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中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 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11张子良王林萍高俊伟
◎ 马 红,张子良,王林萍,高俊伟
(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水果作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残留作为水果的重要安全指标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机磷农药是农业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杀虫的特性,它是一种神经毒剂,主要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而引起神经生理紊乱,易造成急性中毒。因此,对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研究极其重要。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法等[1-3]。《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中,对于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法定性、外标法定量,此法简单、快速,易于操作,被众多实验室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本实验选取6 种易用于果树的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扑磷和三唑磷作为目标检测物,基于NY/T 761—2008 方法,测定苹果试样中的农药残留量,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敌敌畏、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扑磷和三唑磷标液,均为100 mg·L-1(丙酮溶剂),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系列标准曲线溶液(0.05 μg·mL-1、0.1 μg·mL-1、0.2 μg·mL-1、0.5 μg·mL-1和1.0 μg·mL-1),丙酮溶剂配制;丙酮(色谱纯)、乙腈(色谱纯)、氯化钠(分析纯),均为国产试剂。
6890N GC-FPD 型气相色谱仪(配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美国Agilent 公司)、氮吹仪(上海ANPEL 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B-17(30 m×0.53 mm×1.0 μm);升温程序:初温70 ℃,保持1 min,10 ℃·min-1升至150 ℃,8 ℃·min-1升至250 ℃,保持4 min。载气(氮气)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 μL,不分流进样。
1.2.2 试验条件
(1)样品前处理。取可食部分,经缩分后,将其切碎,充分混匀放入粉碎机粉碎,制成待测试样。
(2)样品加标。准确称取25.0 g 试样,加入标准储备液,使目标有机磷的浓度为0.1 mg·kg-1。
(3)提取和净化。准确称取25.0 g 试样于匀浆机中,加入50.0 mL 乙腈,高速匀浆2 min 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到装有5 ~7 g 氯化钠的100 mL 具塞量筒中,收集滤液40 ~50 mL,盖上盖子,剧烈振荡1 min,在室温下静置30 min,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从具塞量筒中吸取10.0 mL乙腈溶液,放入100 mL烧杯中,放在80 ℃的水浴氮吹仪中,蒸发至近干,用丙酮定容至5.0 mL。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匀,用0.2 μm滤膜过滤后供色谱测定。
1.3 实验设计
1.3.1 提取溶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考察乙腈、丙酮和二氯甲烷3 种提取溶剂对提取过程的影响。提取和净化步骤同1.2.2。
1.3.2 氮吹终点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设计以下3 种氮吹终点,考察氮吹终点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终点1:氮吹不完全,烧杯底部留有1 ~2滴液体时结束。终点2:氮吹完全,氮吹至最后一滴液体刚好蒸发时结束。终点3:氮吹过度,至最后一滴液体蒸干后继续氮吹3 min。试验步骤同1.2.2。
1.3.3 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影响
通过对比相同浓度(0.2 μg·mL-1)有机磷农药丙酮溶液和乙腈溶液的仪器响应值,考察乙腈是否带来基质响应增强效应;考察不同氯化钠加入量的影响,提取和净化步骤同1.2.2,在静置30 min 乙腈相和水相分层后,吸取10.0 mL 乙腈,直接用0.2 μm 滤膜过滤进行色谱检测。
1.3.4 提取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考察匀浆、超声和涡旋3 种提取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样品加标静置48 h 后进行试验,样品试验步骤同1.2.2。
1.3.5 浓缩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考察水浴氮吹干法和减压旋蒸法两种浓缩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浓缩至最后一滴溶剂刚好蒸发完全时结束,试验步骤同1.2.2。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溶剂
在提取过程中,经过静置30 min 后,丙酮萃取溶剂处于上层,氯化钠的加入使得分层快且明显,但从刻度量筒中读取有机相体积小于50 mL,说明部分丙酮仍溶于水相;二氯甲烷萃取时,处于下层,出现轻微乳化现象,且吸取下层溶液时,不利于操作;乙腈作为萃取溶剂时,氯化钠的盐析作用明显,分离效果好,基本没有互溶现象。在本实验中,选择乙腈作为萃取溶剂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2.2 氮吹终点
