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21-03-13陈振伟
陈振伟
高血压是常见疾病,在目前研究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指导患者科学的用药极为关键,只有对患者的用药加以规范和完善,才能够提升整体治疗水平[1]。但是,在现有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很多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针对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尽量排除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安全的指导。作者将本院的165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详细内容见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165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6 例,女79 例;年龄36~76 岁,平均年龄(58.1±7.5)岁;病程3~14 年,平均病程(6.7±3.1)年。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确诊后长期服药降压药,且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情况。按照患者使用降压药的不同分为CCB 组、ARB 组、ACEI 组,各55 例。
1.2 方法 ①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咳嗽咽痛、腹痛呕吐、皮疹瘙痒以及头晕头痛。②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1.3 转归判定标准 分为痊愈、好转以及无效。痊愈: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好转: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有一定改善;无效: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未得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存在。转归率=痊愈率+好转率[2]。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CCB 组患者中,咳嗽咽痛的发生率最高,为41.82%;ARB 组患者中,腹痛呕吐及头晕头痛的发生率最高,均为32.73%;ACEI 组患者中,腹痛呕吐的发生率最高,为45.45%。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 CCB 组患者的转归率最高,为96.36%;ACEI 组患者的转归率第二,为94.55%;ARB 组患者的转归率最低,为87.27%。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表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60%有家族病史,现阶段认为多与基因遗传有关。②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激动、精神紧张以及焦虑等精神状态下,或是长期受到不良视觉刺激、噪声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会诱发高血压。③年龄。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升高的趋势,一般4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④生活习惯是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之一。饮食上低钾、多盐饮食,大量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导致高血压;吸烟是临床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成为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原因。⑤药物因素。消炎止痛药、激素、避孕药等都会对正常的血压产生影响[3]。此外,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肾脏实质损害以及肾动脉狭窄等疾病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因患者个体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性。高血压在早期发病时,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头晕、心悸、疲劳以及颈项板紧等,通常是在精神紧张、劳累以及情绪波动等状态下发病,并且在适当的休息之后恢复正常。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的血压持续升高现象,并且逐渐出现各类型症状,此时为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乏力、肢体麻木以及夜尿增多等[4]。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与血压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多数患者在劳累或者紧张之后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一般自清晨活动之后血压会快速升高,从而导致多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在清晨时发生。当血压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眩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这属于高血压危重症和急进型高血压,可在短期内造成患者肾脏、心脏以及脑组织病变,常见的有肾衰、心肌梗死以及中风等。有一点需要注意,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与其血压水平之间不存在一致性[5]。此外,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与原发病关系密切,通常表现出原发病的体征和症状,而高血压只是原发病的症状之一;同时,继发性高血压的发作特点取决于原发病。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以药物为主,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生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有一定的不良影响。CCB、ARB、ACEI 是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本文研究以三种药物为例,分析使用不同药物时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所占比例;同时,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缓解不良反应,通过转归率了解不同高血压治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影响[6]。其中CCB 能够经过有选择性的Ca2+通道进入细胞膜,从而降低其浓度,具有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并且降压效果比较温和,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药物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以及左旋氨氯地平等;ARB 类型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厄贝沙坦以及替米沙坦等,主要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ACEI 类型的药物主要包括卡托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临床效果较好,但也有一定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刺激性干咳以及过敏反应等[7]。在使用以上类型药物治疗高血压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提高药物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临床分析结果显示:CCB 组患者中,咳嗽咽痛的发生率最高,为41.82%;ARB 组患者中,腹痛呕吐及头晕头痛的发生率最高,均为32.73%;ACEI 组患者中,腹痛呕吐的发生率最高,为45.45%。CCB 组患者的转归率最高,为96.36%;ACEI 组患者的转归率第二,为94.55%;ARB 组患者的转归率最低,为87.27%。
综上所述,使用不同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患者产生的腹痛、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症状的比例不同,患者的转归率也会有所差别,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能够按时按量服药,并且掌握不良反应症状,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尽早接受对症治疗,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