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托卡塔》演奏要点探究

2021-03-11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呈示部德彪西触键

(湖南理工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一、德彪西与托卡塔

德彪西(1862-1918)是印象派作曲家、钢琴大师,生活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他在欧洲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连接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音乐时期的桥梁。《为钢琴而作》这部钢琴组曲作于1894 年,1901 年陆续出版发行,德彪西十年间创作了这首唯一的钢琴作品,可想而知,他对作品创作有着极高的要求,组曲由三首作品组成,分别是《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托卡塔》。

托卡塔(Toccata)是源于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富有自由即兴性的一种体裁。音乐风格自由、热情、时尚。速度较快、节奏紧凑,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手指触键方面的运用,所以也叫触技曲,以模进和模仿对位为主。

德彪西的这首《托卡塔》大体上具备传统的“托卡塔”风格特征,乐曲中大多数是自然音阶、模进进行和模仿对位,和声具有活力富有情趣,乐曲结构清晰,段落分明,除中间部分出现了大量切分节奏、附点二分节奏等因素的变化之外,全曲辉煌大气但又不失优美韵味。

二、托卡塔的结构分析与艺术特征

(一)结构分析

《托卡塔》是一首对比中部的三部曲式,全曲结构清晰,旋律主题优美,速度较快,指触敏捷轻巧,力度层次对比明显,由呈示部、对比中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全曲结构分析表见表1。

表1 《托卡塔》结构分析表

1.呈示部

呈示部由三段体组成,呈示段(1-25)、中段(26-61)、再现段(62-77),由上表可见,中段发展的篇幅较大,刚开始的8 个小节引子由小字3 组do 开始,节奏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优美轻快,似高山流水般自高向低奔涌而下,在第三小节处出现了五声音阶的痕迹,仅出现了一次,并没有往下发展,这个主题旋律在全曲总共出现了4 次,是乐曲发展的线索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共出现了4 次。9 到12 小节,旋律变到了左手,出现了#Fa、B,为下一句的调性E 大调埋下了伏笔,此时的和声进行是重属-属-主,体现了传统调性的走向。13到20 小节,旋律在左手,左手是自然音阶下行,保持音则需要体现音符的动力性。接着5 小节的过渡句。中段出现了模进进行,34 小节开始,左手出现了分解和弦的形式,42 小节左手出现柱式和弦,50 小节旋律跌宕起伏,旋律线条起伏大。62 小节到了呈示部最精彩的部分,再现了刚开始的主题,力度增强,70 到77 小节经过了8 个小节的过渡到达中部。

2.中部

中部是从78 到198 小节,78 小节刚开始出现了新材料切分节奏,动力性十足,伴随着右手优美的琶音部分,力度基本上是在p、pp 上呈现。104 小节出现了两拍子的附点节奏,它们之间是原位三和弦分解不断在模进上行,在双手交替中完成,低声部则一直是长音保持的状态,附点二分音符在之前的呈示部是没有出现的素材,是推动音乐继续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115 小节在前段的基础上,织体开始厚重起来,由原来的单音变为两拍为主的八度节奏,其中夹杂着三连音的节奏型,略微感觉到一丝紧张的气氛,此时的力度变到了ff,充分体现出德彪西内心热情激动的一面,直到136 小节才告一段落。137 小节力度突然由ff 变为pp,音乐突然间平静下来,力度上的强烈对比,仿佛察觉到德彪西波澜起伏的心情迅速平静下来,左手有自然音阶的出现,力度最弱可达ppp,155 小节开始,左手的十六分音符在弱力度下显得极具动力性,右手的旋律虽短促,但却在此处显得极为巧妙,充分显示德彪西创作手法的高超精细,一直持续到181 小节,随后,音乐继续向前发展着,左右手同时向上模进进行,力度也不断的增强,最后在197 小节结束了中部。

3.再现部

198 到220 小节基本上是呈示部主题的完全再现,221到227 小节为过渡句,228 小节主题再一次出现,但这次的主题左右手织体同时加厚,由单音变成八度,音区提高了,力度越来越强,这部分为动力再现,从242 小节到258 小节,横跨了5 个音区,最终辉煌的结束在#C 大调上,传统的创作手法是结束在C 大调,而这里德彪西却结束在#C 大调,体现着反传统创作技法的迹象。最后8 小节为补充终止。

