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群体研究(1912-1937)
2021-03-13高东辉
高东辉
(江门市博物馆,广东 江门,529000)
领事,一般指一国委派或授权,经接受国同意而在其国内的一定地点依据领事制度规定行使职权的人员。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近代领事制度引进到中国,1877年清政府设立中国历史上第一处驻外领事馆——驻新加坡领事馆。民国时期,中国驻外领事馆快速发展,截止到1946年,中国驻外领事馆达80多处。驻外使馆的发展,需要派驻相应的领事官员,因此民国时期驻外领事官员群体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这批领事官员中,很多人祖籍是江门五邑地区。目前,对于这批五邑籍领事官员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仅见少量的个案研究,如高东辉曾研究过台山籍领事官梅景周在驻檀香山领事馆期间的抗战宣传活动[1]。而关于其他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目前还未见有专题研究文章,仅在辞书类的书籍中有部分人物的生平简历、简单传记等资料,更无将其作为群体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此外关于其他地区的驻外领事官员群体,目前也少见相关论述,不过学界关于民国外交官群体的研究①,为我们研究五邑籍领事官群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群体对于研究民国外交史及五邑地方历史文化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即以这一群体为对象, 对其基本情况、外交事迹、群体特性等进行分析。
一、 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共20人,具体情况如表1所列②:
表1 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基本情况
谭葆慎1898-?新会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学学士伦敦1933-1949领事兼理总领事事务 1.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2368页。梅景周1895-?台山欧柏林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员古巴1930-1931火奴鲁鲁1931-19341934-1946领事领事总领事 1.梅冠槐《一位杰出的外交公使———梅景周先生生平事略》,《汝南之花》复刊第38期,66-68页; 2.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2121页; 3.广东台山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广东台山华侨志》,香港台山商会有限公司,2005年,256页。黄云苏1882-1974台山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檀香山1929-1931旧金山1931-1933领事总领事 1.刘刚、焦杰编著:《临时政府职官传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93-94页; 2.倪搏九:华侨先贤传之十———黄云苏,萧继宗主编:《革命人物志》(第14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5年12月,356-371页; 3.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2063页。陈长乐1886-1961台山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新加坡1930-1932旧金山1933-1934加尔各答1935-1938芝加哥1941-1948总领事总领事总领事总领事 1.陈维龙:《陈长乐博士传略》,《南洋学报》,1964(18):1-2期合刊,97-101页; 2.王伟著:《中国近代留洋法学博士考 (1905-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66页。李照松1887-?台山纽约大学哲学及教育学系学士菲律宾1917-1921萨摩岛1921-1925纽约、旧金山、新奥尔良1928-1930副领事领事副领事 1.樊荫南编:《当代中国名人录》,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1年,107页; 2.北京清华学校编:《游美同学录(1917)》,北京清华学校,1917年,34页。谭学徐1878-?新会留学日本旧金山1912-1918檀香山1919-1925副领事领事 1.陈玉堂编: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944页。 梁长培1892-?新会不详澳大利亚1918-1928加尔各答1931-1937仰光1937-1940主事、随习领事、副领事副领事总领事衔代理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梁长培。余恩和1881-1955台山 牛津大学新西兰1913-1931惠灵顿1931-19381939-主事、随习领事副领事领事 1.《台山人之光余职慎的故事》,吴福琚,余伟英,陈瑞荣:《台山乡情》,纽西兰台山同乡会,2010年30页。李自修1893-?台山 暨南大学纽约、旧金山1931-1934新奥尔良1934-1939芝加哥1939-?副领事副领事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李自修。司徒一平1894-?开平 不详渥太华1935-1939 1939-?代理副领事副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司徒一平。
