取水许可监督检查,坚决打击无证取水、非法取水行为,对未办理取水许可的取水户要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办理;梳理现有取水许可证情况,对即将到期的,督促用水户在有效期满45 日内向有审批权限的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对逾期未办理延续申请的,及时注销其取水许可证,如需延续,应重新办理;对连续停止取水满2 年且不属于《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可予以保留的取水许可证,需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发现取水户在有效期限内,取水水源、用途、取水量等发生变化的,应责令其重新提出取水申请。三是开展了“治水监管百日行动”。围绕节水行动,实施有效监管,重点对生态流量(水位)管控、水资源保护、取用水总量控制、取用水专项整治、水资源税清理整顿等情况开展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取用水秩序。

六、营造节水氛围,开展达标活动。一是做好节水宣传。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略和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机,张贴主题海报、滚动播出电子屏、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单、纪念品等宣传节水标语,展现节水优先的重大意义,帮助人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二是坚持问需于民。通过张贴项目实施告知书、发放宣传资料、邀请村民代表参加座谈会等形式,扩大群众参与途径,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监督等整个环节,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实施成果的“获得者”、“受益者”,在共建共享中创造惠民和谐工程。三是建设节水型达标县域。认真贯彻水利部、省水利厅关于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指导精神,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印发了《太原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明确了全市各县区用水强度的控制目标。全面启动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太原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从2018 年开始逐步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十县(区)全部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科学发展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并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

尽管太原市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从长远看,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制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全市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中水回用。只有理顺机制体制,才能全面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建设、调度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城乡结合部管网对接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受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能力限制,自来水管网无法向农村延伸,生活自备井无法用自来水置换,压减地下水比较困难。三是推进泉域水位持续回升工作还需下大力解决。我市地下水超采状况依然存在,还需要继续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继续回升,恢复水生态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全市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等大会精神,构建水务领域工作矩阵,以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为牵引,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优化水资源全域化配置,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持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人水和谐的治水兴市新路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水务贡献。一是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五水综改”的实施意见》,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我市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推动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二是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抓好《太原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落实,编制《太原市“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出台《太原市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严控区域取用水总量。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三是持续增加黄河水用水总量。积极配合实施西山地表水厂建设,推进黄河水在泉域内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城市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实施东西山调水工程,全面解决太原取供水紧张局面,提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优化用水结构,逐步恢复河流水系及地下水采补平衡,显著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快晋泉复流。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坚决贯彻即将出台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坚持统筹规划、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扎实做好我市地下水管理工作。五是加大节水惜水宣传力度。扎实开展节水宣传“六进”活动,让节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同时,加快推进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改进测漏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漏、努力减少管网漏失量;鼓励在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场所选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不断提高用水效率。

猜你喜欢

太原市保护区用水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节约洗碗用水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