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问题意识

2021-03-11黄黎敏

天府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

黄黎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高效课堂的推进,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本文就探讨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问题若干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数列与级数求和方法种类较多且技巧性强,我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结合所学的具体知识点,启发学生,关注数学问题,力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积分法;拆项法

1 引言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1]。在数列求和学习中,要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教师要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文主要通过求解一些关于数列求和的例题着重让学生质问“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

2 数列求和

传统的课堂中,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喜欢给学生分析不同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看起来讲得口若悬河,学生们貌似听懂了,收效颇高,可是下课后一做题,就又懵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很少教学生要怎样提出问题,课堂教学没有挖掘学生的思维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高效课堂的不断推动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根据所授课的具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就数列求和,我这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和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相应的学习掌握水平,提供一种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课堂上敢于提问 ,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提高学习能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对于例1,当时课堂上有位学生说:“老师这题你用通项裂项,我用首项裂项解决可以不?”,其他学生说,这首项什么裂项,当时我直接给予肯定,我让那位学生到讲台来黑板上演示,师生一起分析,共同分享好的解题方法,这道题还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去完成裂开通项。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适时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总之,掌握做题的技巧,明白各种题目思路,题目是可变的,但只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就容易了。

2.2 错位相减求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怎样想?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联想了哪些?怎么解决?逐步培养学生会问,容易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探索问题案例,让学生会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满足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追问学生,有关数列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通过互助合作去解决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3函数级数的求和方法

3.1积分法或微分法求级数列和

3.1.1创造探索气氛,让学生提问

有兴趣就会产生探索交流的行为方式,创造探索的问题状态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创造探索的问题状态,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怎样想?如何想?合适吗?怎样解决更合理?

例3:求的和。

学生问题:等差乘等比的类型,用错位相减法。

教师:当时课堂上有位学生到讲台来分享好的解题方法,展开问题,理清脉络,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挑战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仔细地思考他们的每一个质疑。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适时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确,问题的突破口找到了,通过互助合作去解决这个问题;接着继续追问学生,以对话、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新的疑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总结:对于幂级数求和,我们可以将幂级数列化为等比数列,然后进行微分或积分,再对等比数列求和,就可以求出原幂数列的和[4]。

3.1.2指导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善问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着重从下面几方面指导:①在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时指导质疑。②在学生猜测的答案中适当点拨。③让学生在比较中随时提问。④在聯想中让学生产生更多问题。

3.2拆项法求级数列和

学生展示互问,鼓励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满足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通过互助合作去解决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从函数项级数求和中我们可以看出:启发学生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启发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模型感知,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求函数项级数的和,需要经过转化将复杂的级数转化为容易求和的简单级数,之后再进行逆运算求原来的级数的和,得出结论。有兴趣就会产生探索交流的行为方式,创造探索的问题状态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创造探索的问题状态,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怎样想?如何想?合适吗?怎样解决更合理?

结论

本文介绍的各种求数列和的方法,无论是常用的简单方法或者是技巧性强一点的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记住不要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提问和探讨,教师狠抓基础知识,学生扎实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然而求数列和的方法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所以要了解更多方法依旧需要我们去探索并整理。

参考文献:

[1]李新建:《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祖国:建设版》-2014.

[2]赵国权:《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5.

[3]朱剑峰:《数项级数求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4):85-85.

[4]邵远夫:《幂级数求和方法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43-43.

[5]许新琨,张海燕,甘犬财:《一类广义调和级数求和方法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5,18(4):66-70.

3831500338265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