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考与实践

2021-03-12胡淑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布图渔场洋流

胡淑琴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为例,以地理单元大概念建构课时知识框架,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对5个课标进行整合设计,以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对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思路做了介绍,并对“教-学-评”的评价试题做了说明。

关键词:单元教学,大概念,地理核心素養,水圈,洋流,海—气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的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培训,通过暑期参与华师教育研究院培训学习,我对单元教学进行了学习、思考和实践。崔允漷教授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途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我们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整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关于“地球上的水”的5条课标进行整合梳理,从大单元角度出发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探讨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思路。

一、以地理单元大概念建构单元教学内容框架图

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其主要特征为:能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能统摄或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解释力;能提供对于理解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或关键工具,可运用于新的情境,具有持久的可迁移应用价值。单元大概念的确定要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提炼。依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相关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见表1)。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为整体展开系统化、科学化的单元教学整体备课的思路,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从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思考本单元的教与学。在必修地理和选择性必修自然地理基础的相关课程内容要求下进行梳理,确定4个大概念:水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圈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水体运动影响人类活动,海─气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但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悟或反思,需要我们教师去设计。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4幅框架图: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框架图(如图1),洋流及其影响的知识框架图,海---气相互作用知识框架图;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框架图。通过实践教学,围绕大概念,建构的课时教学内容知识框架图,很好的帮助指导学生落实课标要求,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时设计案例—洋流第二课时

该课时参与了北京汇文中学组织的“集团展示课”的研究活动。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主要有5个:①通过阅读高一文本课文,复习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完成填充图册习题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②通过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在维持全球水热平衡中的作用;学会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学会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渔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③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对沿岸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④通过文本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和地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⑤通过具体案例和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会将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主要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起完成5个任务。任务一: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导入新课举例说明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指导学生完成填充图册44页第五题。复习必修第一册内容“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通过做题和阅读文本,唤起已有认知:①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轮船顺洋流航行,加快速度节约燃料,反之减慢速度,消耗更多燃料;海雾、冰山威胁航海安全。②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任务二:学生阅读教材70页文本“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1、2、3自然段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洋流在维持全球水热平衡中的作用;通过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读出东、西海岸的气候差异,结合景观图片判断出东部降水多,树木茂盛;西部降水少,沙漠广布。引导学生利用洋流分布规律,绘出澳大利亚东、西海沿岸流经的洋流,辨析其性质得出结论:暖流对经过的沿海地区----增温、增湿;寒流对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温、减湿。学生继续阅读教材70页文本“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4自然段内容。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渔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渔场的成因学生已有的的认知是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教材重点强调了上升补偿流对渔场的成因。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在秘鲁沿海,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伸不冷水袋,折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游,使得这里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并用模式图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得出: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任务三:学生通过完成填充图册45页第六题第4问。建构“位置+有什么+为什么+结论”的地理答题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笔书写,强化认知。任务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1页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欧洲西北部气候”。完成填充图册44页第四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中卑尔根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推理卑尔根的气候类型,并对比地理图册验证推理,和查阅拉布拉多半岛东海岸的气候类型。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造成北大西洋东西两岸60°N附近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强调行为动词“说出”和“分析”的答题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读出图中的洋流和盛行西风的显性信息,布置学生课下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答题思路,给出大西洋60°N东、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和景观图。任务五:在教材68页“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标出能够形成大渔场的位置。完成填充图册45页六题5问--说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季节,并解释形成原因。因为时间的关系,带着学生在地图上辨析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处,还是上升补偿流。学生判断的很好。帮助学生梳理了说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季节,并解释形成原因的分析思路,布置为课下探究作业1。

猜你喜欢

分布图渔场洋流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渔具分析方法浅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中国癌症分布图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渔场”
人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