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羽无意“卖”无伤“兄弟”情义欲久长

2021-03-11柳振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楚怀王情义秦军

柳振华

“鸿门宴”选文是《史记》中精彩的章节,也是刘邦与项羽攻守异势的关界点。但导致刘、项二人争斗的却是《史记》中只出现一次的小人物——曹无伤,他串起了“鸿门宴”整个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吊诡的是,曹无伤告密给项羽本应受到项羽的感谢和保密,可项羽在接受刘邦谢罪时居然把曹无伤给出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个事理逻辑矛盾点无疑给文本理解造成了遮蔽,值得去追问,去探究。

对于项羽为何要“出卖”曹无伤,历来说法不一。有教辅材料认为,项羽出卖曹无伤反映其性格上的“寡谋轻信”“委过于人”“保全面子”等。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解读:“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李知文、刘永章在《〈鸿门宴〉评析》论述:“(项羽)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1]此文联系项羽得知刘邦欲王的大怒、得知刘邦宴中逃走的泰然,认为项羽是“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而王连龙《项羽为什么要“出卖”曹无伤》给出与李文相反的看法,认为项羽出卖曹无伤,只是“装傻充愣”,实际上项羽是个心机颇深、“奋智滑贼”的人[2]。

笔者在初次教学《鸿门宴》时,就对项羽“出卖”曹无伤的吊诡行为感到困惑,一直留心追究。多年来数次阅读《史记》《資治通鉴》《汉书》及相关的教学论文,发现司马迁给项羽这位他倾心的英雄蒙了层层面纱,要后人细读文本去层层揭开它,感悟他写项羽的“别有用心”。我们知道,文本细读离不开语言功能的运用,而语言功能的运用又是和文本语境相结合起来的。从交际主体来讲,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人希望通过话语传递什么信息或意图,往往是根据交际对象、时间、地点、事态等语境因素去建构的,具有很强的语用语境依赖性。所以,解读项羽出卖曹无伤这个矛盾点,只有把语境关系揭示出来,寻找作品人物的语境瞬时情感所在,才能实现对文本合乎语用功能理解的完成。

一、项羽无意“卖”无伤

对于项羽有意卖无伤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且不说项羽作为战功无数的大将,就算是凡夫俗子亦知出卖人的不厚道。至于项羽为何一见前来谢罪的刘邦就脱口说出告密的曹无伤,笔者认为这是项羽的无意之举,是对自己战斗勇猛的自信,对军力弱小的刘邦的轻视。

秦二世元年九月,会稽守殷通自己想发兵起义,可项梁心里不同意,假意让殷通“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得到项梁授意的项羽见到会稽守殷通后,“遂拔剑斩守头”。会稽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这是项羽战斗力的首秀,一出场就令人惊叹他的勇猛果敢。

最让项羽名声大震的当属巨鹿之战:战前诛杀宋义,战时解巨鹿之围,战后慑服诸将。楚怀王派宋义带兵去救援被秦军围于巨鹿的赵王,可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被封为次将的项羽前去劝谏宋义进军攻击,并献计说可速带兵渡过黄河在外面攻打秦军,赵兵在里面攻打秦军,这样秦军必败。可宋义不听:“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宋义在送儿子去辅佐齐国到无盐这个地方时,摆酒设筵,大会宾客,全不顾及天寒风雨中冻饿交加的士兵。年轻气盛、果敢坚决的项羽义愤难填,趁早上参见上将军宋义时,就在帷幕中砍下了他的脑袋,随后对军中人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宋义手下的诸将得知后竟没有人敢抗拒,“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其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的项羽在救巨鹿之战中更是勇冠诸侯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接着司马迁用衬托手法描写项羽的勇猛无敌:“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于是已破楚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这些“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诸侯将”里应该有刘邦。虽然司马迁“为尊者讳”没有明说,但在《项羽本纪》中还是有交待的:“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刘邦封侯的事情是发生在巨鹿之战前,他应是带兵前去攻打秦军,欲解巨鹿之围的诸将之一。

司马迁用大量笔墨如此刻画项羽应有其写作意图:愈把项羽描写得英勇无敌,愈能衬托出刘邦的弱小,愈能表明项羽虽对刘邦攻破咸阳之事怒火中烧,但自信能“击破沛公军”。项羽相信就算刘邦占据了咸阳,他也能不费吹灰之力把咸阳夺过来。加之,刘邦攻入咸阳,随即还军霸上,也是示弱于项羽。这更让项羽对刘邦放松戒备,不把他放在心上。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世世为楚将”的青年项羽,对由“泗县亭长”出身,遇事只会说“为之奈何”的年长刘邦,在军事上存在着强势,在心理上存在着轻视,在外交上存在着忽视。再者,“鸿门宴”前项羽兵四十万,号称百万;而刘邦的兵才十万,号称二十万。此时的刘邦哪能敌得过如狼似虎的项羽大军,此时的项羽哪里会看得起遇事只会“为之奈何”的刘邦。因此,项羽直接告诉前来赔罪的刘邦是他的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应是无意之举,提醒刘邦好自为之,不要妄想和自己争战功。

