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2021-03-13张继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贫困生因子学院

张继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志双扶”。目前,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物质扶贫已基本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层面上学难的问题,但高等教育要如何实现“智志双扶”?“智”“志”都涉及贫困主体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实现“智志双扶”的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扶贫。心理扶贫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地走上脱贫发展之路,从而达到彻底消除贫困的终极目标[1]。因此,本文针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建院”)智能制造学院在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教育对策,以助力贫困生摆脱心理困境。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工具

(一)调查对象

对于江苏建院智能制造学院在校生,随机抽取贫困生200名、非贫困生200名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其中男生362 名,女生38 名。因工科学院男女比例悬殊,因此,本调查不考虑性别差异。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Derogatis 编制的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该量表共有90 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 个因子,各条目采用5 级评分制,分别为没有(1 分)、很轻(2 分)、中等(3 分)、偏重(4 分)、严重(5 分)。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因子的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若量表总分超过160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 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 分,需考虑筛选阳性,要做进一步的筛查,以便确定心理状况。

(三)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和SPSS 19.0 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分析

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2。

表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 考虑筛选阳性率对比

通过SCL-90 测评可知,贫困生的阳性症状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由此可以推断出智能制造学院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非贫困生,需要加强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心理调适能力。对于贫困学生个体而言,由于自评量表是测量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到的症状的严重与否,所以对于学生个体的得分解释应该慎重,并不是得分高就一定说明个体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教师还要深入进行谈心谈话,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I-90 各项因子分的比较(X±SD)

从表2 可以看出,贫困生的10 项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群体在各项因子的症状程度均高于非贫困生群体。此外,贫困生群体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共6 方面与非贫困生对比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贫困生在大学阶段会因个人经历、消费观念或者价值观等的不同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当贫困生由于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受限而无法自我消化、摆脱困惑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多种教育对策引导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价值观养成

针对贫困生的思想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补足“精神之钙”,树立远大理想,是促进他们精神脱贫的一种重要方法[2]。高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价值观养成,可以通过正面灌输法、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社会行动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有效扭转不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例如,在进行正面灌输时,一定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避免采用“你说我听”的教育模式,不可照本宣科,一味地单项灌输。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要注意角色的确立应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生活。此外,还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红色教育等方式,最终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形成健康的发展观,确立合理的幸福观。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贫困生主动参与

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互动、班级小组活动,能为贫困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增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可以定期以宿舍文化建设为主体,开展体育文娱活动,培养贫困生对团体生活的归属感。其次,也可借助资助育人系列活动,将文化育人的内涵无形中渗透到活动中。再次,可广泛征集资助育人活动的形式、方案,并由贫困生自己投票敲定,以吸引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活动中来[3]。最后,若贫困生综合素质能力较差,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低时,高校还可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与学习机会,引导贫困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开展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贫困生内生力

针对贫困生开展挫折教育、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命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适当打击、分享励志故事、适当帮扶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让贫困生学会合理宣泄,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其次,学校应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在教育全过程中融入感恩意识培养,从“舍得”教育入手,教会贫困生懂得付出和吃亏。再次,还要号召一线思政工作者成为贫困生的人生导师,在日常的助学工作中适时地开展谈心谈话,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增进其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保障教育效果

第一,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定期检查、完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争取从专业角度帮助贫困生掌握情绪疏导、正面评价的方法。第二,开展心理健康综合服务,提升现有面对面、电话、网络等渠道的实际服务效果,保持个体咨询的持续性,增强团体辅导的频次,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倾诉的机会。第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非专业科班出身,因此,未来要定期对从业者进行理论与实践业务培训,力争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保障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因子学院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西行学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