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11王冰冰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网络信息技术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学科在新课标要求下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且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信息技术逐步进入教育领域后,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利用课外阅读弥补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在拓展学生阅读领域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达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网络信息技术;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重要过程,在网络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后,应充分利用此技术增加课外阅读教学措施。通过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领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及写作手法,能够将阅读中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并正确应用于语言表述的过程中。而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注重阅读教学模式后,课外阅读也被引入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目的是利用课外阅读弥补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限性与局限性,为学生拓展出更多的阅读领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语言知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模式。但是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如下的不足:第一,课外阅读中缺失阅读目标及阅读计划与系统化。部分教师课外阅读教学理念中存在着:此阅读过程属于学生自主性行为,教师不能制定出系统性的阅读教学过程。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时任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而学生自身学习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即使开展了课外阅读环节,却未达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第二,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明确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区别,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及知识的掌握方法,而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并形成个性化阅读习惯的过程。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会将课内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外阅读中,比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将课堂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机械式阅读的习惯,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降低的同时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第三,教师媒介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具有的重要作用,而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却未充分利用此技术,未实现技术与课外阅读有效的结合,造成课外阅读与时代发生了脱节,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第四,课外阅读环境差,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网络信息技術可以达到拓展学生阅读领域的目的,但是却也同时存在一定的阅读风险,表现在:微阅读形式的流行促使学生阅读过程形成了浅层化与碎片化积累的情况,并且未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而引发思考能力下降的问题;网络资源中的阅读资源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只依靠学生在网络中搜集优质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如何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一)网络阅读环境合理化应用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挖掘此技术的优势并应用于课外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进而实现优质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在合理化应用网络阅读环境中存在的优势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出适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资源

每位学生会因个性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对阅读资源的喜好程度与阅读能力的好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利用网络阅读环境优势时应先掌握网络中含有哪些阅读资源,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挖掘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且信息传播的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电子书与微博等信息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时,应为学生阅读创建出多层次与多维度的新天地。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视频阅读教学活动,在实施之前应先为学生选择出适合学生观看的视频、影视作品,比如《航拍中国》纪录片,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我国的强大进而提升爱国意识;《当幸福来敲门》电影片段促进学生理解父母的艰辛等。通过为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的视频或者影视作品,不只满足了学生的视觉需求,还提升了学生视频阅读的兴趣,并有效培养了学生视频阅读的能力,可为深度阅读过程奠定情感基础并向学生提供了阅读方向。

2.运用优质的阅读指导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教师优质的阅读指导下而实现的,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优劣两面性,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目的。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自主思维的能力,我们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可注重学生默读、略读、精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的过程提升学生正确选择与判断阅读资源的能力,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又能够获取深入性的阅读体验。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将阅读主题传递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与之相关的阅读资料,分析各种资源并确定出阅读重点,在阅读时要达到细致化阅读的效果,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撰写成一篇文章。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及阅读方法,促使学生提升选择阅读资源与阅读思考的能力。

(二)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网络阅读风险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存在正负两面性,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样。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我们应积极规避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即使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因心理成熟程度不足而在不良阅读资源的影响下产生迷失。在规避网络阅读风险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规避措施:

1.明确阅读目标防止发生盲目阅读

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会因缺失阅读目标而盲目性地选择阅读资源,导致阅读效果未能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我们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盏明灯,帮助学生设立阅读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阅读,保证阅读效果。在帮助学生设立阅读目标时,应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正确的认知,才能保证学生所设立的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为什么要阅读”交流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集出相关的答案,并通过视频讲解的过程将阅读的作用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阅读能够获取更多的语言知识、可以有效提升文学素养等,然后组织学生针对“为什么要阅读”开展讨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讨挖掘出阅读更多的作用及对自己具有的价值。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只掌握了阅读更多的作用,还在探讨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学生正确认知阅读、明确阅读对自己的意义后,可以设立出正确的阅读目标,进而避免了盲目性阅读的风险。

2.利用家校合作的措施避免网络阅读风险

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学生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家庭教育影响力度要高于学校教育,因为学生大部分生活都是处于家庭环境中,通过父母思想、亲戚朋友思想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有利或者是不利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加大与家长沟通的力度,让家长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师与家长双方达成共识后,除了在学校阅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外,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学生业余时间选择阅读资源时能够通过家庭教育选择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創建的班级群,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向家长传递,告诉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还要实时向教师描述出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阅读问题制定出阅读指导方案,由学生家长作为阅读指导,教师将方案落实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而实现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自身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

3.通过有目的性推荐的过程实现系统化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获取知识零散化与碎片化的风险,我们要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应先确定出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案,并有目的性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能够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系统化阅读过程中实现有效整合阅读资源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系统性的阅读学习,能够掌握完整的知识理论,再通过实践应用的方式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而在应用时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及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实现学生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的课外阅读学习过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慧慧,武艺强.网络环境下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15(13).

[2]吴清.例谈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J].小学教学参考,2008(21).

[3]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王冰冰,1984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阅读与写作。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语文网络信息技术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促进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