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结构模型及其育人逻辑
——基于对112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文本的质性分析

2021-03-13余芝云

关键词:年度人物人格编码

余芝云,连 榕

(1.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及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都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要正”。在工具理性日益强势,价值理性渐趋式微的智能化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人格的价值感召力愈发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骨干,其人格不仅是其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其从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工具。职业人格理论认为,不同的职业对人格有不同的要求,具有与其相匹配的人格的个体,才能获得更佳的工作绩效[1-2]。随着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其职业人格作为一种职业素养而受到日益重视,但对其具体构成还缺乏观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学界对辅导员职业人格形成了广泛有益但仍缺乏代表性的两阶段探索:第一阶段,为明晰辅导员的职业定位,研究者基于功能主义视角,通过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分析思辨其职业人格的应然表征(如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角色定位等);第二阶段,为了提高辅导员的胜任力,研究者基于心理动力学视角,主要利用人格测验(如卡特尔16PF、荣格MBTI等)探索影响辅导员胜任力的一般化人格特质,也有研究者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某省域内的优秀辅导员为研究对象,试图建构影响辅导员胜任力的人格内涵,如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当前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其外在表征的角色行为或其上位的一般化人格的考察,尚缺乏对辅导员职业人格本身的关切;研究方法则以思辨和一般化人格测量为主,尚缺乏对辅导员职业情景的观照;研究对象以普通辅导员为主,虽优秀辅导员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仍缺乏对全国优秀辅导员代表的关注。笔者在对近11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文本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建构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结构模型,从心理动力学视角探究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具体构成,剖析其育人逻辑,以期为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借鉴。

一 卓越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

(一)研究方法

以斯特劳斯和科宾等提出的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基础对年度人物的工作事迹文本进行质性分析[3]。工作事迹文本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表现的文字信息材料,是人格特质判断的有效线索[4-5]。事迹文本作为一种非技术性文献,与访谈文本等技术性文献一样,也是扎根理论所适用的研究资料[6]。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是一种扎根于研究资料,自下而上建构理论的科学方法。程序化扎根理论相较于经典扎根理论和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因其三阶编码的程序化形式更加细致,层次更加清晰,而得到相对更为广泛的应用。其操作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分层次编码、理论生成与检验这三个主要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层次编码,该环节由开放编码(Open coding)、轴心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这三级编码组成。为了提高编码效率,该研究以Nvivo12为编码工具。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以第一届至第十一届共112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以下简称“年度人物”)为研究对象,以其刊载于新华网的事迹文本为研究资料。第一届至第十届每位年度人物的事迹文本约3千字,第十一届每位年度人物的事迹文本约400字,共约30万字。基于文本内容所获得的年度人物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第七、第八届年度人物都评选11位,其余每届评选10位,共计112位;工作年限均指参评时的情况)。

表1 第一届至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2.分层次编码。在开放编码阶段,围绕主题“辅导员职业人格”,对112份事迹文本进行逐句分析,并将有意义的语句编码为自由节点,共获得1 600个自由节点。通过对这些具体而散乱的自由节点进行反复比较与重新组合,最终抽象出41个初始概念、11个初始范畴,具体示例见表2。

表2 开放编码结果举例

在轴心编码阶段,主要是厘清初始范畴间的逻辑关系,以萃取出更具概括性的主范畴。通过对开放编码阶段所得的11个初始范畴进行反复比较与聚合,最终萃取出3个主范畴:道德取向人格、业务取向人格和人际取向人格。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围绕“优秀辅导员职业人格”这一核心范畴,深入梳理11个初始范畴及3个主范畴,并据此形成“故事线”,从道德取向人格、业务取向人格、人际取向人格这三个向度解读辅导员职业人格,三级编码的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级编码的分析结果

3.理论生成与检验。(1)理论饱和度检验。为验证所得概念范畴的理论饱和度,研究从第一届至第十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中选取2位,共20位,对这20位候选人的事迹文本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发现,所提取的初始概念、范畴跟前期研究结论一致,未发现新范畴,且范畴内也未发现新的初始概念。因此,该研究所得的概念范畴已达理论饱和。

(2)模型构建。基于主范畴与核心范畴、初始范畴与主范畴、范畴与范畴间的关系,建构出“优秀辅导员职业人格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优秀辅导员职业人格模型

(三)卓越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模型阐释

1.以政治忠诚为本位的道德取向人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于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而言,其道德人格呈现出以政治忠诚性为本位,并兼具师范自律性和仁爱利他性。

政治忠诚性是指辅导员倾向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信仰忠诚上,112位年度人物都是共产党员,且具有“对自己共产党员身份的高度认同”。在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年度人物将“坚定地传播和贯彻党的先进思想”视为己任,他们不仅自己坚定拥护,还积极引导学生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组织忠诚方面,年度人物“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并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表现出“过硬的政治定力”。