邝达1906-台山 不详新加坡1937 1938-1947 1947吉隆坡1948随习领事副领事领事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邝达。黄赓迪1898—?台山 不详旧金山1935-1940米市加利1940-?副领事副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黄赓迪。黄荫余1902—?台山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商学士、经济硕士檀香山1936-1943温哥华1943—领事领事 1.广东台山华侨志编纂委员会:《广东台山华侨志》,香港台山商会有限公司,2005年,256页; 2.刘令编著:《华侨人物志》,东西文化出版社,1949年,129页。冯吉修1898-新会 不详纽约1931-1934阿姆斯德达姆1939-1942多朗多1942-副领事加领事衔领事领事 1.中华民国政府官职资料库(http://gpost.lib.nccu.edu.tw/display.php?&q=%E6%A2%81%E9%95%B7%E5%9F%B9)冯吉修。赵宗坛1862-1938台山 举人加拿大1913-1921副领事 1.赵尚贤:《赵宗坛传略》,广东省台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1984年12月,67-80页。伍伯胜1903-台山 芝加哥大学博士新加坡1946-1949总领事 1.《伍伯胜同学任总领事》,《岭南大学小报》,1946年第16期,3页; 2.张宪文、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 695页。梅伯显1848-1935台山 不详波特兰1933-1935代理领事 1.区萃伦:《中华民国驻砵仑领事梅伯显先生小史》,《留美学生季报》,1920年第3期,1-2页。阮洽1863-1933台山 不详西雅图1931-1933领事
下面从学历背景、地域分布、家庭情况、任职经历等方面考察表1中20位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基本情况:
(一)学历背景。上表所列五邑籍驻外领事官,除7人学历教育背景不详外,其余13人中有博士学历者3人,硕士学历者3人,学士学历者5人,举人1人;其中有留学背景者11人,留学日本1人,其余10人均留学英美。
“民初外交官领事官多取资于留学生、国内新式学校教育或教会大学之毕业生”[2]142,且有留学背景的领事官员占比非常大,因为领事官员需要长期在派驻国任职,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学生,无论是自身的语言能力、西方生活习惯适应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他们熟悉西方的社会环境,留学经历还给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有助于其在派驻地开展领事工作。而江门五邑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文化教育发达,民风较为开放,同海外存在着密切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因此是我国留学生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最早的120名留美幼童中五邑籍的就有9人,占比约8%;而1917年清华大学编的《游美同学录》刊录留学美国回国服务的340人,其中五邑籍的28人,占比8%;另根据五邑大学梅伟强副教授统计,1912-1927年,仅台山在海外有留学经历的就有65人[3], 可以说,五邑地区一直在中国海外留学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也产生了一批海外留学的人才,在包括驻外领事等等民国各个阶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 地域分布。上表所列20位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其中祖籍台山最多,共有14人,其次为祖籍新会的有5人,另有祖籍开平的1人。如前文所述,民国的领事官员多取资于留学生、国内新式教育学校的毕业生等,五邑地区文化教育发达、留学运动发展较快因此产生了一批驻外领事官员,而在五邑地区内部,地域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以台山人为最多:首先,台山是五邑地区基础教育最好的县域。 近代以来,台山大量华侨出洋,他们在海外深感教育之重要,纷纷在家乡捐资兴学,使台山教育得到显著发展,到1929年,据广东省教育厅统计,“各县学校数,以台山为最多”[4],良好的基础教育使得更多的台山子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进而出国留学,如梅景周通过岭南大学、黄荫余通过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预科等学校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其次,台山是五邑地区海外华侨最多的县域,广大海外侨胞建立的海外关系,使得台山子弟可以选择在海外接受教育,除官费留学,许多台山子弟是自费留学,甚至像邝光林、梁长培等就是出生在海外,一直接受西方教育。而查李照松的履历,“生于台山……初学于本乡,光绪二十二年,自费游美,光绪二十九年,入纽约大学,学习哲学教育”[5],则体现了上述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三)家庭情况。因资料所限,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家庭情况暂时查阅到8人的资料,虽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家庭背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群体的的部分家庭出身。个人的成长、发展前途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与家庭出身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家庭出身主要为华侨家庭、士绅家庭两种:
