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索

2021-03-13孙苏扬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者突发事件群体

孙苏扬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147)

摘要: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带来影响公众情绪稳定、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同时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重事后教育轻事前预防、教育内容缺乏、心理干预的延误的情况,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种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路径从加快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引领的第一切入点,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事件的更好解决,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一、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重大风险挑战,各种可以

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2]。在给社会秩序带来危害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1.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稳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正常的生产

生活秩序被打乱,大学生又因其社会经历较少,在此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慌等情绪,导致情绪的不稳定。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一经爆发,便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包括大学生群体,也在挑战着尚未形成稳定成熟世界观的大学生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当个体不良情绪出现在网络平台,会迅速引起部分人的情绪共鸣,会进一步推动不良情绪的传播,最终导致公众的情绪表达偏向负面。当公众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无疑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可能导致网络舆情危机。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公众作为社会主体有权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信念以及情绪等,当以上内容汇聚在一起,会产生舆论影响,如若舆论方向走偏,势必会威胁社会稳定。在现今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发表意见,促进了话语权力的再分配,从而形成了‘去中心化’的舆论格局——政府、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绝对权力不断被削弱,公众的信息资源与话语权力有所提升[3]。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上最积极的活跃群体,在接受社会主流信息传播的同时,也被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充斥。对大学生的是非观产生挑战,严重时会导致网络與情危机的爆发。

3. 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时难以对事件的成因和发展方向作出科学预测,封建迷信思想就容易出现,导致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又由于部分网络上对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错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是非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可能会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取得的成果。

二、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重事后教育轻事前预防。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前预防远远低于事后教育,就表明了高校缺乏这种完备的体系机制,将侧重点放在事后的教育上,缺乏事前的预防,不完备的应急体系,就会造成大学生群体的危机意识薄弱,缺乏预防和应对的能力。危机意识是人类社会预防危机的前提性认识,通过对危机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预测有效地防控危机[4]。

(2)教育内容缺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有很少的关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相关内容,现阶段,多数高校对于应急知识教育都是很缺乏的,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依旧采用传统的行政手段,这会使得应对力不从心。当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便显得措手不及,容易陷入被动,受此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中,也往往陷入‘马后炮’的尴尬境地[5]。

(3)心理健康的普及及心理干预的延误。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将极大地影响公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甚至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当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负面影响以及其迅猛的速度蔓延,当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就会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出现明显的盲目性和情绪化倾向行為,特别是处于受灾区的中心人群,心理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增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难度。再加上主流信息的不足,舆论引导的不力,各种流言、谣言的传播,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恐慌。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重点对受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影响较大,且已产生明显心理症状的大学生一对一进行心理帮扶,以减轻由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

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

1.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有利于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

纵观历史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我们可以发现,在社会常态下难以调和的矛盾,会在非常态的社会环境中得到解决[6]。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期,也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契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

2.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灾难性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在实践生活中,正是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发事件,大大的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7]。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受各种典型事例和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会增强,教育者所阐释的理论和素材也就更具有信服度和说服力,从而使得大学生群体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次,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波及人的内心深处,亲历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比接受传统理论性教育的效果更加直观和深入,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使大学生群体感同身受,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基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路径分析

1、加快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公共突发事件,科学健全的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预防其他人员的介入使得事态扩大化,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民众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从而不会轻易的被不法分子带往错误的方向。其次,在预警教育环节中,教育者在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常规教育时,还应该加入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8]。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这一环节中,要积极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基本常识教育、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我防护知识教育和心理调适等教育。

2、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深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共同理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志向,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强调个人与祖国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得大学生群体在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够拥有大局意识和乐于本献的精神。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很容易接触到一些新思想、新文化,但是他们政治辨别能力不足,因此容易被一些不好的社会思潮所迷惑,加之不法分子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单纯的大学生群体极易被蒙蔽,从而会导致社会安全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主要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方法上要注意与社会实战相结合,要积极创新以民族精神为载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的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归属感,这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深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的,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我们牢记荣辱观的内容[9]。深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培养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和甄别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

(3)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是世界存在发展的基础,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强大破坏性,不仅体现在对于建筑物和社会秩序的破坏,还体现在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人所创造的所有价值,都是以生命为基础的,失去了生命,就无所谓生命价值的实现,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面前,要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教育对象去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正确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信仰是人生命的精神支撑。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同步进行死亡教育,世界上的每个人,无一例外,最终都会面临死亡。死亡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群体充分认识到,人人都会经历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将面临的,谁也不能避免,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死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亲人、朋友逝去,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往往会受到极大的沖击,从而表现为情绪崩溃,无法适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引导教育对象科学的看待死亡,并且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能努力与当下,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 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手段[10]。受到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和不良的心理现象,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开导和教育,学生的心里就会留下阴影,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或导致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针对性和紧迫性的,它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做出反应。教育者要通过疏导教育法,使教育对象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心理调控能力极差的个别同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个别谈心,后期还要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恢复和心理评估,确保大学生真正从心理危机中走出来,从而进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他们勇敢面对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勇气。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力軍,这支队伍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第一,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听从党的领导,要认真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深入探析其中的每一项内容,将其落到实处,使得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发挥其价值作用,并将这些理论性的内容付诸到实践中去;第二,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该及时的解放思想,拥有创新精神,要积极吸收中外的各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主流,不被淘汰。第三,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呈现出科学的做事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不能被常有的思维模式所禁锢,要逐渐具备立体思维、开放思维,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01.

2.黄河.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261.

3.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务实[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71.

4.崔小璐,陈小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10, (10): 84-89.

6.李蔚然. 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7.杨建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89-190.

8.李晓元. 新时期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9.

9.邓演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12.

10.刘韧.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1323501705336

猜你喜欢

教育者突发事件群体
品读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中间群体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