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解读
2021-03-11林德全卢玥潼陈雨姗
林德全 卢玥潼 陈雨姗
主持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请谈谈什么是英语学习活动观。
卢玥潼(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所谓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技能,促进多元思维发展,增进文化理解。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過程。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与当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有关。根据21世纪初我国课程改革一系列相关文件的要求,英语教学广泛地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语言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
尽管任务型教学转变了过去的英语教学观念,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第一,任务型教学基于国外二语教学与习得理论,其教学目的、学习动机、语言环境等都与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有较大差异。第二,任务型教学将输出(production)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但对于我国以语言输入为主的教学来说显然有些本末倒置。第三,相关文件中虽然给出了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建议,但这些建议过于概括,可操作性、指导性不够强,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困惑。
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改革逐渐朝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为了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新课标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主持人: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任务型英语教学两者有无联系呢?
陈雨姗(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尽管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对任务型教学的取代,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都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将学习活动分为不同层次,都突显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
第一,都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同时,还强调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开放性课堂,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增强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第二,都将学习活动分为不同层次。新课标提出了包括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等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分别同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九大英语学科能力相对应。实验版课标一方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给出了一些主要教学活动示例,另一方面又对调查和采访活动、探究活动、合作学习活动、即兴发言与讨论、反思活动、思维训练活动等给出了教学建议。因此,两者都非常重视学习活动,都强调活动要遵循由浅入深、循环渐进的逻辑。
第三,都突显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标提出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开拓国际视野,进行跨文化交流。实验版课标也认为高中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本栏责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