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用于新生儿心肌损伤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1-03-13刘新华
刘新华
新生儿心肌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可进一步加重其他脏器损伤,严重者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可危及患儿生命,为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心肌缺氧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得心输出量减少,心脏血流灌注不足造成心肌损伤,最终引发脏器衰竭[2]。心肌损伤可造成新生儿心肌功能发育不全,对其生长发育可造成严重影响,采取合理措施积极修复心肌损伤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氧疗、辅助呼吸、纠正低血压等对症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常见手段,但临床疗效不佳。磷酸肌酸钠为人体组织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可有效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一定优势[3]。本研究对2017 年3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41 例心肌损伤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旨在观察其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心肌损伤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胎龄36.5~41.0 周,平均胎龄(39.25±1.31)周;体重2856~4125 g,平均体重(3490.56±211.98)g;病程2~12 d,平均病程(7.02±1.68)d。观察组男24 例,女17 例;胎龄37~41 周,平均胎龄(39.28±1.34)周;体重2859~4122 g,平均体重(3490.71±210.85)g;病程3~13 d,平均病程(7.07±1.9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新生儿均符合心肌损伤诊断标准,面色苍白或紫绀、乏力、心音低钝,心动过缓或过速;心肌酶升高,ST-S 改变,T 波低平或倒置,Q-T 间期延长;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妇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者、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者、合并宫内感染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合并造血功能障碍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支持,包括吸氧、营养神经、纠正低血压、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53,规格:0.5 g×2 支)治疗,将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0.5 g 与2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于30 min 内静脉滴注完,1 次/d。两组均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CK、CK-MB、LDH)、CRP 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2 周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肌酶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心肌酶均明显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于治疗前、治疗后2 周抽取两组静脉血5 ml,30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血清-40℃冷藏待用,应用酶速率法对CK、CKMB、LDH 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CK、CK-MB、LD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91.91±9.27)U/L、CK-MB(18.39±1.25)U/L、LDH(53.95±2.78)U/L 均低于对照组的(182.83±11.42)、(28.48±2.69)、(82.45±4.28)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 水平(2.35±0.35)mg/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2±0.6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U/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U/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m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水平比较(,m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心肌损害为新生儿多种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临床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主要与以下方面相关:①各种病毒侵袭心肌细胞引发炎性反应,抑制了细胞生理功能,使得心肌细胞水肿、坏死,降低心肌收缩力,进而引发心肌损伤;②心肌缺氧缺血使得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并作用于细胞膜脂质,促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进而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细胞通透性,使得钙离子(Ca2+)大量内流,造成心肌细胞坏死[4]。由于新生儿心肌修复及再生功能较好,及时修复受损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为治疗疾病的关键。
磷酸肌酸分子内含有高能磷酸键,为细胞的重要来源,可维持心脏细胞功能。有研究表示,当心肌代谢窘迫后,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钠可使二磷酸腺苷(ADP)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使红细胞向组织摄取更多氧,为肌动蛋白等滑行提供足够能量,促使心肌收缩力恢复,有效改善心脏功能[5]。磷酸肌酸钠可对血脂酶聚集进行抑制,稳定心肌细胞膜,减轻心肌细胞损伤,还可对心肌磷脂降解进行抑制,使细胞处于高磷酸状态,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6]。此外磷酸肌酸钠可直接渗透到心肌细胞内,可为钾离子(K+)、钠离子(Na+)等提供能量,促使Ca2+进入血浆内,促使心肌收缩力恢复[7]。当心肌出现损伤后,补充外源性磷酸肌酸钠不仅可为缺氧细胞提供能量,维持ATP 水平,还可增加膜稳定性,发挥抗过氧化作用,避免细胞膜受到自由基损害,有效改善心肌收缩功能[8]。刘利利[9]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利利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心肌损伤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CK、CK-MB、LDH 等心肌酶谱指标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当心肌出现损伤后,上述指标可大量释放进入血内,其水平会相应升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K、CK-MB、LDH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磷酸肌酸钠可有效缓解心肌损伤程度,保护心肌细胞。CRP 为常见的一种炎性因子,可对微血管系统发挥作用,促使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加速,激活凝血系统,介导微循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损伤心肌细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磷酸肌酸钠可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积极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用于新生儿心肌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心肌酶指标,缓解炎性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