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培育研究
2021-03-12李洋洋
摘要:教师职业使命感的高低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发挥以及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教师职业认同感不足,职业倦怠时有发生,因此,有效研究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对激发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长春市区5所高校70名教师和3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中30名青年教师进行个案访谈,以此剖析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现状并提出教育策略。
关键词:青年;思政课;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1-0153-04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培育研究”(JGJX2020D612)。
作者简介:李洋洋,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就是在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领路人和指引者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也成为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激发职业敬业精神以及提高教学技能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教育部倡导“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立德树人理念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制度支撑,研究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内涵
最早关于职业使命感的表述来源于宗教,具有“上帝召唤”的含义,但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变迁,职业使命感的宗教性含义逐渐模糊化,出现了符合各行各业的意义。Weiss与Skelley从个人意识角度出发,认为职业使命感在为他人服务或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能自我分析出恰当的路径[1]。Dik与Duffy从人们内心深处使命召唤的角度出发,认为职业使命感能够让人们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目的感,并且具有利他倾向特征[2]。
关于职业使命感的内涵,国内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廖传景、毛华配等人在《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结构与测量》中提出职业使命感可以分为社会和国家需要两部分,并遵循心理学认识规律:感知-理解-认同-内化的心理[3]。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于职业使命感的内涵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对其广义内涵做了一定的阐述:第一,职业使命感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组成,内因是由个体内心及信仰等组成,外因是由社会需要构成;第二,职业使命感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第三,职业使命感有亲社会倾向性或利他性的特征。
综合国内外对职业使命感的研究,本文所涉及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主要是指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职业的认同以及在工作中具有目标感、意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二、影响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因素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选定长春市内5所高校,随机抽取70名40周岁以下思想政治教育课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5.6岁),以及3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问卷,共15题,包括教师职业责任感、获得感、职业发展空间状况;第二部分为学生问卷,共10题,包括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感状况。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为94%。
2.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职业责任感不强、获得感不足、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具体如表1。
(1)职业责任感不强
研究表明,82%的学生认为部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缺乏。主要表现在事业心不强、缺乏对学生的关怀、爱岗敬业程度不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小觑。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择业观的建立等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不同文化思潮开始涌入国内,低俗庸俗的文化极易将青年大学生引入歧途。因此,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只有用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去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把思政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提高学生的认知和鉴别能力,一方面可以彰显自己的事业心以及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职业获得感不足
研究表明91.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获得感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活幸福指数低、教学科研压力大等。职业获得感不应仅仅停留在物质奖励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鼓励和支持。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主要是指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满足感和幸福感。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职业收入成为维持家庭生活状况的重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构成:87%是刚毕业的大学生,13%是刚成家立业的青年人,经济收入对其维持生活尤其重要。因此,如果学校在物质层面无法保障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生活,那么精神层面质的飞跃就无从谈起。除此之外,职业被认可也是青年思政课教师提高获得感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共政治课也极易被学校、学生和社会所忽视。因此,建立健全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机制,让更多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明确自身职责、在工作中提升自身技能,使其更好地胜任工作来强化职业归属感。对于青年思政课教师而言,提升职业地位也是培育其职业获得感的必要方式之一。
(3)职业发展空间受阻
在对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个案访谈中了解到,随着国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各項制度使思政课教师倍感压力。这些压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还包括科研和职称晋级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思政教师的师生比例失调严重,不足1:350。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地挤占了教师的休息时间。除此之外,有些高校的聘任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并没有针对思政课教师量身制定考核标准,这给新进青年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晋升负担。同时,“一刀切”的考核机制不仅评价标准有待考量,而且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不符合各学院实际情况。当前阶段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从行政方面来讲只能由普通的教师晋升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学院院长。从职称晋级方面来讲,遵循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一晋升路径。无论从行政晋升出发还是从职称晋升出发,都要受资历、科研、教学成果等条件的约束,晋升职位越高,条件越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降低了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业的认同感,从而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消磨了他们的敬业精神。精神层面鼓励的长期缺乏,使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日益滋生。
三、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现实意义
旗帜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旗帜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这面旗。目前,随着改革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民主化、思想多元化激荡的时代,其具体特点如下: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二是心理特征个性化;三是生活追求时髦化。总而言之,如今大学生思想极其活跃,要想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一个正确的领路人。青年思政课教师就很好地充当了这一角色。相关研究表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是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教师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有力宣传者,是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要抓住有利时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客观实际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青年思政课教师要紧随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发展,提升自身理论文化水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中。可见,在当前信息化、民主化、思想多元化激荡的时代中,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四、培育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路径选擇
1.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建设以增强责任感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青年思政课教师思想建设的灵魂,也是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信仰,铸就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来抵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负能量。对青年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给予关怀。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难免会面对各种困难,譬如青年教师大赛前的焦虑、来自教学科研的压力等,组织要在这些细小甚微之处给予青年思政课教师细致入微的帮助和关怀,释放他们的精神压力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二是给予信任。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具有各自独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与风格,我们要给予一定的信任,帮助其成长,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在工作中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
2.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增强获得感
调查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低,进而导致他们工作获得感低下。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个人能从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并使自己具有获得感,能够驾驭这种工作。而能否从事或驾驭自身工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这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大部分青年思政课教师而言,目前正处于教学生涯初期,经验积累和探索学习对其而言十分珍贵,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对其不断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修养势在必行,同时,这也为培育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敬业精神奠定了基础。此外各高校还应该做好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工作,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消除后顾之忧。
3.补足数量短板扩展发展空间以提升生活幸福感
各高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这一文件,按照相关要求弥补思政课教师队伍短缺的短板,严格执行1:350的比例核定基数。此外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聘任考核机制,根据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职称(职务)岗位,在专业技术晋升方面要根据思政教师具体实际适当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在人员管理方面也要将思政课教师纳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统一管理。只有补足人员数量上的不足,扩展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使思政课教师从工作中收获幸福感,发挥敬业精神。
综上所述,青年思政课教师职责重大,肩负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重任。所以,在培育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使命感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使其在生活上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让其有幸福感;在工作上要充分给予信任,并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让其明晰自身未来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强满足感和获得感。只有让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更加丰厚和充实,才能使他们在关心学生和教学科研中具有敬业精神。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Weiss,J.W.,Skelley,M.F.,Haughey,J.C.,&Hall,D.T. Calling,new careers and spirituality:A reflective Perspective for organizational leaders anprofessionals[M].EmeraldGroupPublishing Limited,2003:175–201.
[2]Dik,B.,&Duffy,R.Calling and vocatiwork:Definitions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2009,37(3).
[3]廖传景,毛华配,杜红芹,张进辅.中小学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结构与测量[J].西南大学学报,2014,36(3).
[4]施晓玮.主题教育:大学教师进步性与使命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2).
实习编辑:肖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