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是发展力
2021-03-11雷杰能周新兴杨桂春
雷杰能 周新兴 杨桂春
经过“十年磨一剑”,兴国县均村中学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教育不等式”:学校地处“一脚踏四县”的偏僻乡村,教学质量却连年保持在全县前列,一些县城的学生都慕名“倒流”到该校就读,而且打造了英语、数学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师流动幅度大,2019年一次性进了39名新教师,这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长温东福说:“均村中学能够成为一所社会满意的学校,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紧紧抓住教师这个关键,把教学‘常规做到极致而已。”
地处万安、泰和、赣县、兴国四县区交界处的均村中学,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曾经是一所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垫底。2008年,温东福来该校任校长后,带领全校师生从教育的供给侧发力,选择了一条充满教育智慧的突围之路。
寻找突围的“捷径”
踏进均村中学校园,记者感到这是一所朴实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的墙面上看不到什么“雕饰”痕迹,学校也没有提什么高大上的办学理念、办学口号。学校创办于1957年,现有近3000名学生,95%左右的学生在校住宿,教师140余人。
温东福校长回忆说:“我刚调来的时候,与大家反复研究分析校情。作为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等方面不能与县城学校比,特别是生源、教师的学历层次差距更大,所以学校突围最好的突破口就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一条成本低、收效快的新路子。”
教师队伍建设破题之笔是从建设好学校领导班子开始的。温东福刚来均村中学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只剩下3人。学校加紧了领导班子的配备,从年龄、学科、特长上优化配置,尤其注重优化班子的年龄结构,让年轻人唱主角。现在学校的领导班子60后2人、70后3人,其他的都是80后、90后,中层骨干全是80后、90后,学校领导班子实现了年轻化,适应了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校情,成为学校发展的“火车头”。
缩短教师专业成长期
近年来,均村中学被人戏称为“县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学校每年都有二三十个教师调出,这些教师到新的学校后工作表现出色,成为业务骨干。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均中现象”。
“均中现象”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人发问:“这么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为什么能够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快又好?”均村中学用实践作答:多措并举,缩短教师的专业成长期。
每年,一批批年轻教师走进均村中学,让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新入职教师不缺乏成功的欲望,但缺少专业化体验;不缺乏学科知识,但缺少教学经验。“应当看到新入职的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当教师之前没有拿过粉笔,所以学校把‘青蓝工程和校本教研作为历练新教师的重点工程来抓,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对年轻教师传、帮、带,要求新教师在一个学期内熟练掌握教学常规。”温东福校长说,新教师掌握了教学常规,专业成长就迈了一大步。
从2010年至今,均村中学持续开展了11年师徒结对活动。学校规定,教龄两年以上的教师都要带徒弟,有的要带两三个徒弟。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签订协议、师傅和徒弟分别发言、拜师、敬茶、合影、听课评课……每一个星期师傅要去指导徒弟最少一节课,徒弟每周最少要去听两节师傅的课。
师徒结对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花力气做实管理的细节。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手册,其中包括成长计划、学习记录、成长记录、成长心得、成长拾珠、成长色彩、成长果实、我的特色、年度总结和反思等内容。
与此同时,学校狠抓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听课、磨课、同课异构、互相点评,集体钻研教材,按学科集中研讨……
师徒结对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新教师搭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有效缩短教师的教学磨合期,一大批優秀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省市县的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借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冲出了低谷,从2013年开始,教学质量跨进了全县第一方阵,2019年获得全县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第一名。语文、数学成为全县的名牌学科,尤其是英语,连续四年获全县第一名。教学质量的崛起,引发了学生的回流潮,每年都有四五十人回流到均村中学就读。一个优秀团队成就一所学校
均村中学始终把教师视为办学的核心力量,让教师站在学校的中央,倾情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在选人用人时,把教学成绩好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只要把教师的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温东福表述了这样的治校理念。均村中学英语教学特色的打造就证明了这一点。学校没有一流的语音室,英语教师也不全是科班出身,可学生的英语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都居全县初中的前茅。
其实他们并没有奇招、妙招,就是教师把抓学生的“听”做到极致。因为学生都在校住宿,所以坚持每天晚上安排学生听英语,从2010年至今,教师一直坚持陪着学生听英语。在坚持中,均村中学的学生英语成绩一直在全县初中学校领跑。
“谁能够想到,全校20多个数学老师,有专业背景的不超过一半,很多是中途改行的,有的是由计算机专业改行的,有的是科学、音乐教师改行教数学,但是教师们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汗水打造成数学教学特色。”温东福介绍说。
学生学数学必须解决兴趣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整个数学学科就会塌下来。均村中学通过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探索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教师领着学生快乐学数学,学生在学数学中找到了乐趣。近年来,该校的数学中考成绩在全县农村初中均名列前茅。
均村中学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组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让每一个教师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均村中学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