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折断双臂,为的是捉住白云

2021-03-12宋石男

睿士 2021年2期
关键词:太史公韩非记日记

宋石男

一年过去,人常有虚度岁月之感,平日也可能有这种感觉,但在岁末年初最为强烈。究其原因,大概是在岁末年初,刚过去的一年意味着物理时间的死亡,而人面对死亡总是充满恐惧与不舍;正在展开的一年则意味着物理时间的新生,因此又让人重燃希望与斗志。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我们对已经虚度的岁月懊恼不已,同时又赌咒发誓要在新的一年里扭转颓势,像奔马一样甩开蹄子飞奔,撞上自己的命运,把它扛在肩上大步流星。

新年伊始,我开始记日记,很简短的三言两语,无非当日读了什么书,做了什么事。我以前也断断续续记过日记,但都没坚持下来,希望今后能坚持。记日记的好处,是可以省视自己的生活,从而警醒自己不虚度岁月。如果一生都可以坚持,那么最后这所有的日记合起来,就是一部个人自传。

近来我喜欢读中国古代自传,篇幅大都短小,有些也像流水账,其中最打动我的一篇,是《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个人自传。不过,读《太史公自序》,必须与《报任安书》合读,才能真正理解司马迁的伟大心灵。

《报任安书》是一封迟到的信。司马迁的友人任安数年前曾来信,司马迁迟迟未复,直到任安下狱即将被腰斩时,司马迁才写了这封回信,希望在友人离世之前,对他说出心中最重要的话。所谓“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如今您罪在不测,恐怕突然有不幸之事发生,使我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而我们与世长辞的灵魂也会留下无穷遗憾。)

太史公此书沉痛直白,深刺入骨,矫健磊落,任意写去,将自己虽为刑余之徒仍为著述而活的意志讲得苍凉酣畅。这时太史公已受宫刑,他不再对朝廷抱任何希望,只愿完成平生也是百代伟业的《史记》。书中“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数语,尤其沉痛恳切。大概是说,我都被整成这个鬼样子了,还要去给朝廷出力,这怎么可能呢?士人遇到这种情形,还不如自杀算了!但太史公毕竟没有自杀,因为他觉得,为了志向而惨活比受不了耻辱去死更有勇气,也更有价值。书中那段千古传诵的名言,至今仍让我深深震撼:“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列举姬昌、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以及《诗经》作者等人自厄困中奋起著述的事迹,进而道出自己之所以坦然就宫刑而不自杀,乃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果自己的书能完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那么所受的一切侮辱痛苦就都被抵偿,纵然自己再被杀一万次,又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呢?

我从前读过好几次《报任安书》,但都没有这次读的体会深刻。2020年,我们遭受了太多波折痛苦,世道就像一个不讲武德的流氓,把人打得鼻青脸肿,又像一个天蝎座的前女友,不给人任何一点好脸色看。然而,比起太史公的遭遇,我们身受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他在非人境遇中犹能不坠平生之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混天过日?

所以,我在2021年初的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折断双臂,为的是捉住白云,抱在怀里。”

猜你喜欢

太史公韩非记日记
“太史公牛马走”
韩 非(话剧)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编辑精选APP
坚持记日记好处多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知祸更需避祸
漫画
韩非为何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