1.华侨家庭。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有4人是出生在海外,其中陈长乐出生于新加坡,邝光林、余恩和、梁长培都是出生在澳大利亚。4人虽然出生在海外华侨家庭,但幼年家境并不好,陈长乐因为家境不好,入学很迟,中学毕业时已经17岁[6]97;而余恩和则5岁丧父,16岁赴香港,半工半读[7]。虽然家境贫苦,却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因为出生在海外,他们得以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比当时动荡的国内要多很多。他们凭着勤奋努力,考入知名大学,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2.士绅家庭。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中出身士绅家庭的有4人:张谦的父亲是清末驻美公使张荫棠;伍伯胜的父亲是民国众议院议员伍汉持;谭学徐的父亲是清末平乐知府谭国恩,曾出使日本任职;谭葆慎的父亲是清末海军大臣谭学衡,同时他还是谭国恩的孙子。上述4人不仅是出身士绅家庭,且父辈都与海外有所联系,伍汉持学习的是西医,而张荫棠、谭国恩更都曾是清末驻外的官吏,因此他们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且支持子女留学接受西方教育,伍汉持的子女伍智梅、伍伯良、伍伯胜都是留学生;张荫堂和谭国恩虽然都是传统科举出身的官吏,但因其自身的驻外经历,不仅支持子女接受现代教育以及留学教育,也对子女选择外交事业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任职经历。民国时期领事官包括总领事、领事、副领事、随习领事等四类人员。考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任职经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直接任命为领事、总领事等较高级别的领事官:邝光林、张谦、陈长乐、伍伯胜均直接任命为总领事;谭葆慎、梅景周、黄云苏、黄荫余、阮洽、梅伯显等则被直接任命为领事。第二,其他五邑籍领事官员是从随习领事、副领事等较低级别的领事官员逐步发展升职为领事、总领事职衔。上述直接任命为较高级别领事职务的人员,除阮洽、梅伯显自清代以来就是驻当地的荣誉领事、领事因而延续到民国外,其他都是具备较高学历人员,直接任命为总领事的3人为博士学位、1人为硕士学位,而直接任命为领事的则均为留学生,同时这些被直接任命为较高职位的领事官其在外交界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例如张谦、梅景周、黄云苏等后来都曾胜任驻外公使、大使等职务。
二、 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外交活动
在任期间,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们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保护本国侨民在领事区内的各种利益,管理侨民事务,同时积极开展同领区内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以及友好交往。
(一)维护国家利益,支持抗日战争
驻外领事是派驻国外的外交人员,因此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亡国之难,这一时期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广泛支援成为驻外外交人员的首要任务。梅景周在檀香山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他的抗日宣传“驳斥了日本的虚假宣传,揭露了日本的残暴行径;团结了广大侨胞,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展现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以及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树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面形象,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抗战”[1]。他还和谭学徐、黄云苏以及其他领馆工作人员积极为国内抗战筹款,3人都在檀香山募捐活动的总机关“祖国伤病难民救助总会”任职。在他们的努力下,檀香山在抗战期间募捐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余恩和在抗战期间也是团结华侨、输财出力抗日救国,在外交上争取友邦的同情和支持,贡献卓著[7]。此外,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也在其他方面努力维护国家利益,如对电影《不怕死》辱华事件的交涉:1929年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了由罗克主演的影片《不怕死》,其在美国上映后中国驻美使馆就注意到其中辱华的情节。由于派拉蒙公司位于旧金山,旧金山领事馆受命就近交涉,总领事张谦派副领事李照松先后致函该公司以及旧金山市长,要求领馆人员参观影片制作过程,要求市长不允许影片上映,后获得承诺删除辱华内容并不再制作伤害华人的影片。但该片1930年在上海上映时,仍有大量辱华内容,引起国内群情激奋,旧金山领事馆受命再与该公司交涉,要求撤回影片,后来影片主演罗克致函旧金山总领事馆张谦,正式道歉并承诺撤回影片,该事件最终得以解决[8],被舆论视为外交的胜利,期间张谦、李照松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保护本国侨民领事区内的各种利益
