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式与STEAM教育融合探究*
——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2021-03-12姜立民王景立

南方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

姜立民,王景立

(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2.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对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理论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基本成熟,但如何有效、合理进行该部分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探索,是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培养计划学生选拔后,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节点,进行STEAM教育模式培养同辅导员工作有效结合,可促进培养计划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满足社会发展对“全能型”人才的需要。

1 STEAM教育与辅导员工作融合探索

1.1 STEAM教育内涵和外延

传统意义的STEAM教育是指通过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式、项目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1],其提法来源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者Yakman将“艺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因素与STEM结合,形成的STEAM概念。其内涵是将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实践融合,进行“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项目化实践和合作学习,以形成学生由客体转变为主体、教师由主导转变为协助、创新思维能力自我提升的教育层次,培养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深层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解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群体[2]。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STEAM教育外延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工具性、认知性、交往性的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个体与环境、社会的交融、锻炼,引发学生身心相对持久的良性转变,形成趋于能力和智慧叠加的行动性探索学习,也就是学生个人的多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1.2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体内容与育人目标

2017年9月27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3]对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归纳为思想引领、行为养成教育、党团班建设、价值观建立、突然事件处理、网络思政教育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相关理论的实践研究。

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的育人目标包括知识融合能力、意识形态方向确立、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培育、团队意识养成、“解决问题”思维建立以及理性的自我认识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是学生通过将知识和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经验、磨炼意志、历练创新、收获成果、自我提升,从而实现学生个人的多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从横向来说,高校学生辅导员总体是服务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后备力量;从纵向来说,大多数学生辅导员对应学生专业门类、学科架构是融合的、交互的,那么在学生服务和培养教育过程中,就势必需要进行不同学科、专业同学的多样性教育、融合性教育,推进“按需施教”,方可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培养需求,同时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更好、更快成长成才的需求。

1.3 教育融合探究中学生辅导员工作融合节点探索

图1 STEAM教育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育人目标对比

通过前期研究,将STEAM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与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育人目标对比来看,其教育结果或教育目的契合度较高,具体分析情况详见图1。从对比情况来看,在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层面,利用STEAM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培养计划学生不同时期、教育阶段和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形式教育,能够更好适应培养计划学生发展状态需要,更好实现学生培养阶段中创新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和学生学涯、生涯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2 辅导员工作融合做法探究

2.1 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具体内容的“四维”分析

首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在教育阶段和学生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维度(见表1)。从表1可以得出,在培养计划中,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不同阶段,应进行成长过程体系的适应性教育,以适应学生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需要,综合看来,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内容与STEAM教育理论模式契合度极高,可进行具体教育模式方法的探索。

表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四维”分析

2.2 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与STEAM教育融合探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传统思政教育和网络思政教育结合进行,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基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相关工作。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教育过程中,利用STEAM教育的理论方式,建立依托培养计划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理论学习研讨小组、“学习筑梦班”“线上研究室”“校企共同指导”的“3+1”教育模式,通过理论教学、小组研讨、创新实践、总结发言、交流互助、检验提升等过程,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先行者,加深学生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利用培养过程中的“见习”环节,充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价值观”能动性,将积极的思想政治理论拓展并渗透到学生日常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

2.3 教育融合学生“创、职、就”探究

在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依托专业和学科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整合,并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技术创新和创业、就业实训等环节,开展探索性、实训性教育和锻炼。对于培养计划的学生来说,需要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对接、创新和实践,并进行团队式联动、创新理论酝酿、技术路径探索以及形成项目化成果,进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和教育。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探索尝试利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赛事,锻炼、检验和提升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与吉林省农机管理中心联合施行的“进社帮创”活动,与省内农民合作社、农机企业实现对接,充分为培养计划学生提供职业探索平台,促进学生岗位适应性,夯实本专业就业输出基础。实践证明,这些通过辅导员工作推进的相关教育模式与STEAM教育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吻合的。

2.4 教育融合探究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工作

在培养计划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其“卓越”“工程”素养和较强的“试错”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利用STEAM教育进行真实案例分析、假定情景模拟、分析解决问题训练、创新能力培育,实现学生深入参与、能力提升和价值意识增强。既能够使学生学理论,又能在现实状态下分析问题、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举行的“榜样的力量”学生典型事迹报告、“双优进寝室”“模拟农场”竞赛等活动,通过报告、竞技等活动实现辅导员工作对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亦是如此。依照学生的个人情况,利用“明确结果和模糊任务”的项目化合作,进行个体的融入性参与训练,逐渐使其打开心扉,广交朋友,过渡到互助性心理疏导,可以逐渐淡化学生心理负担,解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4]。不难看出,以上阐述中的相关做法与STEAM教育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不谋而合。

2.5 教育融合探究辅导员理论与实践工作

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极其重要,如利用STEAM教育的项目化形式,建立“明确结果和模糊任务”框架,在育人过程中整合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知识,探索创新,不断实践研究,寻找适合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式,建立对应培养计划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更具科学性、适应性和高效性。为更好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高质量发展,充分将适合培养计划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应用其中,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保障,为社会提供综合性、高质量、全能型优秀人才提供有效支撑[5]。自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来,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即开始探索利用STEAM教育模式与辅导员工作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培养,培养效果已逐渐显现。

3 教育融合探究效果样例

通过利用STEAM教育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在2015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中选拔的培养对象为例,经过几年的培养教育,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4项,省市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7篇,授权专利6件。学生培养后,升学比例为46.15%(均为985、211工程高校),专业相关企业就业比例为53.85%,综合就业率100%。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梳理和对STEAM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在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中,融合性应用STEAM教育理论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辅助进行培养计划学生的管理服务、创新育人和实践育人,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了培养计划学生多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训练、解决问题思维建立、价值观念确立、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意识养成、理性自我认知等多种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和有效提升,是极具实用价值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模式和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