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1-03-13段玉琛
段玉琛
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若抢救及时,患者无生命危险,但脑损害并不能及时恢复,患者容易出现后遗症,包括肢体偏瘫、口歪眼斜等,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脑梗死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均有所影响,通过积极康复治疗可以有所恢复,但是严重后遗症患者终身难以治愈,必须通过长期治疗进行康复。脑梗死在中医属于“中风”范畴,发病原因是脏腑功能失调、瘀血内生等,病机为气血内犯,上逆于脑。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本文对康复疗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30 例。参考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69~85 岁,平均年龄(73.3±5.0)岁;病程1.1~16.5 年,平均病程(10.4±3.6)年。实验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70~87 岁,平均年龄(74.0±4.7)岁;病程1.2~16.7 年,平均病程(11.2±4.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康复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
1.2.1 康复治疗措施
1.2.2.1 良肢位摆放 ①仰卧位。指导患者将头部放在枕头上,适度调节枕头的高度,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患者要面朝患侧,将双上肢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偏瘫侧的肩关节处放置一个枕头,保持肩胛骨前凸的状态,使其位于外旋及外展位[2]。将患者的手臂保持伸直状态,手指伸展。为了防止手指发生弯曲可在手心处放置毛巾卷让患者握住。下肢伸直、窝下放枕头,保持膝关节微微弯曲的状态,在脚下放1 个足托能够预防足部发生下垂及内翻。②患侧卧位。将患侧肢体放在下方,肩胛带前伸,肩关节屈曲90°,上肢保持伸直状态,将手掌心朝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伸展,膝关节微微弯曲。健侧下肢髋关节屈曲90°,踝关节跖屈位。
1.2.2.2 急偏瘫肢体康复治疗 ①坐位训练:指导患者坐于床头部位,可以在背后垫上枕头,使患者坐立增加10°左右的倾斜度。②站立与步行训练:学习原地迈步,指导患者利用手杖、学步车等练习,站立时要保持平衡,一人站在患者健侧,指导先迈患腿、再迈健腿。③按摩训练:护士要对患侧肢体进行推拿,常见的手法包括按法、滚法和手法等,并及时为患者更换体位。通过日常生活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患者用手握住圆柱体物体,加强肢体屈伸训练,练习抓握日常用品等。注意训练的强度不能太大,护士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恰当的强度,询问患者是否感觉疲劳和疼痛。
1.2.2.3 语言功能锻炼 对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要进行语言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用手指嘴巴表示该吃饭了,用食指指身体其他部位代表身体感觉不适。同时开展以下功能锻炼:①口部功能护理。指导患者做口型动作,包括鼓腮、呲牙、伸缩舌头等,10 次/d,持续3 d。②发音护理。根据音节以及音位的难易程度进行发音训练。发音练习很重要,指导患者发出单韵母,然后再练习双韵母,反复提升声带的灵活性。训练者首先进行示范,然后指导患者利用镜子练习发音并且纠正口型。③词句练习。患者在发音正确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词语练习。护理人员手持食物、植物、人物等日常生活图片,让患者根据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每次持续30 min。护士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患者回答词语或短句,也可以让患者通过数字练习发音,让患者先数整数,然后进行加减法算术。指导患者说出日常语言,例如吃、喝、睡等。患者能够准确说出单字后,再练习简单词汇,包括吃饭、吃药、打针等。句子练习难度较大,一般的词语练习熟练后开始,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说一些日常语言,例如“今天几点吃饭?今天星期几?”等等。
1.2.2.4 心理治疗 脑梗死患者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生要了解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多谈心谈话、争取家庭支持、邀请病友现身说法等。
1.2.2.5 饮食治疗 饮食结构中要提高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的比例,确保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提高免疫力。其次,要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指导患者如何经口进食。开始训练时可以使用一些易于消化、柔软的物质,例如面包、馒头等,经过口腔咀嚼后成为粘稠团状物,不会误吸入气管导致炎症。
1.2.2.6 针灸治疗 脑梗死早期患者,针灸健侧手三里、合谷、外关、足三里、鱼际、太冲、阳陵泉、委中穴,2 次/d,泻法针灸,留针15 min;患侧针灸同健侧穴位,用“补”法,留针20 min,2 次/d。脑梗死中晚期患者,双侧针刺,1 次/d,留针30 min[3]。
1.2.2 补阳还五汤治疗 实验组在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内服组方:川芎30 g、黄芪25 g、丹参20 g、地龙20 g、陈皮20 g、怀牛膝10 g、胆南星10 g、当归10 g、甘草10 g、桂枝10 g、葛根10 g。上述饮片用200 ml 水煎服,1 剂/d,2 剂/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随访1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能力。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运动障碍、口歪眼斜等消失;有效:有轻微脑梗死临床症状,症状及体征减少30%~70%;无效:脑梗死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总分>60 分为轻度依赖,40~60 分为中度依赖,≤40 分为重度依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中18 例痊愈、7 例有效、5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参考组中10 例痊愈,5 例有效、15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能力评分(58.14±5.02)分显著高于参考组的(50.01±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考组对比,aP<0.05
3 结论
采用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的急性发病阶段进行干预,利用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建立随意性的运动,是皮层中枢应答复合感觉输入的一种表现,脑梗死后大脑皮层丧失了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突触的再生以及发芽来产生新的突触,从而建立新的运动控制能力。脑梗死后为了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要进一步降低神经冲动传导的阈值,这必须要依赖于不断的输入以及强化运动信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再次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调整神经反射通路中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本次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遵循了这一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偏瘫后恢复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4],这是脑梗死的自然恢复过程。针灸治疗也要遵循后遗症的自然病理演变过程,早期治疗时主要提高肌张力,减少软瘫期,尽快进入到肌肉的痉挛阶段,此时运动性神经元聚集,有助于恢复进程的开始以及肌张力的恢复。
在此基础上,两组均采用了针灸治疗方式。针灸治疗脑梗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针灸治疗脑梗死的原理是“以刺之要,气至而有效”[5],意思就是通过针刺某个穴位的要害之处使其经气通畅而起到作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通过针灸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的真气,共同驱除经之邪气,从而恢复患者受损的肢体功能,发挥患者潜在的运动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脑梗死的早期阶段,通过针灸健侧穴位补患侧真气的治疗方法,能够加速后遗症的恢复进程,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这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证实。与针灸治疗方法的原理相同,利用脑梗死形成的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以及共同运动,患者的健侧通过用力伸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侧的肌张力,有助于提高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这和针刺健侧经穴利用健侧经气驱除患侧邪气具有相同的道理。
中医学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悠久的治疗脑梗死历史,中医上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其病位在于脑部,病机为标实本虚,机体的元气不足,从而导致痰浊淤血发生阻塞,治疗关键在于活血益气,化痰通络。本研究采用了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川芎可以化瘀通络、黄芪益气扶正、丹参活血化瘀、胆南星理气化痰、桂枝温通经脉。诸药合用,可以益气活血、祛痰化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3.3%高于参考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疗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