领事官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保护侨民利益。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在任期间,努力保护侨民的利益。例如1933年,菲律宾兴起取缔中医的浪潮,时任驻菲律宾总领事邝光林虽然即将卸任,但仍积极会同中华医学会多次与菲律宾政府交涉,使得取消中药店的提案在众议院搁置;同时他不顾争议,率先以领事馆的名义,组织中医登记审查委员会,给审查合格的中医发放新证书,并同菲律宾交涉争取使其承认审查合格的中医,虽未能最终得到承认,领事馆停止发放新的证书,但菲政府亦承诺不取缔中国领事馆已经发放的证书,事实上保护了大部分的中医和中药店[9]。李照松任萨摩岛领事后,“首将英政府前行苛利十五条交涉取消,近更欲为华工进谋自由工作自由居留等利益”,并特别举行宴会,招待萨摩岛新任的行政长官,在会上与之交涉,获得行政长官当场承诺愿积极推进相关问题解决[10]。余恩和在1916年就新西兰进行的商务调查,特别就火柴这一货物,分析了中国生产和日本生产的火柴因为火柴枝数、包装等不同因素造成的关税、成本等问题,为华商避免相关问题,争取更大市场提供了建议[11]。其他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也经常深入领事区开展调查,与驻区地方政府开展交涉,努力保护侨民的利益。
(三)管理侨民事务
管理侨民相关事务,主要包括根据华侨管理相关政策开展的侨民登记、相关证件发放、协助侨民出入境活动、协调侨民社团关系、发展华侨教育事业等等。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开展的相关工作深受侨民肯定:例如华侨社团之间的私斗,向被认为是华人社会的顽疾,素来被西方社会诟病,陈长乐任芝加哥领事期间,调解了华侨社团之间的争斗,被誉为其在芝加哥“最困难的工作、同时也是最大的政绩”;余恩和则在新西兰参与协调了华侨联合总会与奥克兰支会之间的矛盾,保持了全会的团结,使其为祖国抗战贡献力量[12]。陈长乐在任新加坡总领事期间,因世界经济大萧条,马来亚几万华工失业,聚集在新加坡要求回国。陈长乐一方面与当地政府交涉解决他们的伙食和临时住宿问题,一方面由领事馆出面请船运公司减半票价、请当地华侨富商捐资船票,终于使得几万华侨可以分批回国,成为民国时期撤侨的成功案例[6]101。五邑籍驻外领事均十分关心驻区华侨子弟的教育问题,邝光林在实地调查时,对菲律宾华侨教育发展落后痛心疾首;梅景周也是鼓励华侨重视基础教育、开展教育救国等活动。
(四)开展广泛联系和友好交往
驻外领事作为政府派驻在他国的政府官员,有促进与派驻国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职责。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通过与派驻地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和相互往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如梅景周在任檀香山领事、总领事期间,与当地各界均保持了较好的关系,其一次宴会就有当地500余位各界名流参加。他还经常前去拜访驻地的政府、军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1];而陈长乐、梁长培、余恩和等,因为出生在海外,且都有在出生国任职的经历,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友好活动。
三、 对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比较研究
(一)与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比较研究
清代设置驻外领事馆以来,五邑籍驻外领事就一直是驻外领事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东辉在《晚清五邑籍驻外使领官员考述》[13]一文中梳理了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群体的基本情况。下面通过与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比较研究,分析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的特点。
表2 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情况
(据高东辉《晚清五邑籍驻外使领官员考述》一文整理)
1.民国五邑籍领事官员更加专业化
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教育程度、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远高于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通过表2可以看出,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绝大部分还是传统科举出身,对于近代外交技能以及所需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而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则多具备留学背景,且有部分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其所学也基本是法律、政治、商学、经济等,整体人员素质、领事业务能力更加专业化。
2.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以台山人为最多
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祖籍地以新会为最多,台山次之,主要因为清末新会教育昌盛,科举功名者多,而至民国时期,如前文所述,因为台山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并超过新会,成为五邑地区教育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因此,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数量也以台山为最多,新会次之。
3.民国五邑籍领事官员派驻地更加多元化
晚清五邑籍驻外领事除余瓗派驻日本长崎外,其他主要派驻地点都是驻美使馆所管辖的美国、秘鲁、古巴等地;而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派驻地更加多元化,除美国各地、古巴、菲律宾等地区外,派驻地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缅甸、印度、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墨西哥,等等。晚清时期,派驻领事主要受出使大臣及派驻地华侨两方面的影响,而到民国时期,派驻地华侨虽然也是重要参考因素,但更多的是根据领事工作的需要,因此,虽然五邑籍华侨聚集较多的美国、古巴等地仍是主要派出地,但此时五邑籍领事官员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都更加专业化,因此也适应派驻世界各地从事领事工作的要求。
