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的城市标识系统管控策略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
2021-03-12陈毅伟
陈毅伟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12)
0 引言
城市标识系统是现代城市中构成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信息的传达和导向提示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2],帮助人们顺利了解环境,将复杂的环境信息简单化、条理化,并规范和指引人们的活动方向和范围[3]。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环境越来越复杂和立体化,必然致使环境信息产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局面。多元复杂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标识的作用得到重视,并广泛地使用在城市公共环境中[3]。
城市标识系统设计,不仅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切入点[4]。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如何通过标识系统的设计,让城市管理者便于管理与维护,使用者易于获取信息,减少标识信息视觉效果混乱繁杂对人们获取导向信息的干扰。因此,如何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城市标识现状问题
1.1 事权多、管理难
城市标识种类多样,包括步行导向标识、公交车站点标识、道路路名标识、警告、禁止、精神文明标识等。当前,不同的城市标识由不同的部门设置、管理和维护,存在管理上的壁垒,难以相互协调,如表1所示。
表1 现状标识事权对应表
1.2 缺标准、无秩序
目前,城市标识的设置大都从各个部门及业主的功能需求出发,已设置的标识只考虑标识功能不注重造型,在城市管理层面又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设计、设置标识缺乏引导,标识设置重叠重复、立杆繁多的现象较多,导致了标识散乱无章,与周边建筑、道路、景观环境不协调,对城市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缺特色、弱文化
城市标识是使用者接受城市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城市文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城市标识不仅仅作为导向、寻路、公共设施标志,也应成为每个城市独特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标识造型多且杂,缺乏地域特色。
2 城市标识设计目标
2.1 简洁明了
从使用者信息接收的角度,清减不必要的标识,合并能够一起设置的功能,尽量减少视觉干扰,保证使用者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所欲达到的路径的流畅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减少材料的使用,减少重复施工,保障市容整洁。
2.2 等级清晰
为各类标识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分级,功能规范化。不同级别的信息相遇,优先保证上一级别的执行。遇到国家现有标识规范(如交通法规),则以保证国家规范为优先。
2.3 特色突出
以一般区域为基础,根据不同地理环境所在区的文化特色进行特色化区域标识的设计。在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又能成为该区域独特的识别标志,达到一看到就能立刻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作用。
3 厦门市城市标识系统管控策略
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者历来重视城市设计的管控,将厦门市标识作为城市设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厦门市基于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构建,将城市标识系统与城市设计体系相衔接,明晰城市标识管控范畴,从分区域落实与城市设计景观管控分区相衔接的管控要求、分要素细化标识设计、完善地方管理机制入手,对城市标识系统管控提出具体措施,使标识系统符合城市空间管控管理需求。
3.1 明晰城市标识管控范畴
结合厦门城市的特征及标识的属性,分类梳理现状繁多的标识,明确重点引导步行导向标识、公交车站标识、识路名标识及说明警告标识,有国家设计规范的、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小的城市标识暂不纳入城市标识管控范畴,如图1所示。
3.2 分区域落实管控要求
标识系统属于流动于全市域的城市因子,其设计应做到全市统一、局部特色。因此,厦门城市设计体系的城市景观分区,结合标识系统的自身特色,将城市设计体系的一般区域、滨水、临山、历史、风貌等7种不同景观管控区域减少为两个差异分区,将管控分区划分为一般区域及特色区域(图2)。
图2 区域划分图[5]
(1)一般区域管控
结合一般区对标识需求,设置统一通用的标识规范。制定标识通用标准,规定标识载体风格、材质、颜色,信息的图形规范、文字规范等内容,让标识呈现系统性、整体性的形象,并凸显厦门的城市特色风格。
(2)特色区域管控
特色区是体现厦门历史风貌特色的区域,如中山路、鼓浪屿、集美学村等区域,该区域具有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体现厦门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区域。特色区除了遵循一般区域规范之外,强调塑造区域的文化特色,载体的风格、色彩、材质等应从该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中归纳、提炼,并加以应用至标识的设计当中。
3.3 分要素细化标识设计
标识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标识本身对图形、信息的表达,同时也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的相匹配。为更精细地对标识进行规划化、标准化的管控,厦门城市标识设计将设计要素细分为载体要素、信息要素及空间要素3大类,并设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1)载体要素
标识载体是标识进入人们视线的第一视觉感受,是标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载体要素包含尺寸、色彩及材质,在设置时要求同时结合城市尺度、色彩等城市特色考虑,并明确标识尺寸(图3),设置标准与街道尺度相匹配,尽量减少宽度,避免阻碍城市景观;标识色彩提炼城市自然景观的色彩,突出城市气质。厦门在色彩选择上以温暖、低饱和色彩为主,凸显厦门清新淡雅的气质;基于材质选用应考虑室外耐磨损及避免眩光,厦门在材质上以细颗粒磨砂材质为主,让使用更友好。
图3 载体尺寸示意图[5]
(2)信息要素
标识信息是标识传递导向逻辑核心形式,因此,人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符合认知系统的信息负荷。过量的信息将对行人的决策和判断起到相反作用,只有充分尊重人对信息处理的容量上限,才能促成对信息类型及层级进行科学的整合与梳理。信息要素包含内容位置、字体、地图、语言。其中,信息内容位置从人的视觉感受出发,根据不同距离的识别需求,从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规则化排布相应的标识信息,才能去除寻路系统的认知负荷(图4)。同时,在信息的地图中附10分钟步行圈、标志性地名等信息,方便使用者探寻周边的大街小巷,并附有查询公共服务设施,体现标识系统的人性化及智能化特点。信息字体采用具有厦门特色的字体,易懂又体现厦门特色。信息语言提供双语,同时标注当地的闽南语,凸显厦门地域特色,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排列示意图[5]
(3)空间要素
空间要素,主要是在设计中分三级节点进行空间定点规范管控及空间安装规范,明确设置地点以及信息内容,如图5所示。
图5 空间设置示意图[5]
一级节点,主要是位于大型交通枢纽、地铁重点站主要出入口、主干道与主干道的交叉路口、大型景点的标识。设置内容包括传递站点周边信息,包含地图10分钟步行圈内及其内的重要交通线路、重要公共建筑及景点、公共设施等信息。
二级节点,主要是位于交通枢纽、及枢纽沿线至大型景点道路上、地铁站重要出入口、次干道与主干道交叉路口、次干道与次干道交叉路口。设置内容包括传递站点周边信息,包含地图5分钟步行圈内及其内的重要交通线路、重要公共建筑及景点、公共设施等信息。
三级节点,主要是位于链接二级节点与景点中的道路沿线、转角,支路与支路、支路与次干道交叉路口。设置内容包括传递沿线最近和重点公共建筑、景点及公共设施信息。
3.4 完善地方管理机制
(1)统一管理事权
设立专职的标识管理部门,将上述4类标识(步行导向标识、公交车站标识、路名标识、说明警告标识)纳入统一管理。从标识需求提出、设计、设立到安置进行全程式的管理协助。
(2)构建管理平台
建立一套基于一张蓝图的多部门管理平台(图6),结合多规平台运用,将标识系统设计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求同步推送,多方协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协同管理能力。
图6 管理平台示意图[5]
4 结语
综之,城市标识系统需要分区域、分要素展开。管控分区上,划定一般及特色区域,一般区域一般控制,特色区域凸显地方文化,既强调管控的系统性,又关注管控的重点。管控要素上进行分要素指引,定性定量、精细化制定导则。从这两方面出发,以此衔接城市设计体系,管控导则纳入控规进一步法定化,逐步实现精细化、协调化的城市标识系统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