(二)艺术特征

1.音色力度

音色、力度决定了音乐的声音色彩与层次,德彪西的音乐十分注重音乐色彩与层次,他的创作打开了人们原来固化的模式,钢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我国教育家朱工一教授曾说:“德彪西的作品不能弹得太富有激情,要注意音色变化,色彩要丰富,这是画面的需要。”《托卡塔》中富有丰富的力度变化,最弱可达ppp,最强可达fff,其中ppp 出现了两次,pp 出现了十四次,p 出现了十五次,mp 出现了一次,mf 出现了九次,f 出现了十二次,ff 出现了十四次,fff 出现了两次,由此可见该作品的力度变化层次极其丰富。50-61 小节,要在弱力度下演奏出旋律的波澜起伏,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是一个技术难点的考验,137-181有大篇幅的pp,其中还有两只手不断交叉演奏的技术要点,242-258小节,力度横跨5个范围,由mf到fff力度层层递进,需要演奏者用上整个臂部的力量,使手指、手腕、小臂、手肘、大臂连成一个整体,将臂部的力量直接输送到指尖,一气呵成贯通到琴键底部。

2.触键

触键在钢琴演奏中也是一项技术难点,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对触键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将所有的作品都用相同的触键来演绎,那这样就失去了音乐所特有的生命力。德彪西这位印象派大师对触键有着不同以往的高标准要求,演奏他的作品时,要尤其的小心谨慎,时刻牢记着:“请忘掉那些琴槌吧!”追求的是一种无槌之音,要像猫一样,轻抚琴键,指尖厚厚的肉垫要像触电的感觉一样灵敏,弹奏时切勿重击琴键,手指状态平放,下键速度要慢。“摸”“抚”“推”“移”“慢”等这些词都可以来比拟触键。

3.踏板

踏板与触键是决定音色的两大重要因素,踏板是钢琴音色的灵魂,踏板运用好,会使整个作品锦上添花,极具感染力。踏板可分为弱音踏板、制音踏板、持续音踏板,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踏板。弱音踏板一般是在标记p、pp、ppp 的情况使用,有时是短暂的弱奏需要,有时则需要大篇幅的弱奏,在大篇幅的弱奏下又需要做出不同的声音色彩要求,则需要踩踏板的深度来决定,踩得越深音色越暗,踩得越浅音色越亮。例如《托卡塔》中81-103 小节。制音踏板又分为和声踏板、长踏板、短踏板,和声踏板是根据和声的变化来决定,以保证和声的干净清晰,例如《托卡塔》42-45 小节;长踏板根据乐曲的发展,一般在高潮部分使用,烘托气氛,使乐曲更具感染力,例如《托卡塔》的246-260小节;短踏板是为了突出某些音符的抑扬顿挫,使节奏更加富有动力性,需要演奏者演奏时注意踏板的快踩快放,例如《托卡塔》中167-169 小节,178-181 小节;持续音踏板是在低音声部时值较长的情况下使用,有时多达十几个小节的长度,这时就需要左脚踩住持续音踏板,同时,右脚踩下1/4 踏板,以使中声部主旋律清晰干净。

这首作品中凝聚了大量的演奏技巧,是作曲家深思熟虑后的创作作品。对演奏者来讲,是一首考验技术与音乐素养的综合性曲目,在练习中要不断反复推敲研磨作曲家创作的意图,攻克不同的技术难点,从而达到准确流畅的演奏要求。

三、总结

任何演奏技巧和方法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演奏者用心感受,用耳朵辨析最终所想要达到的声音要求。德彪西的创作手法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的眼光,但是历史就是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需要有更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来引领时代领域的向前发展。不仅西方音乐发展如此,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也需要拥有更多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国风味、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作品,站在钢琴艺术创作的最前列,指引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方向,与广大钢琴同行们共同推动中国钢琴艺术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呈示部德彪西触键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