4.晚清五邑籍外交官对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具有一定的影响
晚清五邑籍外交官群体在海外的任职经历及取得的外交成绩,对民国时期五邑籍领事群体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很多领事官员在晚清时期就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如赵宗坛曾先后随同伍廷芳、张荫棠出使美国,谭学徐清末曾任旧金山总领事馆二等秘书,余恩和则在清末已经在新西兰领事馆任职,梅伯显、阮洽则都是清政府的名誉领事,因工作能力被肯定,因此在民国时期继续长期从事领事工作。其次,部分领事官员与晚清五邑籍外交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张谦是张荫棠的儿子、谭葆慎是谭学徐的侄子、李照松则与伍廷芳有亲属关系,他们受长辈影响,在海外留学,很早就对外交工作有了认识,并影响他们最终投身外交工作。
(二) 与民国时期全国领事官员的比较
1.民国时期五邑籍领事官员所占比例非常小,但相对稳定。民国时期,驻外领事官员在地域分布上有很大不同,其中以江浙闽粤沿海省份所占比例最多,但具体到五邑地区,其领事官员的人数占全国领事官员总数的比例则非常小,如下表所示:
表3 民国时期五邑籍领事与全国领事人数对比表③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1924年到1946年,五邑籍领事官员的人数增加一倍多,但占全国领事官员总数的比例则很小,同时我们看到,五邑籍领事官员在民国时期始终保持在4%—7%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存在。由于人数较少,五邑籍驻外领事在整个国民外交史上发挥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但是作为民国外交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视。
2.民国时期五邑籍领事官员派驻地较为集中
民国五邑籍领事官员的派驻地虽然较晚清五邑籍领事官员而言更加多元化,但与民国时期全国的领事官员比较,仍然较为集中在美国各地④、澳洲等地,且在个别地区领事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驻火奴鲁鲁领事馆,梅景周在1931年至1947年一直是该领事馆负责人,而谭学徐、黄荫余等也较长时间在该馆任领事;再如旧金山领事馆,自1929年至1948年该馆先后有7任总领事,其中五邑籍的总领事有3人,分别是张谦、陈长乐、邝光林,占43%,而李照松、谭学徐、李自修、黄赓迪等则都曾在该馆任领事或副领事。上述美国各地、澳洲等地区是五邑籍华侨以及广东华侨分布较为广泛的地方,地缘和语言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五邑籍领事在这些地区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团结侨民,从而更能发挥领事馆的作用,例如梅景周在驻火奴鲁鲁期间,通过他和同仁的工作,侨民对领事馆十分认可,在捐建领事馆、购买救国债券、推广华文教育等方面都表现十分突出[1]。
3.五邑籍领事官体现了民国时期领事官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
“民国外交部是当时整个官僚行政机构中专业化、职业化、乃至现代化程度最高或为数不多的几个部门之一。”[2]158主要体现为外交官员绝大部分受过新式教育、所学专业符合岗位需求、高学历比重很大等方面。而五邑籍领事官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五邑籍领事官员受新式教育率、学历水平和专业对口率较高,如前文所述,已知学历的13位五邑籍领事官员,学士学历以上的11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11人,且基本是法律、政治、商学、经济等较为符合领事工作的相关专业,因此,驻外领事官员作为外交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是和整个外交部相匹配的,也是民国时期较高的。
结 语
民国时期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的活动跨越整个民国外交史,外交履历遍布驻外领事的所有领域。他们在海外派驻期间,认真履职,在保护侨民、维护国家权益和商业利益、促进与派驻国文化交流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贡献。这些五邑籍驻外领事官员既有民国领事群体共同的特点,同时由于地缘以及文化因素,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开展民国五邑籍驻外领事群体的研究,对于研究民国驻外领事制度、外交人事制度等均有重要的价值。
注释:
① 参见:肖莉:《民国湘籍外交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岳谦厚:《民国外交官学历背景之量化分析》,《安徽史学》,2005年1期,62-67页。
② 该表中所列之人物线索,根据章进主编《中国外交年鉴》,世界书局,1935年;章进主编《中国外交年鉴》,生活书店,1934年;薛代强主编《中国外交年鉴》,正中书局,1936年;吴克峻主编《中国外交年鉴》,三通书局,1941年;外交部编《驻外各使领馆职员录》,1920、1921、1922、1924、1943、1946年等资料汇编整理获取。
③ 该表根据外交部编《驻外各使领馆职员录》(1924、1943、1946年)以及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编《职员录》(1930年)等资料整理。
④ 菲律宾时为美国殖民地,归美国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