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03-13陈建伟
陈建伟
双胎妊娠指产妇宫腔内同时有两个胎儿,分单卵双胎和双卵双胎两种情况[1]。双胎妊娠产妇早孕反应出现时间早,与单胎妊娠产妇相比,其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存在一定的风险[2]。临床上,依据产妇特点、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娩方式,可以对双胎妊娠结局进行有效改善。该过程中会用到阴道产、子宫下段剖宫产等,需明确其优缺点,科学选择,最大限度规避各类风险。本研究简要评估阴道产、子宫下段剖宫产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1 例双胎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8.51±3.64)岁;孕周31~40 周,平均孕周(35.54±2.57)周;9 例经产妇,31 例初产妇。观察组年龄22~35 岁,平均年龄(28.56±3.38)岁;孕周30~41 周,平均孕周(35.56±2.41)周;8 例经产妇,33 例初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腹部超声检查证实双胎妊娠;②临床资料及信息齐全;③产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语言、认知障碍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观察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早产、子痫前期-子痫、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脐带脱垂。②分别记录孕31~33+6周、孕34~36+6周、孕≥37 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死亡情况。③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新生儿窒息情况。④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孕周。⑤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81 例双胎妊娠产妇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1.36%(74/81)。其中,早产31 例(38.27%),子痫前期-子痫13 例(16.05%),贫血12 例(14.81%),胎膜早破10 例(12.35%),产后出血5 例(6.17%),前置胎盘2 例(2.47%),脐带脱垂1 例(1.23%)。
2.2 新生儿窒息、死亡与孕周的关系 81 例双胎妊娠产妇中,孕31~33+6周9 例(11.11%),孕34~36+6周25 例(30.86%),孕≥37 周47 例(58.02%)。孕31~33+6周新生儿窒息4 例、占比22.22%(4/18),死亡3 例、占比16.67%(3/18);孕34~36+6周新生儿窒息6 例、占比12.00%(6/50),死亡1 例、占比2.00%(1/50);孕≥37 周新生儿窒息1 例、占比1.06%(1/94),未见死亡情况。不同孕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1~33+6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高,孕≥37 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低。
2.3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新生儿窒息情况 对照组第一胎窒息2 例,占比5.00%(2/40),第二胎窒息7 例,占比17.50%(7/40);观察组第一胎窒息1 例,占比2.44%(1/41),第二胎窒息1 例,占比2.44%(1/41)。两组产妇的第一胎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胎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0.023<0.05)。
2.4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孕周比较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2.5 kg 占比82.93%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孕周比较 [n(%)]
表2 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n(%)]
3 讨论
双胎妊娠分娩难度较单胎妊娠大,该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需引起注意。阴道产、子宫下段剖宫产均为临床常用分娩方式,需明确二者的优缺点,依据产妇个体特征、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最大限度规避并发症,确保分娩安全性。
3.1 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危害 受试管内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药物的影响,双胎妊娠几率上升。其作为高危妊娠,早孕反应严重,妊娠并发症多,新生儿患病率、死亡率高[3,4]。研究证实[5],双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死亡率为其5 倍。在双胎妊娠中,贫血、早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并发症较常见,对分娩不利[6]。在妊娠期并发症中,早产最为常见,本研究中,早产占38.27%,提示双胎妊娠产妇在孕晚期,子宫过度膨胀,导致子宫肌纤维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宫颈提前成熟,引起胎膜早破、子宫规律性收缩等,使产妇出现早产情况。对于<33 周的早产儿,很有可能出现发育不成熟、低体重情况,其中,低体重会影响新生儿预后。双胎妊娠早产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双胎妊娠结局较差,故而,早产是造成双胎新生儿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7-10]。本研究结果显示,孕31~33+6周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高,孕≥37 周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低,基于该情况考量,可通过推迟孕周、控制早产等方式,使双胎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临床上,对妊娠期女性宫高、腹围、胎心等指标进行监测,以此为参照,对胎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胎位等明确了解,第一时间对妊娠期并发症进行处理,尽量使胎龄延长,并叮嘱双胎妊娠孕妇卧床休息,使子宫血流量增加,这对胎儿成熟起促进作用[7]。倘若必要,还需使用宫缩抑制剂对早产问题进行有效预防。除此之外,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还有贫血,当孕妇发生贫血,会使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几率增加,应在围生期适当补充铁元素,对贫血问题进行有效控制[11-13]。
3.2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在妊娠期并发症中产后出血较严重,死亡率高。相较于单胎孕妇,双胎妊娠孕妇胎盘更大,而且,子宫肌纤维舒展过度还会对子宫产生影响,导致其收缩力下降,引起产后出血问题[8,14-16]。本研究中,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为率5.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产妇完成第二胎分娩之后,第一时间注射宫缩素,对产后出血进行治疗和预防,可以规避孕妇死亡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第一胎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胎窒息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子宫下段剖宫产能够使双胎妊娠孕妇两胎分娩间隔时间缩短,<15 min,如果分娩间隔时间过长,很容易影响胎盘血流量,导致第二胎出现缺氧情况,缺氧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窒息,严重者还会对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而,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一旦两胎分娩间隔时间>15 min,需对第二胎进行人工破膜处理,以确保胎儿顺利娩出母体[9,10]。
综上所述,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为早产,与阴道分娩相比,子宫下段剖宫产能够对双胎新生儿窒息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使双胎妊娠结局得到明显改善。故而,双胎妊娠孕妇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医师建议下,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增强安全性。然而,剖宫产会引起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慎重,视产妇个人特征、情况对分娩方式进行科学选择,保证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