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3-13段志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球囊椎体脊柱

段志远

骨质疏松症是当下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其骨密度和骨质量水平降低,从而造成患者骨微结构改变,增加骨脆性,易引发骨折[1]。由于椎体日常负重较大,骨质疏松患者更容易发生椎体骨折。而椎体一旦发生骨折,一方面会通过压迫或损伤椎管神经、血管等导致严重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行为能力[2]。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大多以保守治疗方式为主,但这种治疗方式恢复速度较慢,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大力推广[4]。本研究将主要探讨脊柱微创手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选患者均通过X 线摄片、CT 等影像学检查方式以及骨密度测定等检查手段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1 例,女14 例;年龄55~87 岁,平均年龄(70.29±7.18)岁。对照组中男9 例,女16 例;年龄56~86 岁,平均年龄(69.14±8.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X 线片、CT 等影像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定T 值<-2.5;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 周岁,意识清醒。排除标准:因特殊原因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合并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具有明显手术切开指征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治疗,入院后需要对患者骨质疏松症进行积极治疗,适量补充钙剂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仅出现骨折、移位的患者,应用牵引复位法或手法复位对患者进行治疗,然后静卧观察。对于神经受损且骨折、移位患者在常规牵引复位或手法复位的同时还需要实施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骨折复位后,积极治疗神经损伤相关症状。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案。根据具体病变位置选择适当体位,一般取俯卧位。X 线透视,确定具体骨折椎体,尽量使骨折椎体保持水平位。局部麻醉后,消毒铺巾。调整X 线透视方向,让X 线与椎体终板保持平行,正位透视显示双侧椎弓根对称并与棘突等距。经双侧椎弓根穿刺,穿刺针针尖进入椎体约30%时,拔出针芯。侧位透视下置入精细骨钻,并缓慢向前旋进,建立工作通道,再旋转取出骨钻,放入穿刺针芯。双侧均以相同方式穿刺。然后将囊球置入椎体内,按照囊球X线标记点,将囊球置于椎体塌陷处。经压力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入对比剂,使球囊逐渐扩张,球囊压力通常≤300 Psi。以X 线投影观察椎体复位效果,确认囊球扩张过程中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复位满意后,记录对比剂注入量,预估骨水泥用量,吸出球囊内对比剂,并取出球囊。调制丙烯酸树脂骨水泥适量,在侧位透视监测下缓慢向椎体内腔注入骨水泥。确认骨水泥充满空腔后插入针芯,取出工作套管针,局部包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恢复效果,包括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后凸Cobb 角;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血栓、压疮、消化系统症状、治疗后腰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05±1.12)周、(2.23±0.86)d、(15.87±3.06)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31±1.34)周、(11.06±2.21)d、(26.34±6.87)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04、18.6174、6.9608,P=0.0000、0.0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为(6.21±2.37)mm,Cobb 角为(12.39±3.5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为(10.06±3.77)mm,Cobb 角为(21.38±5.8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低于对照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29、6.6069,P=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结构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骨量也容易衰减,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由于脊柱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具有支撑躯干的功能,日常负压较大,相对更容易发生骨折[5]。此类症状若选择常规手术复位治疗,通常可以保证其复位效果、稳固性,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较慢,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而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为压缩性骨折,骨折状况较为稳定,多数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6]。保守治疗无创、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愈合时间长、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形成并发症以及后期恢复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其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得到推广[7]。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当下脊柱外科中的常用微创手术形式。该技术是在传统非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应用球囊扩张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在X 线透视下进行准确监控,从而可以保障骨折复位到最理想状况[8]。同时该术式也能有效避免骨水泥注入椎体后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椎旁静脉等情况,其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适用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胸5~腰5 之间的椎体骨折,能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等[9]。另外球囊扩张椎体凸出成形术只需要在骨折部位作1 cm 左右小口,然后在X 线透视下即可完成相应操作,手术时间通常在60 min 以内,术中出血量仅为10 ml 左右,术后第2 日即可下床活动,优势十分明显[10]。

综上所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快速康复,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椎体高度丢失和改善其Cobb 角,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患者躯体功能,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球囊椎体脊柱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