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空
2021-03-13
展览资讯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时间: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2日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单位协办。
此次展览是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
展览分为“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单元,共展出含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门类展品共计115件(组)。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明仇英《赤壁图卷》、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阳羡帖卷》、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等国宝级文物均在展览中展出。
展览将借助一幅幅传世书画、一件件精品器物,诉说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中国人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创造力、奋斗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
时间:2020年11月24日开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多,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收藏门类。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铜镜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观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铜铸造工艺、审美意趣、民俗信仰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举办“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览,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铜镜藏品数量大、品种全、铸造精良、时代特征鲜明。自1958年沈从文先生出版《唐宋铜镜》以来,对古代铜镜的整理研究工作持续不断,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累。本次展览从数以千计馆藏铜镜、相关妆具及铸造陶范中精选出260余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展览分为“鉴于止水”“清质昭明”“湅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莹质良工”七个单元,通过历史脉络和专题展示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动画、多媒体互动等新技术手段,系统呈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和铭文装饰等。
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
时间:2020年12月12日~2021年3月7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3月7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引进由湖南省博物馆策划,联合长沙大观文化共同呈现的“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专题展,以60余件明清以来的人物画及相关展品,为广大观众呈上一个以“慎终追远”“修身齐家”“敬天爱民”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敬祖——宗法礼制”“悦己——闲居雅集”和“享神——风俗信仰”三个部分,向大众再现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图式,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人物画被赋予的社会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推荐阅读
《龟兹石窟题记》
主编:赵莉、荣新江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龟兹作为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地方王国,最盛时包括今天新疆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从汉代以来,也是中原王朝统辖下西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留存下来的龟兹石窟成为追忆东西文化交流、龟兹历史文化、佛教美术融会贯通的最佳场域。
《龟兹石窟题记》由三部分组成。《题记报告篇》由庆昭蓉、荻原裕敏、赵莉撰写,主要是对带有题记的洞窟、题记位置的描述,以及对题记的转写、转录、翻译和注释,给读者提供他们调查与释读龟兹石窟题记的完整记录。《图版篇》由新疆龟兹研究院提供全部石窟现场资料与窟前清理出土文物的图片,辅以国外所藏相关资料,由庆昭蓉做最后整理合成的工作。这些细部的题记图版大多是首次发表,为学界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资料,也为龟兹石窟题记保存了一份档案。部分黑白图片置于《题记报告篇》,以映带报告本文,请读者合参。《研究论文篇》收录朱玉麒等项目成员撰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包括霍旭初先生有关龟兹石窟题记的论文,使得全书更具有完整性。
《跨文化的艺术史:图像及其重影》
作者:李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本书作者集十年之功,跨越东西,纵横数万里,穿越美术、工艺、思想与文学等不同领域,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图像分析,集中探讨欧亚大陆两端中国与波斯、意大利诸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媒介竞争和跨媒介生成现象,具体演示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本书提出“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艺复兴”的观念,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现代世界的开端,视为一个与丝绸的引进、消费、模仿和再创造同步的过程;认为世界的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创造了以跨文化为本质的文艺复兴。本书还探讨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的可能性,即艺术史是一部围绕着艺术作品展开的“微妙的历史学”和“有限的总体史”,也是一部以展览形式出现的“可视的艺术史”。
围绕“跨文化”这一线索与主题,本书分为三编十七章。第一编“跨越东西:丝绸之路上的文艺复兴”,将“丝绸之路”与“文艺复兴”这两个艺术史上的重要课题联系起来,探讨了13~16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艺术交流。第二编“跨越媒介:诗与画的竞争”着眼于艺术之媒介,用具体的作品案例揭示了绘画、诗歌、建筑、文学等媒介之间的竞争与相互转化关系。第三编“探寻方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则重点讨论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由此探索“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的可能性。
《建筑的想象:建筑环境的技术与诗意》
作者:(英)迪恩·霍克斯著,刘文豹、周雷雷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本书收录了迪恩·霍克斯重要的10篇阐释建筑环境的论文,涉及从20世纪初的现代建筑探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运动,以及20世纪后期的精彩建筑作品,旨在强调建筑设计的环境因素,如声、光、热等方面。并且高屋建瓴地将建筑环境因素的技术手段与艺术感染力结合在一起,揭示了20世纪卓越的现代建筑大师及其建筑作品是如何将环境的声、光、热控制与艺术性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对于倡导“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国当下建筑界,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也因此,本书既可以作为一本现代建筑史书和大师案例分析著作来阅读,也可以成为广大建筑师的绿色建筑实践创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