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3-12赵向阳陈智娟吴启斌侯锁军

南方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赵向阳,陈智娟,吴启斌,侯锁军

(河南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在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新工科的理念迅速被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紧随时代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专业,涵盖整个汽车后市场,紧密联系市场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大数据应用分析、5G等重大技术变革的驱使下,汽车类专业从汽车制造到维修过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快速融入电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应用型专业特点更加突出[2]。

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及“新时代高教40条”等战略部署,以河南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汽车卓越拔尖人才为核心,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化、职业化,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80所高等院校开设汽车服务相关专业[3],且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但其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不一,毕业生普遍存在应用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

通过对汽车行业发展、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及汽车类毕业生就业追踪等全方位的调研与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现有培养模式在培养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体系偏重理论体系,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理论课程体系的完整,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构建重视程度不足,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与高等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下,社会生产对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适应[4],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稳步提升。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来看,课程内容中占主体地位的是理论知识或陈述知识,实践课程数目和课时量相对较少,且多数实验课程是依附于理论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和定向性基础研究,缺少综合性、设计性、模拟实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更少,周期和课时也相对较少;课程与课程之间所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联系、相互孤立,尚未实现紧密衔接,亟需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1.2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以其培养模式与企业生产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了毕业生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为用人单位营造了稳定的人才需资源。然而,用人单位很少参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对人才方案的制定也较少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致使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相互脱节,造成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应用能力不足,适应岗位时间长,创新能力较低等现象。此外,在校大学生缺少接近企业、走进企业、深入企业了解和体验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机会,以至于对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影响。

1.3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1]是“新工科”建设的目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更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涉及机械电子、管理、金融等机械类、管理类、金融类学科;涵盖从新车进入流通、销售、购买、使用、维修直至报废回收各个环节的各类服务,涉及领域较广。无论是新车的流通与销售,还是汽车的维修和报废,各项汽车服务领域都是以汽车技术知识为基础的,而“新工科”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又是多元的[5],所以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基石。

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河南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新常态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以及培养创新性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目标,通过加快与时俱进的教材建设、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等方法,探索和实践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

2.1 以“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目标

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生产向精品服务的转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特点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逐步形成。新工科背景下现代汽车服务业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科学、金融学、互联网技术等学科知识,全面适应汽车全生命周期中某个或多个环节的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全方位为客户提供服务。鉴于此,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管理学、金融学、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与汽车工程基础课程交叉融合,制定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制定和更新课程标准,建立紧随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2.2 加快推进与时俱进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

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发展特征已由传统燃油汽车结构转变为了动力系统的优化升级、智能水平的提升、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技术研究,而当前部分课程教材仍停留在化油器、单点进气道喷射等老旧技术层面,对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汽车新技术未有涉及或涉及不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汽车新技术、新服务的认知和掌握。因此,革新教材内容,加快推进建设与汽车租赁、汽车电子商务与金融、共享汽车等新型服务,新能源、车辆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势在必行。

2.3 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凸显,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贯通,将功能相近的不同学科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进行设置[5],其中,专业教育模块又根据目前汽车市场发展需求分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和其他专业拓展等方向,以扩大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2.4 建立“3+1”联合培养机制

推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持续深化校企融合,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对汽车类专业人才层次和技能的需求,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强化校企合作“3+1”联合培养机制。在校培养阶段:大一至大三在校完成学科基础知识、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大四一年以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与汽车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实践或设计。构建“3+1”联合培养机制,旨在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岗位职责之间的桥梁,使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汽车企业的实际生产、服务及工程项目中,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服务理念和经营之道,从而增强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新常态下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其服务内容涵盖了汽车生产服务、汽车技术服务,以及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每一方面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由此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置要与行业实践、企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遵循“突出特色、强化实用、注重创新”的原则,以基础实验、专业实践、综合创新实践为架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实践项目设置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密切结合;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整合实践教学设施,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实训探索法等基于研究的教学方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2.6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邀请汽车相关的生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教学实践平台开发企业等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实施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由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项目或毕业论文课题,并选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参与论文答辩的过程,全方位考评学生的毕业成绩;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组建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与理论知识相融合。

2.7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开展全国高校汽车金融管理师与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协同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并对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落实“1+X”证书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汽车服务业包括生产、销售、售后、维修、金融、保险等领域的职业岗位、生产方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正确面对现有问题,以新工科为契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南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为例,剖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对汽车服务行业的影响,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培养目标设置、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为未来汽车后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课程体系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