师范自律性是指辅导员自觉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他律准则内化为自主追求,外化为为人师表。年度人物在工作中不仅“自觉遵守职业规范”,而且始终秉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工作理念,对学生所要求的事,自己不仅要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仁爱利他性是指辅导员具有推己及人的仁爱,及人道主义利他和集体主义利他倾向。年度人物对学生推己及人的仁爱,在深度上,表征为“待学生为至亲”的深沉之爱;在广度上,表征为“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广博之爱;在力度上,则表征为“不顾一切保护学生”的无畏之爱。年度人物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人道主义利他倾向,主要体现在其“热心社会志愿服务”“资助困难学生”,及乐于“传帮带”等方面。年度人物先公后私的集体主义利他倾向则体现在其“舍小家顾大家”的抉择上,即在学生与家人面前,许多年度人物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首位。

2.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的业务取向人格。业务人格于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而言,展现出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由聪敏性、笃实性、树人有恒性、丛角色尽责性和乐业感这五种特质构成。

聪敏性是指辅导员倾向于具有与促进学生成长有关的知能结构和敏锐的思维。在知能结构上,年度人物表现出十八般武艺俱全,不仅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普遍具有出众的心理疏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有的年度人物甚至还具有指导专业性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的能力;在思维风格上,年度人物具有较高的敏锐性,不仅“见微知著”且“勤思善悟”,他们不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根据细节作出准确的前瞻性判断,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善于思考并总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笃实性是指辅导员倾向于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辅导员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主要任务不在于建构理论,而在于直面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年度人物通过扎根学生群体,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并对各具差异的学生的现实困惑进行“一对一指导”。这种指导不完全等同于理论课教师的因材施教,其侧重点不是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中所遇到的结构良好问题,而是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遇到的各种结构不良的现实问题,而这些结构不良问题本身及其解决方案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此许多年度人物“坚持用脚步见证学生的成长”,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完善人格。

树人有恒性是指辅导员倾向于对学生成长给予持之以恒的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在认知投入上,年度人物普遍把培育学生视为值得付出毕生心血的“一项事业”;还有许多年度人物提及为了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即使工作繁忙也会“坚持学习充电”。在行为投入上,大多数年度人物坚持手机24小时开机,让自己保持24小时在岗待命的状态;多数年度人物都有历时数年,“细水长流”地引导某位特殊学生成长的工作经历;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年度人物还具有“不打退堂鼓”,在树人道路上持之以恒挺进的韧劲。

丛角色尽责性是指辅导员具有“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角色丛,且对相关角色的分内事有着清晰的感知并愿为之尽责。许多年度人物都强调,辅导员是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除了扮演教师和管理者这些硬角色,还扮演知心朋友、人生导师、病人家属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未予以明确约束,但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软角色。许多年度人物对不同角色所需尽责的分内事都有着清晰的感知,从“不搪塞推诿”,甚至会“主动承担”与学生成长有关的分外事。

乐业感是指辅导员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倾向于体验到幸福、快乐等积极的职业情感。许多年度人物表示自己“热爱”辅导员这个职业,从事辅导员是一个荣光且“无悔”的选择,与学生相处是一件“快乐”的事,时常因收获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真挚情谊而感到“幸福”。

3.以激励学生成长为着眼点的人际取向人格。人际人格于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而言,展现出以激励学生成长为着眼点,具体由真诚性、乐群性和激励性这三种特质构成。

真诚性是指辅导员真心诚意地理解和陪伴学生成长。年度人物主张在与学生相处时要“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去“陪伴”。基于事迹文本我们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陪伴不同于一般教师,不仅仅限于在课堂或办公室这样的正式场合,操场、食堂、宿舍这样的非正式场合也是其陪伴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辅导员的真诚,不仅让学生感到了“温暖”,也让学生遇事愿与辅导员“交心”,甚至在做关键抉择时,也更愿意和辅导员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

乐群性是指辅导员不仅乐于与学生相处,还乐于与专业课教师、父母、校友等其他育人群体沟通交流,以汇聚育人合力。许多年度人物为了激励学生成长,都乐于主动搭建家校联结的“桥梁”、构建任课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的“桥梁”,及创建学生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此外,众多年度人物还反复提及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相关经历。

激励性是指辅导员善于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励学生成长。年度人物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常以自身人格为工具“给学生正能量”,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许多年度人物还提及了当学生茫然受挫时,“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帮助学生重树自尊自信”的相关经历。年度人物还善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潜能”,他们不仅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温暖的勉励,还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卓越辅导员职业人格三要素间的关联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于真实个体身上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关联的[7]。该研究发现,辅导员的道德取向人格、业务取向人格和人际取向人格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道德取向人格是其职业人格的根基,决定着其业务取向人格和人际取向人格的格局。年度人物通过其“政治忠诚性”展现出的政治定力“给学生正能量”,激励学生成长;年度人物因具有对党育人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推己及人的“仁爱”,即使“集多重角色于一身”,遇到与学生成长有关的分外事,仍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因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师范自律性,所以具有“不断学习充电”的树人有恒性;因具有人道主义“利他”精神,所以在与人相处时,更乐于分享和交流,具有更高的乐群性。