二、“兄弟”情义欲久长

就刘邦能从鸿门宴上逃脱这个细节来看,项羽还是念及和他的兄弟情义。实际上,鸿门宴之前刘、项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仇家。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多次写到二人共同作战、并肩杀敌的情景。秦二世二年,项梁收编了刘邦的队伍后,又给刘邦增加兵力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随后,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看来屠城并不仅是项羽一人的爱好,刘邦也好此口。在接下来楚军进攻定陶的战争中,“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俗话说,人们之间能够产生深厚关系的情境有“同过窗的,扛过枪的”说法。由此可见,刘、项二人的情感关系应该十分深厚,约为兄弟。斩了秦将李由后,项梁有了骄色,而被秦将章邯攻下定陶时击杀而死。此时,“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这时刘、项二人的军队才分在两处,但二人仍同属楚军,相互呼应,同声共气。

刘、项在战斗中建立的信任在重情重义的项羽那里可谓深如海、厚似地。秦二世三年,楚怀王拒绝项羽而派遣刘邦西攻咸阳,这给了刘邦先机攻占咸阳的机会。可项羽怨恨的人并不是刘邦,而是楚怀王。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并屠城,杀死秦将王子婴,满载咸阳货宝妇女而东归,还没忘记让楚怀王改变之前派兵攻取咸阳时的约定。遗憾的是,怀王却回答“如约”。这让项羽十分恼火,干脆自立为王,并向诸将显功说:“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项羽对楚怀王的恨并非到此为止,随后又想方设法把楚怀王给杀了。“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國。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项羽用借刀杀人之术,让衡山王、临江王把义帝击杀在江中。由此可知,项羽对楚怀王是多么的恨。项羽对楚怀王越恨,越能理解他对刘邦的坚定信任,也能理解在项羽心中刘、项二人的情义是何等深重。

项羽对刘邦的深厚情义在项羽欲杀刘邦父亲时也能得到印证。“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项羽欲杀太公,不过是想吓唬刘邦一下,没想到刘邦用父子兄弟之情来拨动重情重义的项羽。再加上项伯的劝阻,项羽也就顺势放了刘邦的父亲。其实,如果倒过来想一下,就能理解项羽的做法了。项羽屠城无数,难道会无缘无故对一位老年人心慈手软吗?这只能表明项羽心里还是顾及和刘邦的兄弟情义的。

刘、项之间深厚的情义,哪能仅凭曹无伤一句告密的话就给离间了呢?温诺雷德在《理解自然语言》中说:“当某人看到或听到一句句子时,他会利用他的全部知识和智力来达到理解这句句子的目的。”[3]项羽尽管“勃然大怒”,但头脑清醒,明白曹无伤的目的无非是想在他打败刘邦后,能有个封官发财的机会。试想,在刘邦破咸阳这件事上,就算没有曹无伤来告密,还会有李无伤、张无伤等来告密的。当然,曹无伤作为刘邦的将领,居然在刘邦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背叛他,卖主求荣,算不上君子之为。项羽哪能让曹无伤破坏他和刘邦的“兄弟”情义,在刘邦前来谢罪时就脱口说出告密者是曹无伤,这纯属下意识的无意行为,而后来这份“兄弟”情义也是刘邦在张良等鼓动下去攻打项羽时破坏的。

日本文化达人茂吕美耶在《历史是知识推理游戏》中说:“许多知名事件,交织其中的人物角色、来龙去脉,大家耳熟能详,却找不到掩埋在深处的‘真相,结果早已凝冻,但其过程、因素却隐藏着无数种可能。”这“无数种可能”只能借助语言所提供的知识存档和知性推理,依托文本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形式意义来理解其中的意图或思想,从而实现对文本语用上的解码,来体悟文本人物——项羽话语的意图和心理。

参考文献:

[1]李知文,刘永章.《鸿门宴》评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

[2]王连龙.项羽为什么要‘出卖曹无伤[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9).

[3]转引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0:192.

猜你喜欢

楚怀王情义秦军
楚怀王贪小失大
尘埃落定
“剪碎”与“凑成”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秦军文:“再苦再累也不退休”
端午节
情义乡医
甘甜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