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厌学”到“爱学”

2021-03-13王光殿

人物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辅导

王光殿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也会因为学习压力较大导致出现“厌学”情绪。这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或者是转变小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从小学教育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厌学行为进行普遍性的心理辅导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厌学;爱学;心理辅导

厌学情绪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有些是因为较大的学习压力造成的,有些是因为对学习的恐惧心理造成的。但是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厌学情绪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导致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变差。

一、当前小学生群体出现厌学行为的原因分析

1、较大的学习压力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受整体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开始出现压力较大的情况。与之前的小学生学习相比,当前的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要兼顾到一系列的特长教育、道德教育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都会出现就轻避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之下,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那些考核方式较为灵活、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轻松的课程上来,而对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学习等多方面学习的关注度就相对降低。再加上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学习压力。

2、较大的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对当前小学生的个人学习发展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一些家长针对孩子的学习付出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有较好的表现。再加上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很多家长会通过比较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增加压力,践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关注,而是简单以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度来要求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很多家长群体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方式,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学生都倍感压力,甚至有些孩子滋生了“不想回家”的心情,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教育发展。

3、较大的自我压力

虽然小学生群体的年龄相对较小,但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会更加关注日常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情况。有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意或无意地与其他同学比较自己的学习成绩、穿着打扮、文具用品等。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因为相互之间的攀比而出现“我不如他人”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度。再加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这种差距会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自我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如何让小学生变“厌学”为“爱学”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创新教育方式

很多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孩子对教师在课堂教育中的关注度不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学习差距。为进一步缓解小学生的厌学压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学的创新。通过多媒体方式展开日常教学,让躺在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从而激发小學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主动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展开专项性的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升自身的学习意识,很多孩子也会在较为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探索意识,建立更加科学的自主学习意识,缓解“厌学”情绪,逐渐向“爱学”的目标靠近。

2、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也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缓解学生厌学焦虑情绪的过程中,家长群体也要以身作则,切实为孩子的学习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既要有压力意识,也要有动力意识。家长群体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展开日常教育指导。比如有些孩子能够在紧张环境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可以通过营造相应的环境来激发孩子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有些孩子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调动自己的学习精力,家长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度。在这样的成效之下,很多孩子会逐渐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有征服问题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爱学。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以身作则,主动放下手机,与孩子同探究、同进步,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

3、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引导

小学阶段的厌学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正确的心理认知,导致这些问题在进一步的发展、积聚的过程中形成“大问题”,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发展为“厌学”。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时坚持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首先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上课学习状态,并主动向家长群体通报这一问题。家长与教师集中关注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从孩子的自我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同时教会孩子科学的心理暗示方法:“你看,你也是很棒的”“你可以的啊,你忘了你小时候半个小时就能背下一首古诗的,多棒呀,这点问题不算什么的,你一定能行”“每个人之间都会有不同的,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差距的,我们要做的是赶上别人的脚步,如果你自己自暴自弃的话,就可能落后哦,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等等,通过这样安慰与激励并重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解决孩子的“厌学”行为。

结语

小学生厌学问题是常见的。教师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这一问题。如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变方式,从家长群体的思想出发转变思想认知,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心理发展,从而变“厌学”为“爱学”。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833500338200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辅导
大学生厌学情绪浅论
写给厌学的孩子们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