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12

老年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衰重度入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老年病区,广东 惠州 516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终末状态,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50%左右的CHF患者会在出院后的3~6个月内再次入院,对患者心功能恶化、生存质量以及5年存活率均有较大影响[1]。导致CHF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较多,与出院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肾功能不全、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因素有关[2],与心功能则具有间接关系[3]。如何减少CHF患者反复入院、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回顾171例老年CHF患者经治疗出院后2年内的再入院情况,分析导致CHF患者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老年内科收治的老年CHF患者共171例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73例,年龄60~94岁、平均69.1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制定的CHF诊断标准[2];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年龄≥60岁,无性别限制。排除标准:心功能Ⅳ级;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入院前1周内有心肺复苏史;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病因不明;心脏开放性手术史者。本研究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分组方法 通过电子病例系统、门诊系统、社保付费系统、出院后随访登记信息、电话询问等方式,收集171例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诊疗资料,根据是否因心衰反复入院(心衰出院后2年内至少因心衰发展再次入院1次),分为对照组(出院后2年内无再次入院)53例(31%,53/171)和反复入院组(出院后2年内至少一次再次入院)118例(69%,118/171)。

1.3 资料收集

1.3.1 患者基本特征资料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1.3.2 首次入院时的疾病资料 ①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病、脑梗后遗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肌酐、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Na+、肌钙蛋白T、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贫血:Hb<120 g/L(男),Hb<110 g/L(女)。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5 g/L。低钠血症:Na+<135 mmol/L。肝功能异常:ALT、AST>40 U/L。肾功能异常:肌酐>106 μmol/L(男),肌酐>97 μmol/L(女)。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④并发症情况,包括焦虑状态、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⑤日常生活能力(ADL),应用Barthal指数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分为4个等级(0级100分,为完全自理;Ⅰ级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部分完成,需要部分帮助;Ⅱ级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Ⅲ级≤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帮助)。

1.3.3 出院后2年内的预后资料 包括因心衰相关死亡、其他疾病再次入院、其他疾病导致死亡、全因死亡的患者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导致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比较 对照组、反复入院组男性数量分别为32、66例。对照组、反复入院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5.4±12.4)、(71.1±13.2)岁。与对照组比较,反复入院组年龄较高(P<0.05);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的疾病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反复入院组既往合并COPD、瓣膜病的比例较高,贫血患者的比例较高,血清Pro-BNP水平、LVEDD较高,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比例较高,ADL重度受损患者的比例较高(P均<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的疾病资料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的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的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对照组反复入院组P值肌钙蛋白T(ng/L)34.4±22.6 43.2±26.8 0.071 Pro-BNP(pg/mL)6 489.2±6383.5 9 298.1±7689.9 0.027 LVEDD(cm)5.2±0.9 5.7±1.0 0.008 LVEF(%)43.5±15.2 41.6±14.8 0.447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2年内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院后2年内因心衰相关死亡1例、其他疾病再次入院14例、其他疾病导致死亡2例、全因死亡3例,反复入院组分别为24、38、2、26例,反复入院组出院后2年内心衰相关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9.976、6.962,P分别为0.002、0.008)。

2.4 导致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两组单因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1.1岁、既往瓣膜病史、ADL重度受损、LVEDD>5.7 cm可作为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见表3。

表3 导致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①老年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发生率高,达到69%;②老年CHF反复入院患者的年龄较大,常伴有ADL重度受损、既往COPD史、既往瓣膜病史、贫血,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方面则表现为Pro-BNP、LVEDD较高;③老年CHF反复入院患者发生心衰相关的死亡及全因死亡明显增多;④年龄>71.1岁、既往瓣膜病史、ADL重度受损、LVEDD>5.7 cm可作为老年CHF患者反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病死率和再入院率居高不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如何减少心衰患者的患病率及反复入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心衰治疗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林乐语[4]对北京市急诊心衰患者3年预后、治疗现状进行追踪,发现患者3年因心衰再入院率为51.63%。本研究发现,CHF患者2年内的再入院率高达69%。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衰反复入院患者多年龄较大,常伴有ADL重度受损、COPD、瓣膜病、贫血,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方面则表现为Pro-BNP、LVEDD较高。年龄越大,心功能可能越差,伴随的疾病越多,身体脆弱性增加,容易造成心衰的加重。ADL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客观指标之一,也是间接反映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水平的指标,各种疾病可不同程度引起ADL功能发生损害[5-6]。心衰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影响及伴随较多基础疾病,容易出现ADL受损。ADL受损的程度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密切相关。心衰与COPD症状有重叠,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另外COPD患者肺功能差,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与心衰相互影响,易造成心衰的加重入院。既往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病是引起和促使心衰恶化的常见病因。对有症状的瓣膜病伴CHF以及瓣膜病伴急性心衰患者,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7-8]。贫血在心衰患者中很常见,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并且与预后差和活动耐力下降有关。心衰患者可并发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房颤是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二者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9-11]。Pro-BNP在心衰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广泛应用[12-14]。Pro-BNP越高或经治疗后水平无下降的患者,其预后越差。

以上因素均可能在心衰反复入院中发挥作用,但哪些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71.1岁、既往瓣膜病史、ADL重度受损、LVEDD>5.7 cm可作为老年CHF患者反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作为不可抗力因素,无特殊干预措施。如心衰合并瓣膜病,需评估能否手术治疗。《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15]建议由心内科、心外科、影像学、重症监护医生以及麻醉师等共同决策,包括诊断、评估严重程度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干预治疗的适应证等。ADL重度受损主要与其伴随的基础疾病相关,主要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LVEDD作为反映心功能的结构参数之一,应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缩小LVEDD。另外,反复入院患者心衰相关的死亡及全因死亡明显增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心衰反复入院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致谢:感谢李玲在原始数据收集方面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心衰重度入院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宫斗剧重度中毒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