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3-11康利宝霍彩虹

贵州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凝胶红细胞新生儿

康利宝 霍彩虹

(榆林市第二医院输血科,陕西 榆林 719000)

ABO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指母子ABO血型不合,从而导致新生儿溶血反应,一旦发生后极易使患儿出现黄疸症状,部分患儿还可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者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引发颅内或者内脏出血,给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1-2]。临床多选择输血方式进行干预,但患儿血型通常为A或者B型,而其母亲的血型为O型,利用传统方式进行输血后可能直接加重溶血反应,因此输血前选择有效检验方式成为关键[3]。本研究探讨微柱凝胶技术运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91例,其中男47例,女44例;日龄1~5 d,平均(3.48±1.01)d;体质量2.3~3.8 kg,平均(3.15±0.46)kg。纳入标准[4]:(1)RHD血型显示阳性,母亲血型属于O型;(2)患儿家属签订知情书;(3)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先天性疾病、心脏病家族史;(2)存在药物过敏史。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血液样本,离心10 min,2 000 r/min,分离血清与红细胞,选择0.9%氯化钠溶液对红细胞进行洗涤,配置成3%细胞悬液执行血清学三项检查。选择1 mL红细胞悬液,加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水浴7 min,温度调整为56 ℃,离心3 min,2 000 r/min,收集放散液。随后选择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进行主侧交叉配血,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1)凝聚胺技术:收集所有患儿血液标本、标准同型红细胞血液标本,在试管内放入1滴配型红细胞悬液+2滴血清或者红细胞放散液+0.7 mL低离子介质,摇晃均匀后加入2滴聚凝胺溶液,离心10 s,清除上层清液,摇晃试管检查是否存在红细胞凝集现象,若未发现凝集可重复上述操作;若凝集后加入2滴重悬液,摇晃均匀后观察结果。(2)微柱凝胶技术:对患儿血液标本微住凝胶试剂卡进行标记,随后放入凝胶试管内,离心5 min,观察其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血清学三项检查结果,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最后对比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结果。

2 结 果

2.1血清学三项检查结果 患儿血清学三项检查均确认为ABO新生儿溶血病,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48例(52.75%),血清游离抗体实验阳性77例(84.62%),红细胞抗体释放实验阳性91例(100.00%)。见表1。

表1 所有实验对象的血清学三项检查结果(n=91)

2.2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血清交叉配血结果 所有患儿共进行241次交叉配血,其中血清凝聚胺技术检查不合格120次(49.79%),血清微柱凝胶技术检查不合格25次(10.37%),放散液凝聚胺技术检查不合格104次(43.15%),放散液微柱凝胶技术检查不合格20次(8.30%)。微柱凝胶技术检查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凝聚胺技术检查(P<0.05)。见表2。

表2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血清交叉配血结果

2.3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结果 两种检验技术的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存在显著差异(Kappa=0.042,P=0.006)。见表3。

表1 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结果

3 讨 论

近几年,我国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可能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当妊娠或者分娩时期母体中IgG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机体中,从而牵连胎儿红细胞受损,并出现免疫反应,最终形成溶血反应[5]。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以输血为主,但其中输血安全问题成为关键,输血前应选择有效的交叉配血方式至关重要,在保障新生儿身心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6]。随后临床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在输血前检验中取得了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临床学者在两种检验技术的疗效上存在一定争议[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血清学三项检查均确认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48例(52.75%),血清游离抗体实验阳性77例(84.62%),红细胞抗体释放实验阳性91例(100.00%)。微柱凝胶技术检查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凝聚胺技术检查(P<0.05);两种检验技术的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柱凝胶技术的疗效更为明显,减低不合格率。凝聚胺技术的操作较为简便,且检查较为快速,但其抗体呈现低浓度时极易出现假阴性[9];而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性、特异度较高,无需较多标本即可获得准确结果,检验过程中将稀释液配置为凝胶,随后执行微管灌注,并给予离心操作,从而促进微柱内凝胶颗粒的分子筛保留凝集的红细胞,进而获得凝集反应结果,加上其操作可重复,结果较为稳定,无需利用显微镜即可直接得到结果,若发现凝胶上层或者中间分散提示为阳性,反之凝胶底部则提示阴性,因此证实微柱凝胶技术的疗效,与凝聚胺技术相比,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明显提升[10]。但微柱凝胶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可能无法为急诊配血提供帮助,同时无法鉴别红细胞中不完全抗体,还需要临床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11]。

猜你喜欢

凝胶红细胞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消夏凝胶弹机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型避孕凝胶,涂在肩膀上就可以避孕?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