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教学
2021-03-13刘冬梅
刘冬梅
主题阅读教学,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下,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即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自身特点、课程单元以及教材本身出发,围绕着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材、课程资源中寻找、整合或挖掘出来的哲学主题或文化主题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
基于课堂,面向生活,以整合为手段,加强课内外之间的联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一方面,树立“得法于课内”的意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实例,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以“得益于课外”为指导思想,在主题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课堂内外的沟通,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广泛的学习语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引导学生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实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的教学体系,营造内部和外部沟通的、跨学科的最佳语言学习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言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语言,在主题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整体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体系,实现“大语文”教育观。
一、整体施教,提高阅读效率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原则。整体性教学原则不再是传统的一课书一课书地教,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去教。这时候的单元主题就像藤,一篇篇课文犹如瓜,在教学时,需要用这个“藤”将一个个“瓜”串联起来。
同学们在同一主题下,阅读也由课内引申到课外,有助于拓宽阅读范围。在教学时,教师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一个特定主题进行大单元语文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率,组织要适当,也要做到有详有略,有效拓展,让阅读教学从课本内延伸到主题阅读与经典诵读,这样也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而且还应了那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接下来,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展开阅读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二、从批注入手,习惯与方法并进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走马观花,把焦点放在了故事的情节上面,对文章中的那些生字生词一跳而过,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与情感的体会也是囫囵吞枣……当阅读完这篇素材时,学生吸收甚微,消化不良,写起作文来也是无话可说……“读书不得法等于没读”,“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才能让阅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每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各种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方法,如解释、概括、质疑、联想等,让学生学会使用批注,走进书中,走近作者,这样也利于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莫放拦路虎”的好习惯。在好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多种做批注的具体方法:遇到生字、生词时,要主动去翻一翻字典,标下注音,写出其中的意思。当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要动笔去勾画,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带着这些疑问反复去读书、去探究。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感染与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逐渐形成,提升到“品读优美语段”“体会深刻含义”等方面,而且还能耐下心来仔细品读,反复咀嚼,批注感受和体会,学生之间也会主动进行交流分享。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也会在阅读时养成一种爱思考、爱积累的好习惯,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也都随之得以提升。
三、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
改变学生阅读量小,阅读兴趣不高的状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学生一般花费2~3个课时就能完成一组课文的学习,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能完成一册教材的阅读,其中,将节省出来的课内外时间可供学生阅读和参加活动。这样,同学们既能阅读更多的书,而且摄取的面也更加广。
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精读课上,学生借助课例能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泛读课上,学生则能使用学案自学。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主动。在拓展课上,学生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畅游书海,而且大家都乐此不疲。整个阅读教学环节既体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便于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必要的阅读方法,小到理解词语、做批注,大到学习一类文章时应该把握的要点、切入点等。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吃透教材,有些学生还能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清晰的“学案”,真正实现了自主读书。而且学生自己还能做一名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鼓励学生多去读书,读好书,使學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他们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139750170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