本试验考察了3 种终点,回收率测得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终点条件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回收率表
从表1 的数据发现,不同氮吹终点得到回收率差别较大。氮吹完全(终点2)情况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回收率均处于80%~120%,未氮吹完全情况(终点1)下回收率偏高,氮吹过度(终点3)情况下的回收率明显低于氮吹完全时的回收率。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氮吹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溶剂吹干之后,有机磷农药也将随氮气流被带走,测得回收率偏低。其中沸点较低的敌敌畏回收率最低,也验证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浓缩过程不宜过长这一结论。
氮吹不完全情况下测得的有机磷农残回收率偏高,其中乐果和三唑磷回收率>120%,推测在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干扰因素。有机磷农残分析中,基质常常对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干扰和影响被称为基质效应。因此,氮吹不完全情况下,受到基质效应的影响检测结果偏高。。
由于氮吹终点直接关系到目标有机磷检测的准确性,氮吹终点的正确选择是前处理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步骤,可以避免目标化合物的损失,同时减弱提取过程带来的基质效应。
2.3 基质效应
相同浓度下,有机磷农药丙酮溶液和乙腈溶液的仪器响应值如表2 所示。
由表2 得到,不同溶剂下6 种有机磷农残的仪器响应相对偏差均在5%以下,因此认为溶剂乙腈没有对实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基质效应。不同氯化钠加入量测得的回收率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氯化钠加入量条件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回收率表
通过表3 的数据可以看出,没有经过氮吹净化的乙腈溶液直接进样时,不同氯化钠加入量测得的回收率均大大超过120%,并且随着氯化钠加入量的增加,测得的6 种有机磷的回收率也大幅增加,最高甚至达到近200%。由表3 得到,试液中的氯化钠含量越大,目标有机磷检测到的响应值越大,氯化钠的加入量对检测结果会造成重要影响。结合氮吹不完全时的回收率明显大于氮吹完全,且回收率偏高(杀扑磷和三唑磷回收率大于120%)的结果,推测可知,氮吹不完全时,未吹干的溶剂乙腈溶解了微量的氯化钠,再用丙酮定容时将氯化钠带入了进样试液,影响了检测结果。因此,氯化钠才是本实验中产生基质效应的主要因素。本实验中氯化钠产生较明显基质效应的原因可能是:①与有机磷化合物竞争进样口或活性点,更多目标化合物进入柱子,响应值增高。②有机磷农药由于含有P=O、-N=、P=S 等功能基团,具有极性、氢键结合能力在气相色谱残留分析中较易产生基质效应,强极性的农药更易产生基质效应[4-6],氯化钠的加入,与有机磷农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影响了农药的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基质效应。但是目前关于基质效应的产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2.4 提取方式
不同提取方式条件下回收率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提取方式条件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回收率表
从表4 的数据可以看到,通过匀浆和超声提取的6 种有机磷农药回收率相对差别较小。通过涡旋处理后得到的有机磷回收率,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其中敌敌畏、甲基对硫磷、毒死蜱和杀扑磷没有出现大的差异,但是乐果和三唑磷回收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有机磷农药在基质中的渗透吸附作用不尽相同,乐果和三唑磷在苹果基质中的渗透吸附作用相对较强,不同的提取方式下提取效果不同,通过匀浆和超声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提取结果;对于渗透吸附作用不明显的有机磷农药,匀浆、超声和涡旋方式均能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2.5 浓缩方式
两种浓缩方式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回收率见表5。
表5 不同浓缩方式条件下6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回收率表
由表5 得到,两种浓缩方式下得到的6 种有机磷农药回收率偏差不大,均在5%以下。水浴氮吹干法省时高效,可以进行批量操作,但受设备限制,需要氮气流;减压旋蒸法设备简单,但相同时间处理批次少。检测时可根据实验室自身条件,两种方法任选一种即可。
3 结论
本实验以苹果为试样,考察了提取溶剂、氮吹终点、基质效应、提取方式和浓缩方式5 个因素对6 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甲基对硫磷、毒死蜱、杀扑磷及三唑磷检测结果的影响。氮吹终点的判断是影响前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氮吹时间过长,有机磷农药检测结果偏低;溶剂没有氮吹完全,会产生基质效应,回收率偏高。氯化钠的量是本实验中产生基质增强效应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降低氯化钠加入量和正确判断氮吹终点来减弱基质效应。考察了3 种提取溶剂丙酮、二氯甲烷和乙腈,其中乙腈作为有机相,与水相分层快,提取效果好;匀浆、超声和涡旋3 种提取方式中,匀浆和超声提取效果较好,对于容易吸附在基质上的农药残留,涡旋的效果稍差;通过适当控制浓缩终点,水浴氮吹干法和减压旋蒸法两种浓缩方式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