人际取向人格与业务取向人格相互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距离会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事迹文本中,年度人物因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成长经历,而感受到与学生相处的“快乐”与“幸福”;因“站在学生角度”以及非正式场合的真诚“陪伴”,不仅让学生对辅导员“交心”,也让辅导员“对学生情况能够了然于心”。而辅导员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也影响着其人际影响力。事迹文本中,年度人物因具有“十八般武艺”,而更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因“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及“见微知著”的敏感性,所以更善于“激发学生潜能”。

二 卓越辅导员职业人格的育人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细致的精神塑造劳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其自身人格为工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优秀辅导员特殊的职业人格是对这一光荣使命的顺应,也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剑。基于所建构的优秀辅导员职业人格模型,发现其通过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过程的规律,结果的发展来影响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具体如下:

以政治忠诚为本位的道德取向人格厚植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性。辅导员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知周围世界之时,也将其自身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辅导员基于职业人格所表征出的言行举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直观的验证,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感知。辅导员通过其政治忠诚性所彰显出的坚定政治认同和政治定力,厚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和党先进思想导向;通过其师范自律性所彰显出的对职业守则的自觉内化,厚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规范导向;通过其仁爱利他性所彰显出的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利他行为,厚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利益导向。因此,辅导员道德取向人格从政治忠诚的国家公德、师范自律的职业道德和仁爱利他的个人私德这三个层面厚植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理论、思想、行为和利益这四个向度上的价值导向。

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的业务取向人格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完善的业务取向人格是辅导员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与引导的有力支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素质支配律和教育方法影响律,辅导员完善的业务取向人格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整体效果;笃实性是辅导员对学生需求精准把握,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小、落细、落实的内生动力。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驱动律,辅导员的笃实性有助于驱动各具差异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化。树人有恒性是辅导员有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持久性”的内生动力。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反复律,辅导员的树人有恒性驱动其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和完善思想直至最终持续外化为社会要求的行为,进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稳定性。因此,辅导员业务取向人格通过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教育对象规律的顺应,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和外化过程的科学性。

以激励学生成长为着眼点的人际取向人格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是相对于灌输性而言的,具有传递、转变、促进、及潜移默化的功能。辅导员的乐群性,是其与学生、专业课教师、家长、校友等育人群体积极交流,并主动搭建合力育人桥梁的内生动力。辅导员以其乐群性为工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群体间的传递。辅导员的真诚性,是提升学生对辅导员的亲近感与信任感,消解学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抗拒心理的内生力量。辅导员以其真诚性为工具,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抵人心,潜移默化。辅导员的激励性,是鼓励学生开发自我人力,完善自我人格的内生推力。辅导员以其激励性为工具,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的主导性灌输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长转变,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三 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启示

辅导员职业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贯穿其育人全过程,影响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基于卓越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及其育人逻辑,未来可从三方面推进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加强队伍政治忠诚性建设,完善辅导员的道德取向人格。以政治忠诚为本位的道德取向人格是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根基,不仅决定着辅导员业务取向人格和人际取向人格的发展格局,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传递与内化。只有严把辅导员政治忠诚关,辅导员队伍才能深刻把握“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而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上形成一个从规约到自律,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链条。首先,在辅导员招聘考核中,要将政治忠诚摆在首位,加强对辅导员政治素质的考核,还要强化辅导员入职宣誓,增强其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在各级各类培训中,不仅要围绕强化辅导员的政治忠诚性进行理论课程设计,还要组织辅导员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其在对社会的体悟和国情的认知中升华政治忠诚;最后,在提拔任用时,要突出辅导员的政治表现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绩。

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完善辅导员的业务取向人格。辅导员虽担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但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在入职前缺乏系统性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训练,也不同于高校行政人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模糊又缺乏明确的边界。因此,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在入职以后逐渐积累起来的。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培训轮训机制,确保培训学时和培训质量,帮助辅导员建立知识体系,提升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聪敏性。其次要建立辅导员学习共同体,通过形成独特的辅导员团队学习文化,不断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不断增强其化解学生实际成长问题的能力。还要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其职业自信,增强其树人有恒性。

以激励学生成长为着眼点,完善辅导员的人际取向人格。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不仅要能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工作,更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抵人心,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要增强辅导员的共情能力,在共情中打开学生心扉,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要提升辅导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其乐群性,促其做好协同育人的桥梁;还要提升辅导员的劝勉力,推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长,使“学生不待指导而求进益,离师而能学,不在亦然”。

猜你喜欢

年度人物人格编码
年度人物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现代青年》2018年度人物评选
Genome and healthcare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