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元素在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 融合探索
2021-03-11张丽华刘梦培葛珍珍王小媛时桂芹
◎ 张丽华,刘梦培,葛珍珍,李 波,王小媛,纵 伟,时桂芹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1 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挖掘的重要性
在食品类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类课程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基本由思政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构成,这些课程在本科生前两年的学习中依次进行,其主旨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巩固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且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本科生在大学后两年的学习中被科学类和技术类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环绕,原来形成的思想政治意识印象会逐渐淡化。尤其表现在学生毕业后,虽能成为一名业务能力很强的职场人士,但其在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方面却差强人意,在从事工程行为的时候,有时会没有用思想道德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的甚至会在职业生涯中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违背公民义务或违反国家利益的不当行为。
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 年3 月18日,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既能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又能“隐性”而有效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可供食品类专业课程融入的思政育人元素内容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界定。食品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挖掘: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以食品的杀菌为例,在介绍巴氏杀菌时,引入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证实微生物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挖掘巴斯德对于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和大胆对抗“自然发生说”的科学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发扬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思政育人元素也应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融通、交叉、综合性看问题的思维,强调默性知识在融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让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结合,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更好地认识真理;强调道德伦理、职业素养在专业教育中的根本性作用[1]。
3 思政育人元素在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路径
3.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现实中的案例来活化专业课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思政案例的开发,应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以思政热点为引领铺就而成;也可将食品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思政热点信息融为一体,以具体事例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促使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化教育结构更合理、内容更有趣、形式更活泼。
从形式上来看,思政案例教学主要由案例主体和思政讲解两部分构成[2]。其中,案例主体对应的是该课程特定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主要是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辅以背景介绍、采用图片、视频或图表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展示,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思政讲解则是以学科核心知识点为导向,通过多角度对案例主体材料进行解读、凝练与挖掘,建立思政热点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互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与参考答案。在食品类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并利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嵌入点,将思政案例作为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嵌入和延伸内容引入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阅读;在课堂上,围绕思政讲解中的思政热点与课程知识点进行随堂测验,针对启发性思考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陈述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生搬硬套思政热点,造成学生被动接受,降低学习兴趣。
采用思政案例教学进行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从食品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国家层面的重大现实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很好的思政案例教学的嵌入点和应用点,以疯牛病为例,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见图1。
图1 以食品安全问题为案例进行思政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图
3.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新一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天然接收着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互联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塑造着教师和学生观察、思考和融入世界的方式。转变传统的单纯课堂面授教学方式,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在高校学子中不断普及,微博、微信等媒介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以慕课为例的新型在线学习平台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面对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拥有同步的信息源和均等的信息获取机会。从知识获取的角度看,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源几乎是同步的,教师曾经拥有的信息优势从基础上已经被瓦解。因此,教师需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慎重选择线上资源,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剖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顺应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5]。以中国传统食品加工工艺为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见图2。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过程图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之外,更多的是在师生成长中共同解惑,构建课程的各个教学要素。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碎片化学习,但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线上的食品类课程教学资源首先能够围绕课程核心知识点,有机融合思政教育社会热点,通过录制10 min 左右的短视频,创建交互式的在线学习模式,以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易于契合和满足学生个体的认知与性格特征、情绪,让学生容易获取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知识[6]。
4 结语
食品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从食品安全道德准绳、食品法律法规意识、食品绿色生产加工、中华美食工业化创新能力、食品营养与健康理念等方面对核心课程制订详尽的思政教育质量标准,为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按照各门专业课程开课次序和专业内容,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各门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内容呈现出层次递进、互有关联的特点。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研讨式、线上线下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过程中接收和提升思政观念。同时,鼓励和支持核心课程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教学,开发思政案例库App 以及录制课程思政微视频等一系列的课程思政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