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1-03-14罗启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02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模式,于是问题教学法脱颖而出,成为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当将问题教学法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现代教师的授课方式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论述,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开始学生还觉得较为新奇,但长此以往,如果没有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厌倦心理,进而也就无法获得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师上课的效率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
2.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采取更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专注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学习有关小学语文阅读的知识。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基础词库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是将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跟随教师的节奏而学习,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文本的内涵,因此导致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减弱,学生对语文产生惧怕心理。
3.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育模式之下,教师缺乏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完善,对阅读就难以提高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学生也无法真正融入语文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想象力也没有丰富,不可以把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理解不了教师的语言的深意,也就无法真正学好知识,更不要说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深层含义了,也就无法体会阅读教学的魅力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1.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本阅读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个时期,学生能够更好地积累词汇量,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并进行文本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品质,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不仅要阅读文章,更要善于思考,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和自身的感受,思考文中描写的景和物。教师需要让学生拥有表现的欲望,展现自己的思绪,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例如,在讲解到某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重点,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2.体现阅读的魅力
学生在小学时是刚刚开始学习,在这个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积累充实的词汇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人物的历史背景,以及该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辉,从而让学生得到启发,领略我国的传统文化,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深入挖掘文章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够感染到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3.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想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正确的,能够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养成对世界正确的认知。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世界刚刚开始探索,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容易受到很多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之中,需要选取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世间万物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材料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文字应当较为容易理解,图书中应当配备相应的图片,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感悟。让学生通过想象力,体会文章之中的故事。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伊索寓言》,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魅力。
4.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时,不能随意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应当在对学生们需要学习的文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结合文章的主旨情感和具体内容,设置一些易于学生们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特别提出来,让学生对文段进行赏析思考,也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动词或者名词的使用,来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有深刻的掌握,还能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首先,学生们通过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自行思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可以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提高自己的交流溝通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能力。回归本篇文章的重点,学生们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交流过后,领略教学重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做到这些,实际上,情景教学法本身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会有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学生们对于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想要去了解文章内容,从而来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最终组织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教学为辅的一种践行。
5.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小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学生更喜欢看视频或图片,没有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这就导致了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知识的学习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当通过广泛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书本以外的小故事,通过讲解这些小故事,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书本以外的内容。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日常阅读图书中的经典语句,讲解图书中的故事,采用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加强自己的竞争意识,巩固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每一堂课结束后,实际上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教师在课后依然可以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长期持续性的思考能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就会有更好的把握。学习从来都不是机械化的过程,而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后对于课堂内容的回顾,可以在极短的回顾思考时间里得到极大的学习效果的回报。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也能在教学活动中健全人格,提升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 秦仙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3期。
[2] 杜显静《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讨》,《教师》2017年第35期。
(罗启,1990年生,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